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了又拿皇帝、太子、秦王没办法,总要找个人出气吧?肖瑚就恨上了凌蔚。
为什么恨上凌蔚,也简单。人是凌蔚带来的,诗虽然是秦王做的但是是凌蔚写的,而凌蔚还混得最好,他回来之后都是夸赞凌蔚的人。
好吧,前面凌蔚都是躺枪,全部都是借口,最后一个才是真正理由。
说白了,就是嫉妒着。
但肖瑚好歹也是个才子,家中也颇有势力,还娶了孔家小姐——虽然得罪了权贵但孔家为了自家女儿的声誉总不能退婚(当然现在他们肠子都悔青了),怎么也说得上是一个优质人才,就被世家招揽了,并推荐给大皇子。
没了谢霖安之后,汉王觉得没个拿得出手的年轻贤才当幕僚,很没面子啊。肖瑚来了,正好补上谢霖安的空缺。
两人在许多观点上都一拍即合——在这其中,太子和凌蔚显然有很大功劳,成了这两人恒久不衰的共同话题,他被汉王引为知己,并且换到了御史台做御史。
御史台向来是被世家把持着,这个机构的人好骂人啊,骂人还能说自个儿是刚正不阿,皇帝是个仁君贤君就不能让他们因言获罪的。
结果肖瑚刚冲着凌蔚开炮,他自个儿就栽了。
他这么一栽,其他蠢蠢欲动的人也不敢动了。
凌蔚这家伙,还真是福大命大,老天保佑啊。
只可怜孔家小姐,嫁了这么个人,连带着孔家的金字招牌都蒙上了一层灰。
也辛亏孔家小姐的母亲是个狠人,当初想要自己女儿悔婚没成功,这次一哭二闹三上吊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相结合,终于让孔家松口,让孔家小姐和那肖瑚和离了。
肖瑚现在被按上了“心向倭国”的罪名,孔家把女儿接回来也算是正常,并不会被人所诟病——当然,识人不清把女儿嫁给这种人的污水,就够他们受的了。
经此之事,孔家人终于坐不住了,一改避世的风格开始积极入世向皇帝表明立场,这是后话。
嗯,也是意外之喜。
……至于黎膺被弹劾。
呵呵,那简直太正常不过了,按照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论坛上的日经帖月经帖。
因为黎膺大胜归来嘛。
黎膺大胜归来,皇家声望和勋贵声望(早期勋贵多以武起家)又高了一截,世家怎么坐得住。
功高盖主,必须得功高盖主啊。
有伤天和,必须得有伤天和啊。
这两个借口之前就被凌蔚狠狠打脸了,现在还拿出来炒冷饭,他们大概是铁了心的认为黎隶是个小气鬼,看着黎膺功劳越来越大,总该坐不住了吧?
他们还准备好一堆说辞,准备在朝堂上对黎膺发难,最好刺激的黎膺口出狂言,出手揍人什么的。谁不知道黎膺最烦解释,喜欢直接动手解决问题了?
结果黎膺也受伤了,也闭门不出连早朝都不上庆功宴都参加不了了。
他们还怀疑黎膺是故意避开,结果武将们的演技一个比一个彪悍,他们指着自己身上青一块乌一块的伤痕,在朝堂上大哭他们有多么不容易,主将受伤,他们也受伤,伤势到现在都没好,走路都在疼,结果这帮孙子不但不承认他们的功劳就算了,还要用那么狗屁的莫须有的罪名想陷他们于死地!这人心得有多黑啊!
黎隶摸着自己身上的乌青,突然觉得自个儿幺弟对自己还是真爱的,至少没打脸。
看看那干武将那凄惨模样,简直让人看着就心疼啊。
总而言之,弹劾黎膺什么的,本来就是看黎隶的心情。黎隶说他没错就没错,黎隶想说他有错,那么在行军打仗中总会有点小错。
黎隶不是昏君,不是自个儿没本事所以打压有本事的臣子和亲戚的可怜虫,所以黎膺屁事没有。
而黎膺本人不在朝堂,其他人想吵都吵不起来。
也省了许多口舌。
有针对黎膺的人,但有更多站在黎膺这边或者是洞察圣意的人,这弹劾黎膺自然也一点用处都没有。
这两口子躲着闲,朝中却为他们两吵翻了天,最后吵出了结果,两人都大获全胜。
实在是大快人心。
某种方面需求被满足了的凌蔚本来就神清气爽,在知道这件事之后更高兴了。
至于那些在这次风浪中被淹死的人,他只能说,该,真该!
……最后刺杀凌蔚的幕后的人还是没找出来,毕竟如今的侦查条件没有现代社会这么先进,那往来讯息要么靠口口相传要么靠书信,要销毁实在是太容易了。
但封建社会没人权啊,皇帝想查处个什么人,只要手上权力够了,那就是可以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木兰竹
宫廷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