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曾记否 作者:何不语【完结】(107)

阅读记录

47、蛛丝马迹
《灰色》播出之后,褒贬不一,从演员的角度出发,褒奖的一方认为:这是胥克念的转型之作,在经历了恩师逝去,疑似不雅照风波之后,通过“唐sir”向世人证明了他仍是一个专业且优秀的演员,他并没有因为恩师故去无人指导而就此沉沦,也没有因为莫名其妙的脏水而一蹶不振,他还是他,那个专心演戏心无外物为荧幕而生的青年。
贬低的一方则认为:果然,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凭灵气和天赋在圈子里走不了多远,也就只能演演跟其性格接近的书呆子乖乖牌华如柏---“华如松”跟“华忍冬”其实就是水长东的原型,亦兄亦父,对“华如柏”疼爱有加,所以胥克念表现好一点也不奇怪,而杜甫整个是个“太白控”,一生作诗无数追忆那段跟李白的“蜜月期”,而那时胥克念的身边有水长东常伴左右,随时给予指导,又是戏里戏外的吻合,所以演起来亦不需要什么演技。而《灰色》里的唐sir,他身在黑道和白道之间摇摆不定,心在法律和私情之间漂浮无依,既想出人头地洗刷儿时旧辱,又屡屡救下“宋沛”以全兄弟之义。纠结困惑,茫然无措,自古忠义难两全,无论选择哪一种,似乎都会让“唐sir”万劫不复。这样情感复杂立体多面的角色交给资历尚浅的胥克念来演,“实在是太过为难人家了”,贬低方最后以甚至直接就断言了胥克念的未来:
恩师一去再加上前阵子那未知真假的破事儿一传,《灰色》这部电影简直就是在为胥克念以后的星途做注解:灰暗且逐渐失去所有的颜色!
也有单纯从剧情的角度出发的,不过这一点,争议就更多了,这部电影本身就颠覆了天朝对于影视剧作用的根本定位—-正面积极的教化宣传。常规的“天朝制造”片,剧情可以烂俗可以狗血可以天雷滚滚,但三观一定要跟主流价值观靠拢:市长可以是坏蛋,但市委书记一定要是好人,个人可以极具才能,但功劳一定要跟领导和所挂靠的团体组织共享。婆媳关系可以开始很紧张,但结果一定要互相理解其乐融融,男女关系可以比较混乱互相怨怼,但结局必须是皆大欢喜比翼双飞。坏人可以形容猥琐也可以风度翩翩,但最后必须邪不胜正。你不能说这样的宣传和教化有什么错,毕竟全世界的电影都是导演和其主创人员向观众传达他们的价值观,区别就在于,他们传达的东西,是多元化的,有糟粕有精华,很多东西并不因为你视而不见它就不存在。你见,或不见,人性就在那里,时善时恶。而天朝传达的东西,最终都是指向线性且统一的,反正都是和谐的大团圆。
李斯睿的这部电影,“宋沛”死了,算是迎合了主流价值观的“邪不胜正”,而此人虽然带领帮派走私军火杀人越货,但也频频出入慈善场合,作秀也好掩饰也罢,毕竟港岛最大的“儿童心理康复中心”是他援资兴建的,不管他活着还是死去,这里每年都会治愈成千上万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心理不健全的儿童。某种程度上,“宋沛”的作为跟全世界的政客并未有太大不同,区别就是,政客的成就是纳税人掏钱供养,政客和其所在国家的军火交易,我们一般称之为“国防建设”。
而这部电影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上被各种讨论的原因就在于,他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新思路,原来看待一个人不单单只有“好”和“坏”,他可以是复杂和凌乱的。看待一样事物不单单只有正面和反面,它可以是丰满和立体的。有的人觉得此片很烂,因为到最后还试图为“坏人”翻案,对观众内心世界的塑造极其不利,甚至容易间接引导致犯罪率的提升。有的人觉得从此片看到了天朝电影的希望— --团圆美满或许是最为光辉的崇高理想,但“百家争鸣”才是文化本该具有的模样。
网上关于“唐珩”和“宋沛”的讨论持续了很久,赋予这两个角色灵魂的主演胥克念和秦维贤也频频占据娱乐头条,奇怪的是,众人此次对于秦影帝的表演倒一致觉得十分满意,比起《岁寒知松柏》和《遣怀》的表演要强上太多,甚至有影评人神神叨叨的总结道:
看来但凡秦影帝跟胥克念同时出演一部片子,我们却只能看到一人的精湛表演,《岁》和《遣》让我们知道了“英雄年少,长江后浪推前浪”,而《灰色》让我们知道了,“宝刀未老,生姜还是老的“浪”!
当网上媒体对这部片子议论纷纷的时候,此剧已经借由国际导演李斯睿的名号取得了北美地区的公映资格。而公映之后,大洋彼岸刮起一阵“华流”:满大街的金发碧眼大胸妹闪着星星眼看胥克念的电影,努力学习中文只为听懂胥克念的访谈,判断是否是骨灰级粉丝的标准之一就在于你是把“胥”念成汉语标准发音,还是念成带着欧美腔的“舒er”,当然这些都已经是半年之后的事情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何不语 平步青云 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