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 作者:五色龙章【完结】(444)

阅读记录

但是这个“功课不忙时”是什么时候?他们都几十岁的人了为什么还要忙功课,甚至要从文山题海中特地“抽工夫”去干圣上交办的正事?
失口失口,他们学校自然不是那种搞题海战术的学校。
汉中学院的教学制度,一向是十分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桓老师上午连接两堂大课,中间竟没留出活动健身的时间,安排得实在有些不合理。下午是他的课,必定要把上午活动不足的问题弥补回来,让同学们充分锻炼身体。
宋先生慈爱地说:“虽然如今天气尚寒,农田还没解冻,可经济园里建了温室大棚,同学们可以到大棚里活动活动筋骨。”
分发给锄镰镐大家可以拿着上路,到实践基地之后,宋老师会亲手教同学们使用。抢不上的也不要急,暖棚里还有犁、耖、方耙、耧车之类大型农具,足以让同学们都体尝到农耕之乐。
这个……他们虽然肯用心学习农桑之事,不过农耕之乐……不是乐在看看田间瓜果累累、粮食丰产,百姓欣然笑乐,再以之入诗入赋么?
庶吉士常申低叹了一声,上前问道:“如今元宵才过,外头野菜野草还未泛绿,宋大人要带我等领略农事,莫非是要去种出方才席间所用菜蔬的暖房?”
那暖房能有多大?寻常富户家的暖房不都是于地窖中烧火炕增温,以盆栽蔬菜花卉于其上么,怎么还能挥锄动土?
难不成他小小一个汉中府,还能像宫里一般在花园中建屋庑、烧地龙,建起几间屋子大的花房暖室?那要废多少柴炭,汉中府竟然供得起这样的花销?
众人刚学完代数,不禁代入京里花房的成本和想象中暖房大小计算了一回,得出一个惊人的数字——
他们进了汉中府以来,只见市井繁华,百姓安居乐业,宋三元不竭民力,竟又能建起这样大的暖房,难道就凭这三十一块试验田的丰收?可一块试验田不过一二亩,便一亩能产千斤粮食,左不过能收几百两银子,如何供得起这般花法儿?!
户部、工部几位员外郎震惊地问:“宋大人如何供得起这样大的暖房?”
因为建棚所用都是自家生产的东西,成本低。
宋先生给学生们讲冶铁时,桓副校长便已默默踱出门外,唤人备下车马,安排学生们到经济园里实习。
他们之前没进过工业园,心中只存着个高大烟柱的印象,走到园区外便盯着烟柱,想看看它是何等巨大的烟囱里排出来的。然而进到工业园里面,他们竟顾不得寻烟囱,目光就被一片闪动着流丽光泽,四面建着落地窗的平顶厂房吸引住了。
那间房子门窗上镶满透明无色玻璃,远远地即可透过玻璃看到满地绿意。更令人震惊的是从门窗玻璃望进去,稍稍将目光抬向上方,便能看见一片在玻璃后显得格外滟潋的天光云色。
那房子竟连房顶也是玻璃镶的!
第197章
当今市面上玻璃器皿虽然不少,可一块掺着杂色的普通窗玻璃也得四五钱银, 这等透无暇的玻璃更要贵上数倍。汉中府城外一个收容流民的经济园中, 竟建起了整座玻璃顶的房子, 说出去有谁敢信?
众人在周王府,乃至在京中都不曾见着这样奢侈的用料, 甫一入园便受到一波冲击,震惊得几乎说不出话。
虽然这也不违制……可他怎么想起建这样奢华的暖房的?还用这暖房种菜?
工部员外郎季琛忍不住问道:“宋大人这暖房是花费了多少工料?汉中府竟如此富裕么,或是大人……”
要说宋时敢截留汉中府的银子盖暖房, 他也不信。汉中府衙对面就是周王府, 纵是桓佥宪念在私情上不管他, 难道整个府衙、周王府上下都能眼见着他一个知府在亲王驻地大肆搜刮?
除非这玻璃大棚也与种嘉禾有关系?那他们以后往各地主持农耕事务,莫不也要搭建这样的玻璃暖房?
他脑中霎时转过这个念头, 眼巴巴地看着大棚, 只等宋时解释。
宋时并无卖关子的打算, 当即答道:“这玻璃就是经济园中自建的玻璃厂烧出来的, 成本不高。也亏得汉中天台山有石英矿,才能烧出这种剔透如水精的石英玻璃, 若是别处, 只能用砂砾烧制普通玻璃了。”
他边说边带人走向暖房, 伸手推开门, 打开了一个温暖湿润得不似冬天的世界。
众人在门外便感觉到一阵热气扑面而来, 进到房里更觉潮湿闷热,仿佛一眨眼就从初春进了盛夏三伏,身上厚重的衣物闷得人无法呼吸, 细密的汗珠一下子便从额头、颈间沁了出来。
再看这暖棚里干活的庄户,个个都穿着短衣短裤和草鞋,甚至连裤腿都高高挽着。

52书库推荐浏览: 五色龙章 种田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