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君成是一个很出彩的人,无论在什麽地方,哪怕就是站在那里,都让人无法忽视。他有他自己所拥有的独特气质,也有指点江山的气魄。他拜见亦扬时不卑不亢,对亦磬等人也都温文有礼,不会让人小瞧他,轻视他。做事说话的分寸把握的很好,很有尺度。闫靖昊即使想偏心,却说不出洛君成半点不好。
并非说亦荇言就不如洛君成,他只是阅历太浅,经历的太少。洛君成少年时便走南闯北,独自承担复兴一个败落的家族,形形色色什麽人没见过,什麽时没遇到过,经历了太多大风大浪。在初期,洛君成没少被人轻视嘲弄,也没少看人脸色行事。他不是一出生就拥有荣华富贵,身份荣耀,他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靠他自己而得到的。
亦荇言呢,他是在亦磬和穆云桦这两个出类拔萃的人物身边长大的,自幼耳熏目染,即便没有他们的全部本事却也有七八分。只是,亦荇言是封仪的太子,将来的皇帝,所听到的都是些赞扬的话语,所看到的恭敬巴结的人。他的身份高贵,自小没吃过苦,没受过罪。哪怕是他离家出走的那段时日,外臣见了他依旧是恭敬有加。
所以他在为人处事上,不如洛君成,遇事的应变能力也比洛君成差上不少。但是,他有他的长处,现在虽不及洛君成,假以时日未必比洛君成差。洛君成的心机太深,凡事多於算计,亦荇言就简单多了,虽然是太子,可是在沂王府长大,而後朝中的阴暗又都由亦荇耀帮他当著。在边关时将士多是耿直粗犷的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亦荇言就更加简单了。
这或是好事,又不是好事。毕竟身为帝王,太过简单的话怎能压的住那些臣子。可是怀王这件事让亦磬等人对亦荇言另眼相看,这事他们并非知道的比亦荇言晚,而是他们都没把怀王当回事。觉得不过是个跳梁小丑,不足以为士矣。亦磬掌握著封仪大半的兵权,他有高傲的资本,一个怀王确实无法有太大作为。
亦荇耀同样也没觉得怀王之乱会给封仪带来什麽影响,不过是多费点事而已。可是亦荇言就不同了,他在边关接触过最底层的兵士,也见到过很多伤亡。今天还称兄道弟的人,明天或许就成为一具尸体。而兵士们的命并不值钱,一场战斗下来死成千上百也不少见。可是军队若没有兵士就不能称之为军队,军队的意义是报国杀敌,不是为了区区个人私欲丧送性命。
亦荇言潜入尚城郡的目的就是免除不必要的战争,行为是鲁莽的,出发点却是好的。作为一个帝王,自然要多为自己的子民著想。而亦磬他们坐的太高望的太远,反而忽视了下面。这样的亦荇言也让亦磬很欣慰,没白去边关混一场。
带伤休养的亦荇言因祸得福,至少张沁肯陪著他,他会和张沁讲一些他在边关的生活。亦荇言初到边关时并非以将帅和太子的身份,而是兵士,谁也不认识他是谁,只知道他和他们是一样的兵士。每日重复著枯燥无味的操练,假如敌人进犯,便抓起武器上阵杀敌。
亦荇言没有说什麽英勇杀敌的光辉事迹,只是很平淡的诉说他曾经度过的时光。张沁总是静静的听著亦荇言说那些他完全不知道的经历,专注的倾听著。纵使没有亲眼目睹过,张沁也知道战争有多麽的残酷,和敌人厮杀,生死只在一线间。亦荇言对曾经历过的危险,一言带过,可张沁却能够感觉到那种惊魂的场面。慢慢的,两个人的距离拉近了很多,隔阂在一点一点的消除。
在战场上,亦荇言经历过生死,也看到太多的死亡,那时候他想的最多的是张沁。他要活著回到京城,要告诉张沁,其实他不在乎张沁是谁,他只在乎张沁这个人。因为这个信念一直支撑著他,他对死亡没有畏惧,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回去。
可是这次,他突然怕了,他害怕死亡,却害怕活著。如果他死了,他的龙儿会伤心吗?可是他活著回去,他的龙儿却不属於他呢??他想活著,他想和他的龙儿永远在一起。亦荇言猛然之间成熟许多,自怨自艾是没有用的,逃避也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和洛君成在尚城郡的那些日子,亦荇言认识到自己和洛君成之间的差距,他比不过洛君成的地方太多太多。可是有一样洛君成比不过他,他对张沁的了解远比洛君成要多。
照顾张沁十几年的亦荇言对张沁的习惯爱好了若指掌,对张沁的性情脾气也都熟悉。他何苦硬碰硬,让张沁讨厌他,而更加靠近洛君成。张沁这个人是有点自私,凡是第一个先想到自己,对於别人漠不关心。但是你无偿对他好,他也会害羞,甚至觉得你是好人。张沁其实很单纯,很好哄,只要顺著他,只要让他感觉到你为他付出了很多,他自然会向著你。
52书库推荐浏览: 飞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