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搞慈善 作者:蜀七【完结】(149)

阅读记录

  农户有农户的智慧,都是养家畜,当然要选短期内就能见效的。
  没办法,林渊只能把人召集起来,建造鸭舍,鸡舍。
  鹅比较自由,散养。
  自从到了泰州和高邮以后,林渊就没有再采取大锅饭的制度了,毕竟现在的情况还不是很糟糕,在粮食储备充足的时候,人们拥有私产反而会提高生产力。
  大锅饭更适合灾荒的时候。
  之前庄子里就是实行的大锅饭制度。
  促进人们生产力的办法就是进行奖励。
  就跟我国灾荒年代选劳模一样,树立劳动典型,鼓励民众奋发。
  林渊去取了个头最小的红薯和土豆,蒸熟以后叫几个心腹过来吃吃看。
  除了林渊以外,所有人都没见过这两样农作物,他们对土豆的热情没有对红薯那么高,毕竟红薯有甜味,在基本没有甜食摄取的现在,更加惹人喜欢。
  林渊问他们:“你们可知这两样亩产多少?”
  几人分别猜了几个数字,林渊带笑摇头:“亩产数十石。”
  杨子安和朱元璋都是庄户人家出身,朱元璋虽然是放牛的,但家里也种地,自然知道这个数字有多么恐怖。
  林渊又说:“它们会环境的要求很低,贫瘠的土地一样可以种。”
  宋石昭激动地说:“东家,可见这是上天预示啊!”
  林渊莫名其妙:“预示什么?”
  宋石昭:“此二者,活人无数,正是东家您的功劳,有次二物,何愁天下人心不归!东家!此乃东风啊!”
  东风?
  我还白板呢。
  林渊知道宋石昭这又是打着要让他再当神棍的念头了。
  “宋主管,此时暂延。”林渊觉得他现在已经够打眼了,再来两样亩产高好种植的农作物,声望是容易刷起来,但吸引的目光也就更多,他可不想在还没有壮大自己的时候就被人打上主意。
  “等明年第一批收获了,就作为种子交给百姓。”林渊说道。
  宋石昭:“正是。”
  杨子安却问:“若是流传了出去……”
  林渊却很平静的说:“那就流传出去。”
  众人一脸吃惊。
  然吃完以后就正常了,是啊,他们怎么忘了眼前这个人还是那个菩萨心肠的人。
  这天下或许别人都会自私,他却不会。
  林渊看着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不过林渊也不会揭穿。
  还是让自己在他们心目中保持一个光辉的形象。
  之所以愿意流传出去,第一是能活更多人,哪怕是敌对方的人,百姓是无辜的,乱世英雄豪杰群起,除了自身的野心以外,本也该为百姓打算,不然做什么领袖,为什么民请命,还不如当个土匪。
  第二则是收拢人心。
  就跟宋石昭说的一样,百姓们从来有奶便是娘,什么天下大义离他们远得很,他们大多数愚昧无知,想要的不过是能好好的生活下去。
  他们现在对泰州和高邮所知甚少,最多,也就是知道这两处被南菩萨占着,听说里面的百姓能吃饱。
  一旦土豆和红薯流传出去,不仅活民,还能收拢人心,等他更强大时,这两样东西带来的好处,不只是增加人口而已。
  林渊有时候也想,他上辈子没当成好人,这辈子竟然还有机会当个好人了。
  虽然这个好人也充满了私心,可只要结果是好的,谁能说他不是个好人?
  ——
  “快生火,冷死了。”林八三搓了搓手,哈出一口白雾,裹紧了身上的草绒衣裳,一屁股坐到矮凳上,叫同僚把火升起来,他们这边分到的木炭不多,要紧着点用。
  同僚叫董六五,原先也是个木匠,他一条腿有些瘸,所以轻易不动弹,一天到晚都在木厂里干活,除了上下班以外,几乎不在外面走动。
  林八三一边烤着火,一边等着同僚们过来上工。
  他因为干活麻利,被提拔成了主任,手底下也管了百来号木匠,每天来得比别人都早。
  董五六慢吞吞的拿出木炭,等木炭燃起来才问:“你那队这个月成绩如何了?”
  林八三听到董五六提起这个,脸上就是止不住的笑:“完成指标了。”
  他们的工作很杂,要做板车,还得做家具,以及一些小玩意,甚至有时候搭房子他们都得去。
  林渊叫他们不用钉子做出房子来,不过不是真房子,是按比例缩小的类似手办的玩意。
  他们一个月必须做出三个来,样子还不能一样,最开始他们还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么办,毕竟原先也不是什么鲁班传人,虽然鲁班是祖师爷,可是普通木匠能打张床,打个屏风和家具就不错了,榫卯结构他们大多只是听说过。

52书库推荐浏览: 蜀七 励志人生 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