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夜天 作者:莫晨欢【完结】(6)

阅读记录

  唐慎本想说“您别听曾夫子瞎说”,可曾夫子对他挤眉弄眼,一副:小子这是你的机遇,别说我没带上你。
  唐慎默了默:“古有赵则平半部《论语》治天下。仅《论语》一书,便够世人品读一生。小子不才,不敢说精通,只说倒背如流。”
  贵客笑道:“倒背如流?”
  唐慎背脊笔直,不卑不亢:“是。”
  “那你且倒背一篇,《论语·述而》。”
  唐慎张口便来:“安而恭,猛不而威,厉而温子,七十三……”
  村口学堂中,孩童们早已读完课。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好奇地跑到里屋旁,不敢敲门,却各个紧贴着窗户,听里面的动静。
  屋子里,唐慎越背越顺,越背越畅快。
  《论语·述而》,共三十七句。他背得酣畅淋漓,学文二十年的书生恐怕都没他背得这么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明明背的全是反的,他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义正言辞,字正腔圆,仿佛自己背的才是真正的《论语》。
  “……作不而述,曰子,一。”
  等他背完,学堂内外一片死寂。
  屋外有小童道:“先生教的不是这样的啊。”
  一直跟在老者身旁的年轻人也嘀咕道:“这小子怎么还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
  背完书,唐慎立刻俯首躬身,又是谦卑模样,与刚才背书时意气昂扬、风采卓绝的少年郎截然不同,收敛住全部气色。
  过了一会儿,老者问道:“为何不读书?”
  他没问唐慎是不是交不起束脩,曾夫子这么迫切地希望唐慎回来读书,还敢在他面前说出这话,以此逼迫唐慎,同时让自己注意到这个唐家小子,定不会因为束脩不够而不收对方。
  曾夫子焦急极了,他努力地给自己的得意门生使眼色。
  唐慎心里叹了口气。
  他能倒背《论语》,是因为穿越后,不知是不是穿越金手指,他对看过的书、背过的东西,一字不忘。
  但是读书一事……
  唐慎镇定道:“敢问先生,天下书生,读书为何?”
  这个问题无比简单,屋子外就有小学童积极地回答:“考功名!”
  “当官!”
  “赚大钱,养我爹我娘!”
  曾夫子气得甩袖:“朽木不可雕也。”他出门把那群顽童赶走。
  读书是为了什么?
  放在现代,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说读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他们说得理所当然,这件事也没什么可指责的。天经地义,人间现实。
  但是这话那群顽童会说,哪怕是曾夫子可能也会说。但唐慎知道,眼前这位神秘老者,不会如此回答。
  老者默了许久,没给出答案,反而问道:“你以为,读书为何?”
  唐慎微微一笑:要的就是你问我!
  “天下书生,先知书,后达理。知书达理,方是书文奥义。”
  老者静静地看着唐慎,眸光幽深,仿若历经沧桑。他没反驳唐慎的话:“知书达理?”
  “对,知书,达理。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读书人当以孔圣人为典范,知书以达理,达理而做人。小子不才,敢问一句……”
  “若已达理,何须读书?”
  跟在老者身后的青衣年轻人厉声道:“歪门邪理,一派胡言!”
  唐慎镇定地作了个揖:“先生问小子,为何读书。这只是小子的偏隅之见,自知难登大雅之堂。”
  言下之意,是你家先生问我,我才说的好么。
  青衣年轻人还要再言,被老者拦下。
  “愚之!”
  年轻人垂下头,丧气地退了下去。
  老者看着唐慎,目光如炬,迥然有神。唐慎被这种上位者的目光看得后背发麻,他隐隐猜到,这应当就是官威,还是很大的官威。但他沉着冷静,哪怕额上冒汗,也不慌张失色。
  良久,老者问道:“你与姑苏府城西的唐举人,有关系?”
  唐慎身体一僵,镇定道:“听闻有一些远亲。”
  “日日去那凉茶铺卖果子汁,不为赚取束脩回来读书,那是为何?”
  曾夫子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被老者这么一提,他才意识到:“对!你这小子,每天卖出那般多的果子汁,赚了那么多钱,你不是为了读书……你到底想作甚?”
  唐慎苦笑一声。
  姜还是老的辣。曾夫子不够辣,这就来了个比他还辣的。
  唐慎不回答,老者也没逼。他起身道:“先行告辞。”
  走之前,他让青衣年轻人拿出一张名帖,交给唐慎。那年轻人不情愿极了,却也老老实实地给了唐慎。

52书库推荐浏览: 莫晨欢 天之骄子 种田 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