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酒肉和尚 作者:圆舞天涯【完结】(251)

阅读记录

“不如让他们不同科的学子,两两组队,然后以队伍做单位,一问一答,一攻一守,互相出题,天文地理、儒家经文、治国方针、算学生活等等,什么方面的题目都可以出。”
“到最终,回答轮次最多的一个队伍获胜,然后咱们准备点礼物怎么样?”玄萌搓了搓手,准备搞事情。
玄萌自以为声音很低,但是他是在和李承乾说话,这一点就足够吸引全场的士子了,无论哪个学科的。
李承乾听了玄萌的建议,看着在场的学子们都露出了有些期待的火热眼神,点了点头。
“本宫愿以太子詹事府一官职为最终奖励,诸君请!”
李承乾的话音落下,大唐第一届《一站到底》就此拉开了帷幕。
作者有话要说:  玄萌:搞不成非诚勿扰,我要搞个一站到底!
反正,都是js台的╮(╯_╰)╭
太子洗(xiǎn)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秦汉设置)
等到了唐朝就是,从五品下,掌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
我的感冒好点了,好像不发烧了,就喉咙疼了。
我家猫感冒好像严重了,总是打喷嚏,所以我把他送去看医生了。他那小眼神好像是我不要他了一样可怜死了……然后被医生用冻干逗了逗就凑人家边上蹭来蹭去了,毫不在意我的反应。
寄养几天打针吃药,好了就接回来。
"
119、真香现场
()玄萌设定了规则, 李承乾贡献了奖品, 这大唐第一届一站到底活动就正式开始了。
看着‘参赛选手’们正在进入组队环节,玄萌特别有一种想要把这一切拍下来的, 感觉和他当年看的网络综艺差不多了。
玄萌只是让学子们两两组队,并没有规定是一定要明经和理科学子组队,所以场面上的队伍组成情况极其混乱。
唐朝的科举, 之前玄萌粗略地了解过, 科目非常多, 常见的就有六种,加上不常见的其实有五十多种。这其中秀才、明经和进士算是报考的比较多的科目,明算(算学)、明法和明字比较不受到重视。
玄萌听的时候, 当时就有点不明白, 但是他又不好意思问。
这秀才啊进士啊, 在玄萌的印象里, 并不像是科举考试科目的名称, 反而像是过了某一个大考以后得到的成为。
经常在一些小说中看到什么秀才公,什么考取进士的说法, 没想到这在初唐,进士和秀才是两个科目的名称。
还有那明经科目, 感觉也像是考察对经义的理解,虽然现在不用那八股文去回答, 但是感觉和进士也没差很多啊。
玄萌还是这次来上巳节活动的路上,乘着周围没人,私下里问的李承乾。
当然, 玄萌不可能说什么进士和秀才以后是称谓,只是问了问这几门考试的差别是什么。
秀才这个科目要求太高了,报考的人越来越少,很快就要取消了。至于进士,考察的是时务策论和诗赋、文章,而明经考察的是时务策论与经义,听上去这两个考察的内容确实有一大部分是重合的,但是相对还是有所侧重。而且从难度系数方面来说,进士比明经要难上许多。
玄萌当时就说了,这么多种重叠的考察内容,有什么必要变成两个科目去考,还不允许考生报考超过一个科目。
不如就直接弄成几个单项,然后让考生们必修几门必考几门,选考几门,这样不是方便许多么?

就像是研究生院考试,除了必考的那几个科目,想要进入某些学院学习,还是要加试别的科目一样的啊。
这样既节省了考生的时间,还能让更多有识之士可以参加不同的科目体现他们的才华;同时还可以减轻出卷者的工作,让更擅长某个单项的出题人专门出这一门学科的题目;再者还能够让选拔考生的阅卷官通过多方面了解考生的能力,难道不是一举三得么?
严谨的玄萌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不仅举了正面例子,还举了反面例子。
就比如进士科,虽然也考察策论,但是过于重视诗词歌赋,必须要有文学才能,才能进士及第。可是拥有文学才能就一定能当个好官员了么?这可就不一定了吧。
官员有文学能力那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而只是文学能力强,再会一点纸上谈兵的策论能力,可能能够找到心性好、心愿更好但是能力薄弱的书生,谁也不能保证这样的人能够当一个好官员。
就比如说现在的这场《一站到底》,为了给各位考生们开个头,玄萌率先丢出了一个问题。
这是一道算术题。
甲县遭遇大旱,粮仓内一共有二十万石粮食,县内有五万人。已知乙县距离甲县需三日行程,能够支援十万石粮食;丙县距离甲县需二十日行程,能够支援二十万粮食;丁县距离甲县三十日行程,能够支援五十万粮食,问,该如何分配粮食以及该如何求援。

52书库推荐浏览: 圆舞天涯 爽文 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