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还是太少了,赵安原本想成立一个计算机部门。然而在人才市场蹲守了一个周,到现在只招到了一名能够做HTTP的程序员。
所以网页的后台内容依然是一片空白。
虽然赵安对于现状有诸多的不满,但事实上全是赵安的标准过高而已。在这个年代能开始建设网站服务的企业寥寥无几,食安集团已经走在了最前沿。
在“电话配送”开始进行宣传后,当天就有数百名顾客主动办理会员、留下相关信息,甚至还有人直接充钱到会员卡中。
客户们对于“格选生鲜”的粘性和“电话配送”的热情完全超过了赵安的预计。
在赵安看来电话配送毕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市场上愿意进行尝试的客户没那么多才对。
这些年“格选生鲜”的口碑可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虽然价格比市场价高出不少,但是质量和服务没有任何可以挑剔之处。
当物质生活丰富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便会试图在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哪怕买菜也是如此。
能够在一个干净、卫生的超市,买到心满意足的生鲜,让格选生鲜的口碑不断增长。
口碑是一个很难直观衡量的东西,赵安认为“格选生鲜”一直以来的努力不过是一个食品商人最基本的义务,安全、严谨、卫生。
但是他没有想到在食品市场里,“格选生鲜”完全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至今也没有发生过产品质量纠纷。
所以在客户们知道“格选生鲜”提供电话业务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怀疑。他们相信格选不会配送质量次等的产品。
这种信任就是品牌的力量。
除此之外,赵安也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无知。
他一直在强调如何锁定目标客户,然后根据目标客户的特点制定销售计划。然而他发现自己对于格选生鲜的客户根本不够了解。
一开始赵安只招聘了五名专业的接线员,毕竟接线员需要会使用电脑,要求颇高。
但“电话配送”业务正式开通的第一天,公司的电话就被打爆了。
这些客户一方面对电话配送充满热情,想尽快下单,一方面又通过电话和客服讲价,试图谋取更多的折扣。
任凭客服人员怎么解释格选生鲜是统一定价他们都不愿意相信,然后继续在电话里尝试杀价。
这让赵安感觉到匪夷所思,这些客户明明在“格选生鲜”的实体店都不会杀价,直接按标签价进行购买,为什么到了电话的另一头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呢?
赵安真的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理解这样的行为。
还是公司里一位有着电视购物经验的女性员工告诉赵安:
“老板,我觉得他们这是在套用电视购物的经验。”
赵安原本以为电话配送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赵安根本不知道2000年前后的华夏,有一种特别火爆的销售模式叫做电视购物。
销售者通过电视宣传商品,在电视上把自己的产品夸奖得绝无仅有,各种销售手法层出不穷,早就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的赵安一家距离电视购物都很遥远,所以在第一时间并没有意识到,对于消费者而电话配送在他们眼中就是电视购物的一个翻版而已。
他们能在第一时间接受电话配送这一模式,其实与电视购物的经验有关系颇大。
只不过是电视宣传变成了“实体店+图册”的宣传模式而已,尤其是这个图册,他们太熟悉不过了。
每次在进行电视购物之后,一定会随着货物送来这样一本介绍各种产品的小册子。
然而电视购物有一个最大的通病就是——几乎在所有的宣传中,都会为产品制定一个远远超出本身价值的价格,然后再给出一个所谓的“特惠活动价”。
光是“特惠活动价”这几个字就足以让很多购物者血脉喷张,总有一种买到就是赚到的感觉。
经验更为丰富者,在拨打了购物电话之后还会再次和销售客服进行周旋,十之八九都能够拿到一个“专属优惠价”。
人总是试图在比较之中证明自己的特殊。
购物也是如此,如果能够拿到一个“专属”价格,总会让人心情更加愉悦。
于是在消费者心中就有了一个概念——电话购物能够杀价、能够获得专属价格。
而这些“老江湖”就是格选生鲜电话配送的第一批客户,他们试图把看似相同的电死购物经验套用在格选生鲜上,所以才会一直在电话之中纠缠。
有的时候,这些客户甚至不是真的在意这些许的优惠,而是在意“杀价”后的成功感。
等把其中的关键厘清之后,赵安才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决策失误有多么严重。明明一直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然而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市场。
52书库推荐浏览: 何枝
男男
美食
升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