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种植基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城市的集中化, 城乡的分离是必然之事。每个人在高楼大厦中享受着现代社会带来的便捷与舒适,对于城市背后的运转过程却一无所知。
家中的污水管道通向何处、每天产生的垃圾如何处理、乃至一日三餐的肉蛋蔬果在何处生产又如何运输到城市之中也毫无了解。
密云, 京城附近的郊区,同时也是京城蔬果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这里有着数以百的农户、种植场, 每天蔬菜就是从密云这样的郊区被运输到京城的农贸市场之中。
食品的运输之路就像是心脏周围密密麻麻的血管, 保证着京城的正常运转。
此时赵安和赵父正在密云的种植基地里参观, 同时和基地主人交流。
为了建立稳定的食材供应链,赵父还是决定来到生产一线, 如果能够从源头开始建立供应链,成本又可以降低一大截。
但是真正看到密云的种植基地后, 无论是赵父还是赵安,都发现自己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虽然赵父的农活生涯足有数十年, 但是赵父一直生活在南方的山林地带。
地形基础就决定了农业的类型,SC省多以小户农业为主。
赵父之前所建立的供销模式都是以此为基础,但是到了密云却发现这些基础不再适用。
地势平坦的平原,适合于农业的集中发展。
现在密云的种植基地已经成型。赵父想像以前一样,直接和小农户签订合同,然后来供应自家的餐饮店使用,不再具有可行性。
还是那个原因,现在赵安家餐饮消费端的规模还是太小, 真正的消耗量和种植基地的产量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爸, 也算有收获了。”
两人刚从种植基地走出来,赵安安慰自己的父亲。
虽然没有直接建立长期的农产品供应合同,好歹也弄清楚了京城周边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远比直接在市区内购买要便宜和新鲜的多。
只要不是普通家庭称斤轮两的购买,种植基地都愿意购买。而且密云这边的农产品也足够丰富,基本上能够满足赵安他们的需求。
赵父刚才已经粗略计算过,只要卷饼天下和叶氏秘卤在京城分店的数目能够达到三、四家,那就可以每天自行从密云这边进货。
哪怕算上货运费用,也能够压低不少成本。
“没什么,就是觉得和自己想的不大一样。”
虽说赵父来京城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帮赵安和自己老婆处理分店的食材供应,但说赵父心中没有一点更大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自己妻子和儿子都能够在京城开设分店,他的想法自然也是复制自己在蓉城的经营模式,建立供应渠道。但今天的密云之行,发现京城附近的种植基地已经形成了比赵父还要系统的供应链,难免让赵父有些灰心。
“其实可以专门做高端的食材供应啊,或者专门分门别类的供应,或者是不同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供应。”
农作物的种植是一件极具地理特色的事情,广袤河山、物华天宝可不是说着玩。同时也意味着严格受到地理的限制,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便是这个道理。
在西方国家,因为土地性质的关系,土地集中的现象很明显。而在华夏,农产品市场一直没有真正的放开。只有真正国/家企业,才能超越地理的限制。
哪怕是二十年之后,基础农业产品依然排斥着资本的进入,比如稻米、玉米、小麦这些主食领域。
而这些才是那四家那被誉为掌握着世界粮食生意的“ABCD”四大粮商[1],真正能成为世界顶尖企业,并且无论世界经济形势如何,都岿然不动的原因。
很显然这样的发展路线根本不适合赵父,同样也不适合华夏任何个体商人。
但华夏的市场太大了,哪怕抛开这诸多限制,华夏的私有食品供应企业也逐渐寻找出独属于自己的市场之路。
而赵安刚才说的这一句就是对于后世一些成功商业模式的总结,比如提供实际各国特色食材的高端食材商店、以海鲜为卖点的生鲜店或者是某个城市乡村的当地特产等等。
这些特色模式依然建立起了一个农产品帝国,规模之庞大,举世瞩目。
当然像那种每天都要按摩、听音乐,售价高到299元/斤的野猪肉,或者是几个不知所谓的大师亲自卖茶这种事情,到底几分是真正食材品质的提升,几分在收割智商税,赵安也不好多做评论。
“哪有那么容易,等你爸再想想。”
赵父虽然能够感觉到这些年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但是他总觉差了点什么。
虽然在建立自己的生意上受挫,但是赵父到来之后,给予赵安的帮助显而易见。
52书库推荐浏览: 何枝
男男
美食
升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