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皇帝亲妈(穿书) 作者:熊丫丫 【完结】(200)

阅读记录

    就这样,林玉儿、谢云娘等人将将赶在宗学开学前赶到了京城。既然回到京城,她们首先回的自然是将军府。
    看着面前越来越有风韵,也越来越像个贵妇人的谢云娘,以及她手中牵着的、据说是谢云娘在边关诞下的孩子,郑玉霜嫉恨得牙痒痒,心中打算日后好好收拾收拾谢云娘母子几人,林远、林致几人都不在京城,看到时候还有谁能为她们撑腰。
    只可惜,郑玉霜心中计划得再好,也抵不过谢云娘运气好,谢云娘带着孩子到家不过才短短一个时辰,康泰帝的圣旨就过来了,道是慈云寺的圆玉主持与谢云娘投缘,意欲收谢云娘为弟子,陪伴她左右。
    不过考虑到谢云娘的三个孩子不是未成亲,就是年岁不大,圆玉主持决定先收谢云娘做个俗家弟子,允许谢云娘带着三个孩子一起住在慈云寺旁边的一处宅院内,将孩子带大之后再商议别的事。
    尽管心中不忿,但康泰帝的圣旨已经过来,根本没有她质疑的份,郑玉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谢云娘带着几个孩子,光明正大的从将军府搬到慈云寺附近住去了。
    终于能名正言顺的脱离了将军府,林玉儿心中自是欢喜不已,开始着手准备起自己和林宝儿宗学入学的事来。
    自打知晓自己必须去上宗学后,林玉儿便将这座象征着大夏朝最高荣誉的,也是权贵子弟和富家子弟集中营的学府情况作了一番全面打探。
    宗学最初的创办人是夏朝的开国皇帝,他设立宗学的初衷是为了巩固大夏朝尚未稳固的江山,让他的皇子公主们,尤其是他未来的继承人能与朝中权贵子弟们多一些机会接触,了解他们的性格、习惯、能力,方便夏氏皇族日后的统治。
    只是,皇族子弟的数目毕竟还在少数,宗学中的官二代、富二代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皇二代、皇三代们,宗学慢慢也变成了官二代、富二代们经营关系的最佳场所。
    宗学的学制只有三年,初入学的学生年龄基本都在九至十二岁之间,在此之前,基本都会在家经过最初的启蒙,再来宗学接受进一步的教育,学习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科举考试,而是以结交朋友、增加见识、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为主。
    想也知道,这些皇族子弟、官二代、官三代、富二代、富三代们长大后,要么会身居要位,要么会嫁入显赫之家,日后彼此之间需要打交道的机会必然也很多,因此,培养出彼此之间的情谊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少年时期的情感最真挚,少年时期也是培养出真正情谊的最好时机。
    待这三年过去之后,这些官二代、富二代们也不过才十二至十五岁左右的年纪,回家继承爵位好,考科举、考武举,经商或者回家备嫁都来得及。算起来,林玉儿倒是里面的大龄女青年了。
    据说,不论学生在宗学住宿与否,入了宗学之后,都能分得一间宿舍以供中午休息。
    而且,考虑到这些皇族子弟、官二代、富二代往日在家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宗学还允许他们带一至两名贴身丫环或小厮一起去宗学服侍。
    主子们上课时,丫环小厮们就留在被分到的屋子中,归置归置房间,或者去宗学的食堂帮主子们打打热水、取取饭食,或者自己在宿馆中特意设置的灶房中给主子烧烧饭、做做菜什么的。
    其实,在宗学设立之初,并没有统一饭堂,且有过不准带下人的规定,只是在宿馆中设立了小厨房,让他们自己动手,解决自己日常生活所需问题,想培养培养这些皇族子弟、官二代、富二代们的独立自主能力。
    可是,罗马不是一日就能建成的,很多从未接触过这些琐事的皇族子弟、官二代、富二代被这些琐事弄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甚至烧掉小厨房之事都时有发生。
    原本在宗学上学的时间就有限,学生们的很多时间还被浪费在一些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事上,严重违背了当初设立宗学的初衷。
    考虑到这些皇族子弟、官二代、富二代离开宗学后也没有亲自动手处理这些琐事的机会,夏朝的第二任皇帝干脆取消了这项规定,允许学生入学时携带一两名随侍处理琐事,设立统一饭堂,让宗学的学生们将时间花在刀刃上。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