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 作者:黄姜 【完结】(431)

阅读记录

    当然,给京城徐素的家信,黎池每月月初都会写上一封,通过驿站寄出去。
    这里值得插上一句的是,一般说起来,朝廷驿站是专为传递政令和军情而设,像后世的邮寄包裹和家信等,肯定是不行的。但在如今的大燕,确实是可以的。
    因为早在俭王的建议下,原本只传递朝廷政令和军情的驿站,又增加了一项新职能:‘有阶品之官员,可经朝廷驿站,免酬邮寄包裹及家信。’
    这项福利对官员,尤其是地方上官员来说,真是很温暖、很贴心的了。
    给徐素的家信,黎池每月月初都会寄出去一封,这样大概在第二月的月中或月底,她就能收到。且每次都还会随信寄回一些干海货,如鲍鱼、虾仁、昆布等。
    同样地,隔上一个月,黎池就会给浯阳黎水村的老家写一封信回去,随信寄去的同样有各种干海货。
    这些都是家信,并不算在为商贸司开业运营做准备,而写的信件之中。
    开国为商贸司开业运营,所写的第一封和第二封信,都是写给黎湖的。因为黎池不知黎湖是依旧在黎水村老家,还是已经进京去了,索性就写了两封,分别寄到黎水村和京城。
    在信中,黎池说了他很看好海贸的前景,这会是一项绝顶赚钱的生意!并邀请黎湖在明年春夏时节,南下羊城来做生意。并指点黎湖,若是有意前来,在明年春夏之前,可先收些货物准备着,货物的话像是瓷器、茶叶和绫罗绸缎这些就行。
    大致一样的内容,不尽相同的措辞,黎池先后又给因‘煤引‘之事结识的几个大商家去了信。黎池去信的几十个商家,大燕三大商帮晋商、徽商和潮商,都有涉及到,且数量分布还蛮均匀的。
    不过黎池猜想,南边的海上贸易,占主要的或许还是潮商。一是因为,就如当初晋商在‘煤引‘这件事上一样,这次潮商也占了地利优势。
    二是潮商在海贸这一块,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早在好几百年之前,潮商就已经集结船队北上或南下,进行近海航海贸易了。而且在朝廷没开海贸的时候,潮商怕也是没少与洋商交易的。
    黎池每个月都要寄出去好几封信,尤其是五六月之交的那段时间,他几乎隔上个两三天,就要寄出去一封信。
    在寄出信件最多的这段时间里,黎池通过朝廷传递政令军情的驿站特快通道,给贞文帝上奏了一封禀告南海商贸司筹建进程的折子。
    与此同时,在寄出去的几封家信之中,黎池暗地里又掺进了一封特殊的信件。
    一封先要转给赵俭,再由赵俭转给贞文帝的密信。
    ……
    商人的商业嗅觉格外灵敏,且还敢于冒险,即使晋商和徽商来得不多,潮商却定然是不会少的。因此大燕这边的商人,已经是有了的。
    至于洋商……情况就有些诡异了,这也是黎池为何会给贞文帝写密信的缘由。
    受季风影响,印度洋之中的洋流,夏季时由西南流向东北,冬季时由东北流向西南。航海贸易受到洋流影响,就行成了季节性的淡旺季。
    夏季时,海上洋商乘着洋流而来,大燕开始了海贸的旺季。冬季时,海上洋商顺着洋流而去,大燕进入了海贸的淡季。
    然而,时间进入夏季时,黎池在督工之余,也只见到了那么几个似是初次来大燕的洋商。
    在艰难的交流过程中,黎池倒是先‘学会‘了说英语,这惊呆了桓茗一众人等不必提。
    能够交流之后,黎池先后向几个洋商,介绍了大燕将要大开海贸的事情。
    几个洋商听后,非常高兴,只呼上帝仁慈!表示明年春夏,若来不及就后年春夏,一定会再次前来!
    然后,这几个洋商就把船上的货物,在羊城府中销了出去,再又购进了一些茶叶、瓷器和绸缎等货物装船,最后在深秋洋流开始转向时,乘船顺着洋流西下而去……
    南海商贸司,就好比官方建造的一个商场,需得交易双方都有,且数量越多且越对等,才能繁荣起来。
    黎池亲笔的几十封信寄出去后,大燕商人定然是有了的。可是作为交易另一方的洋商,如今却只有明年春夏时,来或不来都还不确定的那几个,这近乎就是没有了啊!商贸司开业运营后,得多冷清啊?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