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忠义伯还不是当初的镇国公,他是裴将军在外打仗,府里有大公子小施氏这两个能管事的主子,瞒天过海收留大施氏也不是不可能。
后来小施氏难产孩子出世,大施氏却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离开,生下的孩子干脆就被小施氏当成她没能活下来的孩子,也就是世子。
只有这样才说得通为何后来不得不逃离大谢之后重新黑化回来会成为大邵的太子。
谢彦斐重新顺了一下线,十八年小施氏怀了第二子快临产的时候大施氏也同样怀有身孕回到大谢,因为名声尽毁怕连累小施氏本想偷偷摸摸看一眼,结果却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留在裴府。
后来小施氏难产孩子没能留下来,大施氏生下孩子之后,却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离开。
可这个“某些原因”是什么?即使当时大施氏名声不好也不至于离开的时候放弃自己的亲生子,除非……当年她根本连自己都可能保不住带着那个孩子只能是一起死,所以才不得不留下交给了小施氏。
小施氏为了不让亲外甥有任何不妥,与当时年幼的大公子一起将这件事隐瞒下来,只当是世子就是小施氏生的那个第二子。
小施氏与大施氏本来就相像,世子又长得更像小施氏,所以从未引起过怀疑。
可问题是……当年大施氏好端端的会保不住孩子?难道是当年她知晓了什么事情被追杀?
她后来活下来之后为什么从未回来过大谢?看少年的模样有十五六岁,也就是事发之后一两年内就怀了少年。
既然没打算回来却又再时隔这么多年之后突然回来?
还有幕后之人怎么会知道世子不是小施氏的亲生子?除非幕后之人一开始不知晓,后来吴许的出现让幕后之人联想到当年的事与他一样想通之后,干脆利用了这一点,意图将吴许世子等人都除掉。
可这人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为何非要杀了世子以及吴许?甚至还牵连到大公主。
一开始谢彦斐只想到大公主的母妃的事,想到幕后之人可能是害死原身生母也就是前皇后的真凶。
十八年前……
原身只比世子小几个月,难道当年大施氏是知道了些什么,被追杀,不得不留下孩子离开独自一人逃命将那个没活下来的孩子当成她自己的孩子,一起躲过幕后之人的追杀,让她相信孩子与大施氏都除掉了,才安心这么多年?
谢彦斐总有种预感,十八年前这个节点很重要,十八年前世子出世,前皇后有孕,而之后……大施氏再次不知所踪,小施氏将自己没活下来的孩子换成了自己的孩子,没几个月,前皇后早产生下原身,被冤枉与侍卫有染,不惜自缢以证清白。
同时大皇子回来的途中也死了……
五年前,大公子也莫名死了,从世子那里得知的情况来看,是被一个女人杀的,还是风尘女子,从他们这段时间查到的与教坊司可能有关。
之前瞧着这一切根本连不上,可从吴许的出现,加上谢彦斐对书中的一切事情的提前知晓,他发现出事的这些人,这些事,似乎……都与十八年前左右发生的。
而大施氏……很有可能当年牵扯到其中,或者知道了什么,要被灭口,不得不逃离,她活了下来,却因为某些原因并不能回来……
后来大公子也死了,那跟幕后之人有没有关系?
谢彦斐在那里呆坐了许久,脑子乱糟糟的,最后将一切疏离一番,趴在那里头更疼了,把自己推测到的可能性列出来。
十八年前小施氏临盆在即,大施氏突然回来,也同样怀有身孕;
大施氏在临产之前的一段时间突然偶遇了一些事,事关幕后之人,或者幕后之人正在商议陷害前皇后嫁祸敏妃的事不小心被大施氏撞见;
大施氏逃走却被伤到,留下了一些线索让幕后之人随着这点猜到了她的身份,很可能是另外一个身份,并不是大施氏,而是大邵邵帝的妃子一类的,随即派人去刺杀大施氏;
大施氏与小施氏在刺杀的途中一起生产,小施氏生下的孩子没活下来,大施氏生下世子,大施氏决定以身犯险引开那些人;
大施氏带走了没活下来的孩子,用自己身为大邵的后妃身份引开他们,让他们以为自己与孩子都死了;
大施氏却没死,途中发生了一些际遇,活下来却回不来,且这期间生下了第二子,也就是世子同母异父的胞弟吴许;
后来大施氏能回来,就派吴许过来;
按照书中的发展……
应该是吴许的出现,他与世子近乎相同的容貌让幕后之人起疑想起什么,去查,发现了大施氏没死,并猜测到世子的身份,当年幕后之人最先知晓的是大施氏可能邵国妃子的身份,如今联系到一起,或者知道的关于大邵的一切情况,猜测到世子是邵帝的骨血;
52书库推荐浏览: 且拂
甜文
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