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兰虽然心中幸灾乐祸,嘴上却道:"小孩子家的,年纪小,不懂事,闹闹口角也不值什么。等再大些,懂事了,知道还是自家姐妹最亲,自然就好了。"
齐妍玲也看出此刻郑玉霜肯定没啥想议事的心情,抑或郑玉霜将自己和包玉兰请过来,目的也根本不在于议事,她也不想淌进东院的这滩洪水里,便建议道:"大嫂,您今日心情不好,要不春节备年货之事,咱们改日再议吧。"
郑玉霜此刻心中也确实闷得难受,便点头同意了。同时,通过方才这些事,她也已经看出林玉儿这丫头不是个善茬,怕包玉兰和齐妍玲走后,林玉儿又弄出啥幺蛾子,诬赖到自己或者林如沁身上,便强按下心中的厌憎,对林玉儿挥了挥手道:"罢了,罢了,玉儿,你也下去吧。"
就这样,这个原本郑玉霜想用来拿捏林玉儿母女的局只能这般悄无声息的结束了。
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将军府二夫人和大小姐曾在梁王府为婢之事当天在京城的权贵中传播开来。
与这件事一同传播的是,传言还说,造成将军府二夫人和大小姐为婢,甚至将军府老太爷、老夫人早死的原因与将军府的大太太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加上林远生辰宴上所发生的事,郑玉霜在京城的名声又臭了几分。
为此,贞顺太后还特意将郑玉霜宣进宫,狠狠申斥了她一番,让她不要眼皮子放得如此的浅,尽做些掩耳盗铃之事。让郑玉霜很是老实了两天。
以致于府中众人看着林玉儿的目光变郑重了不少,不再像以往那般漫不在意,一向喜欢挑衅她的林如飞和杨姨娘也收敛了几分。
林玉儿曾要给其子冲喜的那个齐王府的大管家,还特意带着自己婆娘来给谢云娘、林玉儿赔罪,说他们狗眼识人低,往日轻慢了林玉儿,求林玉儿大人不记小人过,莫再与他们一般计较。
对于众人态度的转变,林玉儿是乐观其成的,至少她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麻烦和时间,她也不想整日将精力放在和一帮子姨娘以及小男孩、小女孩斗来斗去之上。 不知是否是因贞顺太后的□□, 郑玉霜没敢再肆意妄为。
最近几日用膳时, 豆儿和翠儿从大厨房端来的食物都是按照谢云娘和林玉儿的份例来的,相当丰盛。
听豆儿说,那日崔婆子被打死之后,重新任命新的大厨房管事成了迫在眉睫之事, 原本耿婆子应当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郑玉霜恼她当着赵王的面与崔婆子撕扯, 下了她的面子,不仅不肯用耿婆子当大厨房的管事,还让钱姨娘免了耿婆子在小厨房的职,让耿婆子丢了差事,在家呆着。
之后, 郑玉霜直接让正院小厨房的管事孙婆子兼了大厨房的管事, 这孙婆子还是当年郑玉霜的陪房。
这让林玉儿不由对耿婆子生出一份愧疚, 若不是她设的这个计策, 耿婆子也不至于丢了差事,不过, 林玉儿觉得此刻倒是拉拢耿婆子的一个好机会,耿婆子之前在大厨房干管事好几年,手中有些权势,人缘也不错, 与其交好之人也不在少数。
若是能将耿婆子拉拢过来, 应当还能随之拉不少人过来为芙蓉斋所用。通过这几个月来在将军府中的生活经历,林玉儿深深的体会到, 芙蓉斋现在在将军府中根基浅薄,急需一些在这府中有一定能量和人脉的人手相帮衬。
"秋妈妈,你过个几日,等这阵风波过去后,带上二十两银子,寻个合适的机会去那耿婆子家,说我娘、我还有宝儿对因我们的缘故害她丢了差事,深感愧疚,这二十两银子权作我们对她的补偿。你让她在家待着莫着急,如果她愿意,待我们寻到合适机会,会帮她寻个差事的。此事尽量做得隐秘些。"林玉儿沉吟片刻后,嘱咐秋菊道。
豆儿鼓了鼓嘴巴道:"小姐,那耿婆子也没帮衬咱们什么,为什么要对她这么大方呀?她会和崔婆子撕扯,完全是因为她与崔婆子有私怨而已。"
秋菊到底在这内宅中待的时间比豆儿长,道行也比豆儿深,教训豆儿道:"你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大小姐这是为了拉拢人心,虽然费了些银子,但是趁耿婆子现在落难之计,向她示好,却会让她感激、铭记在心的。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