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屁,傅家什么身份,用得着这样大张旗鼓给农户赔罪?”
这些议论声很轻,显然是顾及在场傅家的人,但傅老爷仍听到不少。他见的多了,并不动气,倒是自家小儿子低声嘀咕了几句。
“馒头来了。”掌柜洪亮的嗓音响起,十多名打扮利落的伙计一人手里托着一个大蒸笼,高举过头顶,鱼贯而入。
蒸笼上盖着金银制成的餐盘盖,这些都是听了宋菽建议后,望海楼请人赶制出来的。
其实吃过后世西餐的宋菽觉得有些不伦不类,可傅老爷子坚持保留,他喜欢揭开盖子那一瞬蒸汽升腾的景象。
十名伙计就位,他们左手稳稳托住大蒸笼停在身侧,右手抓住餐盘盖的把手。“哗”得一声,十道盖子同时打开,白色的蒸汽蓬勃而出,来客们纷纷凑向最近的蒸笼。
“诸位,这便是我们望海楼的新品——翠玉满堂。”
傅老爷说,可没人在听,蒸汽散去后,阵阵低呼在人群中迅速蔓延。有些人已经吃过相河村人背出来卖的馒头,但那些馒头的色泽,与今天所见的毫无可比之处。
只见那白色的馒头白生生的泛着莹润的光,显然是用上好的白面制成,而那绿色的馒头更加神奇,淡淡的绿色表皮也泛着光泽,好似上好的翡翠。
“这绿色是如何做出来的?”有人问。
傅老爷笑而不语。他当然是知道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绿色馒头时,也是如此惊奇,而宋菽说出的方法却简单至极。
“将菠菜捣碎,以其汁入面即可。”
这样简单的方法,却没有人想到过,这年轻小子又是如何冒出这许许多多奇思的?傅老爷越来越看不透他了。
“这白色的馒头色如白玉,绿色的如翡翠一般,翠玉满堂,好名字。”有人已经拿起了一枚绿色馒头,“这形状也与外头卖的不同啊。”
“更松软。”另一人补充,他已拿了一个白馒头,掰开细看。
“张老爷好仔细,这馒头我称它刀切馒头。”这时,宋菽从后面走出来。今天的来客中,张富户与他们家最早相识,当年饥荒,若不是他借粮,他们一家早都死了。
“哎呀,宋四郎妙思啊!”张富户翘起大拇指。宋家原先的情况他最了解,自从这宋四郎回来,不仅迅速归还了欠他的粮,还折腾出这一样样新事物,最后甚至与望海楼做起生意。
了不起。
宋菽坦然接受了夸奖,这几日类似的话他没有少听,刚开始还不好意思,毕竟不是自己原创,可听多了皮也厚了,已经能非常坦然地接受。
此时不少人先后尝了翠玉馒头,张富户甚至还教起那个不许女儿买馒头的老顽固,如何更好地吃馒头。
“……先这样掰下一口的量,然后放上一小片腊肉……”
今天望海楼还在现场准备了诸多可配馒头吃的小菜,在张富户的带领下,一个个不愿接受农户吃食的老顽固们,纷纷效仿起来。
“好吃。”
“宋四郎不简单呀。”
“你不是刚才还说一个农户没什么了不起的?”
“哎,不说了不说了,了不起,真了不起。”
“我听说这玩意儿用到海外而来的扶桑酵母,可是个稀奇的。”
“可不,我们都叫它扶桑馒头。”
“也有叫相河馒头的。”
“都行都行,好吃就好。”
杨剑撇嘴,有那么好吃吗?
他啃完第二个馒头,有些饱了,也懒得跟那些老头寒暄,可拍卖还剩些时候,有些无聊呢。他环视一圈,与宋菽的目光撞了个正着。
馒头上来后,宋菽被好几个富户围住,有人问酵母,有人问绿色的馒头是如何做出来的,这些都是商业机密,他好一番应酬才从其中脱身。
他躲到一根柱子后,想歇一会儿再出去,却不想跟杨剑的目光撞了个正着。这人傅老爷跟他提起过,出身门阀却偏要做生意,听说本人很有一手,县中粮食有九成以上都会经他的手。
宋菽没想着与他攀谈,只是礼貌性地点点头,谁知杨剑举步过来,略弯身子做了一揖。宋菽连忙回礼。
“在下听说今日宋四郎要拍卖一样宝贝,不知是何物?”杨剑虽说着谦词,但骨子里世家子弟的孤高却怎么也掩不住。
这问题也有不少人问过了,有好奇拍卖的,有好奇宝贝的。
那天在自煮火锅的攻势下,宋阿南终于同意跟他去山里走一遭,运回他“藏”在那里的棕绑床。而后又请木匠打了床架子,铺上傅家提供的枕头被褥等物。傅小郎君往上一躺,就不想下来了,打死他都不信世上居然有这等舒服的床,说什么也要买下来,甚至已经出了价。
52书库推荐浏览: 手帕望明月
种田
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