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 作者:黄姜 【完结】(164)

阅读记录

    为何说黎家是咬牙前去提亲呢?只因女方孙家,是浯阳县内小有名气的人家,算是士绅之家。
    孙家故逝的老太爷即女方的曾祖父是举人老爷,虽没做官,但有举人功名加身,又经营有方,愣是挣出了一份有千亩田地的家业。
    相比起来黎家就显得家业单薄了。
    不过黎家后代有出息啊,虽然黎湖本人只是童生功名,且看样子他这辈子也就满足于这个功名了,但奈何他族人众多、兄弟出息啊。
    相比浯阳的其他人,出过举人的孙家更明白黎池‘连中四元‘的分量。不出意外,黎池这个乡试解元开年后稳稳的就是进士了。若是再想得大胆点,若是会试又考取了‘会元‘……
    六元及第,也不是不敢想象的了……
    于是在黎家上门提亲时,孙家也没将话说死,态度有些模棱两可。
    媒人回来之后,把话传到了。
    在一次晚饭时,黎池提议让黎湖不要租房办私塾了,干脆大气地买上一座两进或三进的宅院,到时候前后院分开,前院办私塾,后院自住。若是买不着合适的,自己买地建一座也行。
    黎家与孙家相比,家财确实逊色不少。那想求得人家的女儿,就要表现出一定的诚意。比如,为黎湖在县城购置一处房产,在县城开设私塾,这样至少能确保人家女儿吃住无忧。
    可如此一来,就要由公中支出一大笔钱了。他们家里虽然兄弟和睦,但嫌隙就起于这些‘厚此薄彼‘的事情里……
    于是黎池又提议,二堂哥黎河也即将成家,那给他也在县城里买一座或建一座宅院。
    不过黎河拒绝了在县城买房或建房的建议。说他决定就住在村里,以后若是在科举上能更进一步那就再说。若不能,他决定从黎槿手中接过族学先生的担子,就在村里教族中幼童。
    于是黎池转而建议,科举的事不在一朝一夕,可他成家的事就在眼前了,新房的事要赶紧解决。那就像大堂哥黎江一样,在村里建一座房子。
    黎江娶妻时家中出钱给建了青砖黛瓦的新房,那后面的弟弟娶妻时自然也要比照着来,因此给黎河起新房、给黎湖置新房也是正常的。
    只是黎湖因为想求的是孙家的女儿,这新房要更好才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况不同,难不成还能死抠着每个兄弟娶妻都用一样的银钱吗?
    一家人之间,不能这样一分一厘地计算得精确。家人间要公平对待,却不能过于追求绝对公平,不然这家或许也就被计算得没有家的味道了。
    黎河和黎湖的这两笔置办新房的银钱,是肯定要从公中支出的。只是,现在这公中的银钱,几乎都是别人恭贺黎池喜中解元送的礼金……
    于是,黎家人都沉默了。
    黎池既然都提出来给二堂哥和三堂哥置办新房的事了,自然也早就想过银钱的问题。
    最后黎池亲自出口说,将家中收到的礼金,用于给两个堂哥置办新房、准备聘礼等。
    在伯伯、伯母和堂哥们的推辞下,黎池又说既然他们现在是一家人,就不用分得那么清楚,也许每个人对家里的贡献大小上会有所不同,但都在努力为家中做贡献就很好了。
    最终一家之主黎镖,欣慰地表扬过黎池之后,采纳了他的建议。当然,那用以黎池上京赶考的一千两银票,那是绝对要好好地留着的。
    过了几天,家里花了三百五十两银子,在县城给黎湖买了一座三进的院子。
    然后媒人二次登孙家门时,孙家就同意了这门亲事。三书六礼的流程礼仪,也有条不紊地走了起来……
    之后,黎湖也开始忙于改建院子,开办他的私塾。
    黎河的新房也选好址,破土动工了。
    至于动用恭贺黎池中举的礼金,给两个堂哥用来置房娶亲这件事,该如何说呢……是理所当然的。
    这甚至都说不上黎池‘圣父‘与否。黎家并未分家,既未分家,何来私产?那些礼金也就算不上是黎池的,只是因为黎家人的品性尚算端正,这才会觉得花用那礼金不好意思。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