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这一刻,姜羽才陡然发现,不过短短数月,荀书就老了许多。
清瞿瘦削的面颊,两颊凹陷,脸色微黑,脸上肌肉线条绷得紧紧的,一双眼睛却灼灼地盯着姜宣子的牌位。
“姐姐和姐夫一起来劝我,说这些事情总要有人做的。倘若能使得燕国哪怕比从前好上一点,他们便是为此而死,也心甘情愿。”
姜羽低声问:“所以他们是为此而死的么?”
荀书抿起唇:“是,也不是。”
“你父亲改革的力度很大,迅速激起了董氏一派的反弹,他们撺掇起百官弹劾他。国君其实是支持你父亲的。”
“只不过,改革触及到的利益既得者多如牛毛,仅凭你父亲,根本抵挡不住他们的攻诘。”
“我记得那也是一个冬天,”荀书微微眯起眼,那已经是十余年前的事了,连姜羽都是二十六岁,“国君和太子的膳食内被人下了毒,便有人诬陷你父亲谋反。”
“若说证据,也没什么确凿的证据。”荀书不知是自嘲,还是嘲笑别人,轻轻弯了一下唇角,“但挡不住人言可畏。”
“满朝文武都力主要处死你父亲,以儆效尤。”
第78章
听到这里, 姜羽已然猜到结局。
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一个胆敢以一己之力, 挑战旧有保守势力之人, 结局又能有多好呢?从秦国商鞅变法中车裂而死的商鞅, 到戊戌变法中被砍头的谭嗣同,无一不是以性命为代价。
不过, 就如谭嗣同所说的那句,“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于姜羽的父亲姜宣子而言,大抵也是如此。
“所以国君便处死了我父母么?”
荀书闭了闭眼, 再睁开眼时, 素来逼人的锐利视线里,竟透出几分疲惫。
“彼时朝局动荡,变革的政令虽然发下去,却受到了许多抵制, 根本没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反而使得中央地方各处都一团乱。因此,便有许多人说,姐夫他是祸乱朝纲的奸臣,若不处死不足以平民心。”
“国君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你父亲他为了不让国君为难,在天牢中自尽而死。你母亲便跟着他, 一同去了。”
如此忠臣,就这么冤死狱中,临死还在为国君考虑。
“我没能见到他们最后一面。”荀书长袖下的手悄然地握紧了,牙根咬紧,神情悲愤,“他们说,姐夫是畏罪自杀,就坐实了他意图谋害国君的罪名!尸骨被扔去城外乱葬岗,由野狗咬食,不许安葬,不许祭拜。”
姜羽对那对夫妇没有亲情,可心绪多少会受原主影响,此时竟也感觉到心中阵痛。不过即便没有亲情,一代贤臣,最终竟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着实令人感叹唏嘘。
“你外祖父在朝堂中颇有名望,据理力争,坚决不承认是你父亲向国君下毒,最后撞住而死……却已不能挽回什么。”
“国君不忍,最后准予我为他们夫妇立下衣冠冢,可设灵位,时时拜祭。”
荀书说到此处,心绪难平,胸膛起伏,面色因激愤而涨红,盯着姜羽道:“你可知我为何不喜太子?”
这些年姜羽都和太子走得很近,荀书却一直对这位储君不假辞色,在朝堂上说话也毫无顾忌,但凡太子有过,必然直言不讳,半点不留情面。
姜羽原以为只是因为荀书觉得太子平庸,当不起储君之位,姜羽动了动唇,低声问:“……难道太子也与当年的事情有关?”
荀书冷笑一声:“姐夫对此事早有预料,姐姐怕你被卷进来,早早地就把你送到了无终你外祖母那儿,你当然不知道。但太子那时已是十三岁,说小也不小了,姐姐亲口告诉我,太子知道下毒者是谁,他看到了。”
“但是,当我们朝堂上对峙时,太子却不敢说!”
姜羽微愕。
“有王后在,他怎么敢说?”荀书讽笑,“可他只要说一句话,把真正下毒之人说出来,姐姐姐夫便能免于一死!父亲也不必撞柱而亡!”
荀书掷地有声,一字一句铿锵有力。这是姜羽第一次听说十一年前的事情,由多年来“不喜”他的舅舅,带着血泪说出来,揭开这藏了十一年的伤疤。
荀书把目光转移到姜羽身上:“你以为你回来蓟城后,太子为何对你如此亲近?明明年纪已经不轻,不是孩子了,还与你兄弟相称,唤你哥哥,不就是因为愧疚么?”
姜羽怔住。
他和姬春申从小一起长大,他还以为是因为他突然没了父母,姬春申心疼他、担心他,才会对他格外关照些。
52书库推荐浏览: 眠琴柳岸
强强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