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 作者:黄姜 【完结】(238)

阅读记录

    比如,刚他提到钟离书他们,其实就是想给他们也带一些点心。但又怕直接开口会让她不高兴,这才甜言蜜语地夸她的厨艺,让她心甘情愿地主动开口多做一些。
    对于这样考虑她心情的丈夫,徐素还是很高兴的。
    桌上的另一个人黎海,看一看堂弟和堂弟妹之间甜得发腻的相处场面,然后默默地埋头往嘴里扒白米饭……    之后,黎池三人每天上衙点卯,早晨时泡上一壶茶,之后一整天就都看过往史料邸报和敕诰文书。
    黎池前世没过上‘一张报纸一杯茶‘的生活,这辈子倒是终于过上了。
    不过黎池三人整天看书喝茶的上班生活,事实上并不如表面那样轻松写意。
    翰林院起初是专门为皇帝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着‘天子私人‘之称。后来这个地位被内阁所取代,翰林院就成了养才储往之所。所谓‘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清贵得很,是日后成为阁老重臣或地方要员的踏脚石或说跳板。
    既然是养才储望之所,黎池他们也就要学一些东西,才称得上‘养才‘。不管以后是否能入内阁,抑或是去其他地方,利用这段清闲时间多学一些,总归是不会吃亏的。
    所以黎池并非是轻松写意地‘一本书一杯茶‘,坐在那儿消磨时间,而是在快速地看书学习。
    黎池就这样‘一架子书一壶茶‘,一看就是一整天,终于将办公间书架上的史料、邸报和敕诰等看完了。
    看完之后,黎池又去请求唐翰林,让他们进去翰林院的书库——即是资料档案库,之后黎池就转移了地点,整天整天地待在书库里。
    钟离书和明晟受到影响,也安下心来跟着看书,不再去理会翰林院老人们的‘孤立‘。
    ……
    这样看了几天之后,黎池也觉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不仅仅是翰林出身清贵、声望高这一点,也还有其他的现实道理。
    内阁是皇帝掌控六部和全国行政的中间枢纽,内阁的重要性、阁臣需要具备的能力,可想而知。
    而翰林院则是相当于一个培训机构,是一个为内阁储备培养人才的地方。
    如今的翰林院,主要负责修书撰史,替内阁代为起草一般性敕诰——敕诰本归内阁阁臣起草,为皇室成员侍读侍讲,担任科举考官等。
    也就是翰林院的这些职能,培养和锻炼出了以后的阁臣。
    修书撰史,多为阁臣领衔,翰林负责实际编修。这项职能可使翰林官加深对历史典故的深层理解,从中吸取政治智慧并积累下来。
    起草敕诰——即使是一般性而非重大机密敕诰,有助于翰林官熟悉政务、增加阅历。
    侍读侍讲,在为皇室成员经筵侍讲中,翰林官不仅能更加熟悉朝廷仪制和国家要政,还能潜移默化地向皇室成员甚至皇帝施加影响。
    更不用说担任科举考官了。虽大燕科举革新后,考官与考生之间已经没有那么深的师生羁绊,但终究也是一条关系。
    这些都使得翰林院的翰林们,不断积累政治学识、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为日后准备下较好的政治素养。
    所以在翰林院的这段时间,对黎池他们来说是一个积累学习的重要时间段,虽然确实也清闲,但去不能把日子过成养老的样子。
    黎池和钟离书与明晟,都决定趁这段时间,多学些东西。
    ……
    在此期间,上旬休沐日那天,黎池约了钟离书和明晟两人到家里来。
    当天徐素准备了一桌好酒菜,三人一起吃喝闲聊,过得很是愉快。
    休沐回去之后的第一天,榜眼孙玉林和探花李乾桉,也终于返京来翰林院上班点卯了。那天同来的还有一个钱姓庶吉士,毫无意外地他是钱翰林的族中后辈。
    黎池在状元游街和琼林宴上时,就与榜眼和探花两人结识了,两人在翰林院中没有熟人的情况下,黎池就成功将两人拉入到了他们之中。
    至此,翰林院新的阵营格局已经成型。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