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瞪储亮一眼,道:“行了,这么争锋相对做什么,朕让你当尚书,难道是让你来吵架的?做好你的本分,别的你不必管!”
储尚书告罪,顾尚书同样被噎得求不了情。
这种情形,想帮诚王的人就没剩下多少了,没有慎王与顾家这样的身份,说什么也不顶用,就连曹大人都大义灭亲了,他们还能怎样,搞不好一个不小心要被牵连进去,有几位的确也有点猫腻,就怕刑部下一个要查自己头上,这会儿正巴不得与诚王撇清关系呢。
“有人曾对朕说过一句话,不是所有的错都能被原谅,朕深以为然。相信先帝在天之灵,也会赞同朕的决定。”
皇帝见再无人反对,便提出了对诚王的处置。他自认待兄弟不薄,但是兄弟一旦越界,他绝不会心慈手软。
穆子越被削官夺爵,终身圈禁在诚王府中,这些年贪得的银钱尽数归还,家产全部充公,没有罪及子女与其他宗室,慎王也放心了。
顾琰、顾珍本想为诚王世子争一争,把王位落到穆承泓身上,没想到皇帝竟直接夺爵了。没了王位,诚王府众人不就与普通宗室差不多了?皇城最不缺落魄贵族,顾琰咬咬牙想,既然都到了这般田地,也谈不上帮太子什么忙了,顾家要一个废物何用,就让穆子越在诚王府安静呆下去吧,实在不行,等太子登基,再想法把人给弄出来。
只不过,那也得要太子与顾家,到时还记得曾经鞍前马后的诚王府才行。
睿王因婚假,巧妙避开了这一场风波,但个中细节,睿王从头到尾都很清楚。筹备大婚时,他就在暗处助储亮调查诚王,其中有不少证据、线索,都是由穆承泽这个堂弟亲自搜罗递上的。
当年穆承泽与养母陈氏被周侧妃下了药,有忠心的下人求到诚王面前,诚王却始终不闻不问。最后陈氏身亡,穆承泽中的毒较浅,未死却耳聋了。穆承泽心里痛恨周氏,也一样痛恨见死不救的诚王。他手头势力有限,为了扳倒自己的父王,一直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直到皇帝对诚王不满,因内务府贪污一案有彻查诚王之意,穆承泽才通过睿王,向刑部递交了这些年查得的一切。
他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人,视礼法为无物,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若说云晞是他这辈子要报的恩,诚王与周氏,就是他必须得报的仇。
穆承渊虽不大赞同穆承泽的一些做法,但此人经历坎坷,性子孤僻,加上耳不能闻,很多念头自是与常人不同。穆承渊也欲除掉诚王,与穆承泽不谋而合,这段时日他虽不在朝上,但是要达成最终目的并不难,刑部只需按部就班,宗室有敬王顶着,并不需要与一定会帮扶诚王的顾家直接对上,只要令朝堂上睿王的人,都支持皇帝即可。这也是顾琰、顾珍发现睿王人虽不在,但朝堂仍不在把控之中的根本原因。
诚王犯了国法,又朝臣支持,皇帝既有心,必会处置诚王,皇家惯例是削爵圈禁,有慎王盯着,不会殃及诚王子女。诚王这一去,宗室中能接替诚王的就是敬王了。此消彼长,顾家一时却还未能察觉,太子失去了诚王这一助力,最终得益的又会是谁。
至于穆子越被人押着回到诚王府,发现满府疮痍,而他一直宠爱的周氏亦被处决,还有刑部查出的周氏种种罪行摆在眼前,心中是何滋味已没人会在意了。
周氏大闹睿王府,原是受人挑唆,穆承沛既能想到,穆承泽也一样,睿王助他复了仇,投桃报李,这关于另一位皇子殿下的消息自然落到了睿王手中。
睿王眉峰一挑,他早就告诫过端王不要挑事,端王既不听,他也不必客气了。端王既能得知他入宫的时辰,在皇帝身边定是放了人的,若是被皇帝发现了会如何?
穆承渊召来玄明,如此这般交代一番,玄明得令,匆匆而去。
穆承渊勾了勾唇,挑事的端王不难解决,难的是如铁生辰快到了,在公事与私事之间无缝切换的睿王殿下,开始苦苦思索起该送王妃一份怎样的生辰礼。
相识不过转眼的工夫,他的王妃已长了一岁,今年十七了。
这可是婚后第一个生辰,这几日如铁各种明示暗示,什么玉有一块就好了,珍珠有一匣就够了,猪蹄再好吃也不能天天都吃,更不能往脖子上绑红绳故意学他……
这货就差在脸上直接写明一句话:殿下,我在等你的礼。
穆承渊想想就觉得好笑,笑完又有些发愁,除了玉、珍珠和猪蹄,连他自己都不成,英明神武的睿王殿下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到要送什么。
实在看不下去的蒲公公提点他道:“殿下,不若送王妃喜欢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雪山肥狐
爽文
甜文
宫廷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