于是胤禟出马,一连七日的协商,洋人觉得每日被绕得脑仁疼痛,却进展缓慢。
于是在持续的损失之下,洋人自己成立了稽查队,亲自搜捕闹事人。
很快洋人私刑囚禁百姓的消息不知怎得便传走了样儿,百姓们怒不可遏地涌上官府要求讨个说法。
原本就要演变成官逼民反的事情,却因为胤禟的刻意诱导很快矛头直指洋商。
消息再度传来时,却是在官府钦差的刻意纵容下,一群分部在汉南福建沿海的疍民自发集结成群,昼伏夜出,在海上攻击洋人商船。
东印度公司的长官很快便再难沉住气,气急败坏得亲自冲进钦差衙门要求福建官府履行合约、保护通商。
可惜这些人饶文不是清朝官吏的对手,比拼脸皮不是睿郡王的对手,再拼财力更是无法与本地商人打旷日持久之战。
在海上,养有出尊的洋人们,又实在不是以舟为室、以海为陆的疍民们的对手。
福建商务衙门与地方道台在睿郡王的授意下,口口声声应承要抓捕嫌犯。真到了要出人出力的时候却是一个‘拖’字,反倒借口兵丁不足收了洋人不少好处。
东印度公司几乎被逼到撕毁合约的边缘,扬言如果朝廷再不处理此事便要终止合同撤走商队,要求高额赔偿。
睿郡王洋洋洒洒一番陈词,大意是朝廷已有行动,你们应当再耐心些。况且如今是尔等毛子犯了众女,我大清当以安抚为主,以期最终能化戾气为祥和、皆大欢喜。否则即便是压下此时,只怕你们日后的货物也卖不出去。
……
夷商自然在心中大骂无耻。
结果当天深夜他们停泊在南海的商船便有两艘被疍民偷袭,损失无可估计。
夷商们面对的是日以十万计的损失,于是未曾参与鸦片贸易的洋人终于忍无可忍对东印度公司公司纷纷施压:你们莫要阻了大家财路!否则后果自负。
东印度公司在大清朝廷的暧昧态度中、在福建本地商户的联合抵制下、在福建两万驻军的虎视眈眈下、在南海疍民的频繁骚扰之中,只能想英国本土求助。
不过他们上面的人,显然不认为如今是与庞然大物泱泱大国的大清为敌开战的时刻,何况福建官民沆瀣一气,实在难以下手。
于是权衡之下,夷商们妥协了。
当他们再一次委派代表与朝廷钦差睿郡王坐下协商时,主动提出减少鸦片一项货物进口,但要求朝廷交出袭击船队的凶徒,并且承担损失。
睿郡王早已将吃人不吐骨头的奸商本色毫无保留地施展开来,皇帝能到了这个时候尚且保持沉默,便已经说明了态度。
于是睿郡王提出重新修订通商条例,对于部分非必须货物征收超过十倍的关税,并且迫使东印度公司点头。
英商们无不吐血三升,只是大清的市场着实令人垂涎。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光是瓷器茶叶丝绸的倒卖就让无数人赚得双眼发红。
不过是近三个月的抵制洋货,便让商队损失接近八成,他们实在是耗不起了。
再次交锋,几乎是朝廷完胜。
口头答应的惩治凶嫌的协议,也因为拖延日久,最终不了了之。
最新签订的通商条例,连同睿郡王的认罪折子一同递交进京。
皇帝终于可以吐一口气了,这些日子他被御史言官们喷得满脸口水。
当然这些御史他尚且不放在眼里,他担心的是胤禩那边。如果老九果真闹出乱子,他自认为自己还做不到无视祖宗礼法,因为一个杨贵妃宠出一个杨国忠来。
但他很快发现自己的比喻,于是深深得囧了。
胤禟附带的请罪折子,皇帝看了这份明着是请罪,实则是炫耀功绩的折子,心里很是愤恨。
要不是因为你!
你闹出来的那些事儿,圈你十次也不为过!
居然还敢跟朕求恩典!
胤禛耐着性子读完,心里将每年因为关税多出来的税金飞快核算一遍,终于决定暂时放过老九,就当是看在胤禩的面上。
而胤禟所求的,为南海疍民择一临海富饶之地准其上岸居住,并且承认他们为大清子民,受朝廷保护,并且二十年内免除税费徭役,胤禛自然是大度的准了——横竖耗不了国库一纹银子,都归地方管了。
第135章 出手
睿郡王将功折罪,没有赏赐自然也没有训斥,只轻飘飘地将郡王又降做了贝勒,不过俸禄不变。
这样的结局已是最好不过,胤禩与胤俄几乎都要弹冠相庆。而胤俄更是至此打定了主意在家做个闲散宗室,九哥这样的事他实在不想再来一次。
胤禩也终于等来了胤禟的信,这次胤禟的口吻又有了不同:八哥敬启,原以为福建偏远穷困,被发配了去只能苦中作乐才不遗余力给老四添堵。只是经此一事,日日所思所虑,再不像往日那样只知赚银子,弟弟也不是那个被先帝养得毫无斗志的九弟。如今闽地百姓斗志昂扬,弟弟私库的银子也水涨船高,甚好甚美。弟弟已然乐不思蜀,随信附上弟弟搜罗的宝贝私货十七件,八哥可别嫌少。等荔枝熟了,弟弟拿牛车运上一车给侄子侄女尝尝鲜,老四宫里的荔枝不过几斗,还要拿去给年家老二献宝,咱可不稀罕!
52书库推荐浏览: 焦糖布丁
清穿
前世今生
宫廷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