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搞慈善 作者:蜀七【完结】(309)

阅读记录

  周大山:“你可别这么看我,我是怕你还没到家就被压垮了,走,我送你回去,记得要去给我送锦旗啊!”
  说完就自己走在前头。
  男人不敢停留,只能跟着走,他倒是想把自己的粮食抢回来,可路上就有巡逻的士兵。
  等到了男人家门口,周大山把粮袋放下,再次叮嘱:“一定要给我送锦旗,千万别忘了。”
  然后又把自己是哪个班的说了一次。
  男人一个劲点头,等周大山走了,他才终于松了口气。
  他敲开了家里的门,把粮食搬进去。
  看着满满两大袋粮食,男人的眼里才终于有了些笑意。
  “媳妇,快去煮糊糊,多煮点,咱们都吃饱!”

第124章 124
  邻居们忽然发现, 隔壁赵家竟然生火做饭了,他们待在家里都能闻到那股香气, 明明只是普通的糊糊, 可闻在他们的鼻子里, 就是神仙酒宴的味道。
  几户人家都有些坐立不安, 毕竟是邻居, 他们也知道邻居们大约都有多少存粮, 自己家都快没粮食了,邻居家还有这么多粮食?
  “你夜里去问问吧?”当妻子的对丈夫说, “他们是哪儿来的粮食?肯定不是之前的, 要不然也不敢煮这么多。”
  丈夫也纳闷。
  果然, 邻居的几户半夜都溜了出来,从墙边跳进去, 几人面面相觑, 没想到自己跟这么多人心意相通。
  倒是把赵家人吓了一跳,他们没把人请进屋内——谁知道这几个人会做出什么来?虽然他们饿了这么久, 但毕竟是年轻力壮的男人, 真起了歹心,他们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于是赵家人就把怎么买的粮食,一五一十的说了个清楚。
  “当兵的能有那么好心?”
  几人蹲在墙角, 小声说话。
  “我不信,你不是昏头了吧?”
  赵大:“我自己去买的粮,他们要是想抢粮,早就把我杀了, 我还能回来?”
  几人互相看看。
  “那……咱们明天也去?”
  “一起去吧,互相有个照应。”
  “行,我家粮缸反正是见底了,不出去,迟早也是饿死,要我说,那些当兵的好像也没敲过谁家的门,除了那些官老爷的家被抄了以外,好像真没杀过百姓。”
  “听说是因为南菩萨爱民如子。”
  “我以前就听说过南菩萨,说是他在的地方,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就说那高邮,都说高邮遍地是黄金,哪怕是个女人,是个残废,都能找到活干,养活自己。”
  “你可别说了,再说我都想去了。”
  “那行,明早咱们一起去。”
  几个邻居约好以后,天刚亮就出门了。
  现在没有宵禁,因为白天都没人出门,更何况晚上了。
  “这么早……集市有人卖粮了吗?”
  “那就找个没人看的地方等着呗,早点出门,安全。”
  几人一去集市,就看到了已经摆上台子的粮食,有粗粮有细粮,分门别类,不像以前一样混在一起,粗粮在一边,细粮在一边,蔬菜在一边,肉和蛋在一边。
  他们觉得自己简直到了天上。
  他们互看一眼,都冲向了集市。
  买了粮食,自然就得花钱,花了钱得想办法挣钱。
  当兵的在旁边提醒他们:“你们要是缺钱了,就去县衙,里头有人登记,登记了就给分配事。”
  他们虽然还是怕当兵的,但是比起这个,还是挣钱更重要,那才是活命的本钱:“那干什么事比较好?”
  当兵的说:“有手艺就挣得多,像是铁匠,木匠,也有体力活,若是识字就轻松的多,挣得也不少。”
  “我,我会木工!”其中一个兴致勃勃地说,“我爹教我的!”
  其余的人羡慕的看着他。
  当兵的说:“那你肯定能挣不少,说不定以后挣得比我还多。”
  几人就这么晕乎乎的被当兵的领导了县衙,登好了记,又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木牌,各自有了事干,第二天就要去自己的单位报到。
  ——虽说他们没听过单位这两个字,但是结合前后想想,也能明白。
  当兵的还说:“你们来的早,所以岗位好,要是来的晚了,怕就只能去干最累的力气活,挣得还少。”
  这几人又晕乎乎的回去,把当兵的说的话复述了一次,妻子就准备回娘家支会自己娘家人了。
  丈夫也觉得都是一家人,岳家过得好,他们家也有好处。
  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百姓们终于敢走出家门,走上街头。
  最开始人还不多,人们总有些害怕,后来发现不管是亲戚还是邻居,都出去了,都有活干了,于是一窝蜂的冲出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蜀七 励志人生 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