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这些年 作者:手帕望明月【完结】(93)

阅读记录

  因为天气冷,蚕丝被的生意也越发好了,价钱越喊越高,原本卖七八百文一条的子母被,如今能叫到一千五六百文,连专注卖油的许多小贩也被吸引了过来。蚕丝被坊一天到晚都围了许多人,每做好一条被子,立刻一抢而空。
  等到三九的时候,宋菽给三个作坊的工人都发了炭补。
  工人拿到额外的钱帛,各个喜气洋洋,可把另一些得不到做工机会的乡民们眼热惨了。
  这天,宋菽裹着棉衣从屋里出来,外头滴水成冰。
  宋河刚从外头回来,说:“西北面那条大河都结冰了,可厚实吶。”
  “真的?”宋菽一喜,“阿兄,六娘,麻烦你们出去转一圈,就说咱家招壮劳力,一天三十文,包饭。”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41章 第四十一桶金
  “……你说你, 媳妇儿也管不好,要不然她那时去了馒头作坊, 这冬衣炭补都能拿……”孙大郎卖油回来, 又被阿娘唠叨了许久。
  他家与乡正有些远亲, 阿娘又脑筋灵活,两年多前上头来征兵时, 他阿娘使了些钱帛,让他和弟弟都留了下来。当年, 全村的壮劳力走了七/八成,有些人家甚至只剩妇孺,就他家还留下三个壮劳力,日子比其他人家都好过上不少。
  宋菽用馒头方子换劳力那次, 他阿娘孙尤氏本想让他媳妇去, 可他媳妇不乐意,还闹了好几天,最后只好作罢。后来, 宋家的馒头作坊、豆油作坊、蚕丝被作坊一家接着一家开,待遇也是一日好过一日,不止每月有工钱,还包饭包衣, 就前两天,宋四郎竟然还给每人发了五十文炭补。
  其实, 他又何尝不想去?
  豆油坊开张时,他本以为宋家会招工, 谁知宋四郎带回一众外乡人,便没本村村民啥事了。后来蚕丝被作坊开张,他又想去,可人家只要妇人。他家虽也卖着豆油,晾着蚕兜,可以往好些不如他们的人家都好了起来,渐渐的,他家也就成了相河村最普通的一户。
  被孙尤氏唠叨得受不了,孙大郎随手拿了把砍刀,背着竹篓便出去了。
  路上遇见村长家的小郎君,他急急忙忙往村西跑,见了他便说:“宋家招壮劳力,三十文一天呢!”
  “宋家?”孙大郎反问。
  “对对对,宋家。”村长家的小郎君顾不上再多说,又门头往前跑起来,若是晚了可能就做不上这工了。
  “等等,我也去!”孙大郎喊着,可惜没人等他,他砍刀竹篓也来不及放回去,跟着跑了起来。这一回宋家招工,他说什么也得挤进去,省的他那阿娘整天念叨他没用。
  宋家院子内外,聚集了很多人,有来找工的,也有看热闹的。
  这一回跟挖地窖一样,宋菽只要壮劳力。
  可能是农闲的关系,村里村外的壮劳力来了好些,宋菽一时不知该如何挑。宋阿南刚好出来,宋菽瞄到他撸下袖管的动作,忽然有了一个主意。
  “今日召集大伙儿来,是想招几名壮劳力去河里采冰。替我挖地窖的乡邻大约都知道,我那儿有两个最大最深的地窖还没用,那是我打算藏冰的。”宋菽说。
  几个参与挖地窖的汉子恍然大悟,他们还疑惑呢,宋四郎挖了这七个地窖,五个都用来种菜了,却独留最大最深的两个不用,原来是这原因。
  其他村民则一片哗然。
  地窖藏冰这事他们多少听过,许多富户都会在冬季时让家丁采冰储藏,但那都是供自家使用。他们这些农户没有钱顾不来人,即使知道这法子,也储不起冰。
  “这采冰储冰是累活儿,我想找气力大的。若有意,可与我家阿南比试掰手腕,赢了他即可。”宋菽笑,他眼角的余光扫向宋阿南,阿南瞪了他一眼,脸黑得很。
  “不可能。”宋阿南咬牙,凑他耳畔低声道。
  “试试吧。”宋菽笑,宋阿南天天笑他弱鸡,这难得能让他吃瘪的机会,哪能不用?他就不信了,这么多壮汉还掰不过一个十二岁的少年。
  这些大汉一听,也是摩拳擦掌。
  若说让他们与宋河比试,他们还要犹豫一番,跟宋阿南比试那就一点犹豫都不带的,他们正值壮年,一个有些力气的小郎君罢了,怎么会赢不了?
  那些个大汉,包括村长家的小郎君和孙七郎,都信心满满的上前,撸起袖子,打算让宋阿南见识见识何为男人的力量。
  “宋阿南赢。”
  “阿南赢。”
  “南赢。”
  “嗯,又赢了。”宋菽都不好意思再大声报结果,这些人一个输得比一个快,差一点的直接扑,好的也就坚持个两三秒,这宋阿南是怎么长出来的怪胎,力气这么大。

52书库推荐浏览: 手帕望明月 种田 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