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这些年 作者:手帕望明月【完结】(123)

阅读记录

  才刚踏出门。
  噗噗两声,他脚前落下两个布包。
  “是谁?”袁三郎立刻警觉起来。
  时间还早,视线不甚清楚,田地上还弥漫着薄薄的雾。
  他警觉地转了一圈,没见到任何人。
  刚才这两个布包飞来,他却没看见扔的人的身型,可见此人身法在他之上。这普通的乡村里,怎会有这样的高手,这两包东西又是什么呢?
  袁三郎掏出匕首,割断布包被系紧的袋口,挑开一看。
  里面是一粒粒饱满的谷粒,都是还未脱壳可做种子的粟米。
  他又连忙查看另一个布包。
  里面也是谷粒,但不是粟种而是麦种。
  他曾向宋四郎求购他留种的粟米,但被他以自家都要不够为由拒绝了。
  袁三郎还以为要另想法子,却有人将这些东西送来了他面前。
  是谁?
  黑夜还未完全褪去,清晨的水汽漫上,蓝莹莹雾蒙蒙的凌晨,他目力所及,一个活物都没有。
  “多谢。”袁三郎却笃定,那人一定就在附近。他抱拳道,飞快捡起两包种子放进包裹,快步出村,往西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支持,比心~

第53章 第五十三桶金
  “东家。”
  “东家来了。”
  “东家好。”
  宋菽穿过造纸的作坊, 削青的工人停下削竹皮的刀,向他问好。同车间里拷白工人, 将削完皮的白竹筒狠狠摔向大石墩, 见那竹筒碎成几瓣, 心情甚好地转头向他问好。
  纸坊里的工人有二十多个,多是外村的, 有不少从其他乡县过来,家离得很远。
  他们都是听到从相河村去往各地的小贩带话, 才来到这里找工的,他们的家乡多没什么赚钱的路子,所以格外珍惜这份工作,干起活来也很卖力。
  当下外面卖的纸, 多是麻纸, 用火麻和苎麻制成,也有一些是用破布和渔网做的蔡侯纸。火麻和苎麻都需精心栽种才可得,还是上好的衣料, 很是珍贵,造出来的纸也价格不菲。蔡侯纸说白了是用破烂做的,可破烂虽便宜,却不是天天有, 产量及其不稳定。
  宋菽的做的则是竹纸和桑皮纸。
  竹纸的竹子来自相河村后面的山里,那里有大片毛竹, 竹子长得快,砍掉一茬立刻又长起一茬, 源源不尽。另外桑皮则来自之前从桑园村便宜收来的木料,那些木头都成了火锅店的桌椅,树皮则被做成纸张。
  原料便宜,产量又大,宋菽的纸价很能打,但本地识字的人太少,需求量并不大。
  在火锅店忙过刚开业那阵子,把红薯和啤酒花的事情搞定,宋菽便考虑起了竹纸的销售来。
  傍晚严卓的课堂后,庞六郎远远见到宋菽过来,主动与他打了招呼。
  宋菽后面还跟着石三郎,与他也是相熟的。
  “宋四郎,这是要去哪里?”
  “不去哪里,正要找你呢。”宋菽道。
  庞六郎受宠若惊:“宋四郎找我何事?”
  “也无甚大事,只是想问你,可有兴趣到恒州城去做生意?”宋菽道。
  恒州乃是义成七州之首,是义成军的主要驻地,也是节度使府的所在地。
  节度使尹戎麾下有六万步卒,五千战马,是天下节度使之最。他受封节度使后,修改境内法令,修生养息,修缮兵甲,招贤纳士,不少人都说他有取而代之之心。
  无论有没有,恒州城在尹戎治下比曾经繁华数倍,却是不争的事实。
  庞六郎出身普通农村,虽然脑经灵活,做过许多生意,去过不少地方,却从未想过去恒州做买卖。他愣了好一会儿:“宋四郎,你不是开玩笑的?”
  “当然。”宋菽琢磨这事有几天了。
  他的纸在大涂县销路不广,拿去恒州城却未必。义成七州的大家族和士子有七成以上聚集在那里,若那里也不好卖,那这整个义成也就没有能卖纸的地方了。
  这件事,得找可靠的人办。石三郎曾去大涂县及周边砌火墙火炕,又曾与郭老大他们一同颠沛流离多时,有些见识,又无牵无挂,是个好人选。然而一人不够,宋菽想来想去,应该再找个更通买卖的帮手,一圈看下来便相中了庞六郎。
  庞六郎是那么多小贩中唯一肯日日花时间来上课的,可见他的抱负与普通小贩不同,脑筋又灵活,这在蚕丝被买卖中便可见一斑。
  唯一的问题是,他愿不愿意走这一遭。
  “当然!当然愿意!我真的可以吗?宋四郎你可不能诓我!”一开始的愣怔后,庞六郎已经有些语无伦次。

52书库推荐浏览: 手帕望明月 种田 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