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容易给编辑一个什么感觉?
编辑会对比你这本书在前后两个推荐位上的数据涨幅,从而判断你这本书最近的剧情拉稀了,简而言之就是认为你这本书刚上第二个推荐位,剧情就开始崩了。
所以,如果你是编辑,你还会给这本书下一个更好的推荐位吗?
重生前,孙全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总有那么些作者想走捷径,想借别的作者的人气,来给自己涨新书期的数据,结果……兴奋的时间没多长,就心灰意冷了,觉得自己被编辑打入了冷宫,竟然拿不到好推荐位了。
三……
他以前不愿意找别的作者要单章拉人气,也是为了在新书期把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作品的质量上,他觉得如果自己心里一直想着走捷径,想着找别的作者开单章拉人气,心思就会被分散,而心思分散的结果,就是作品的质量肯定会有所下降。
他觉得得不偿失。
毕竟靠别人的单章拉来的人气是短暂的,作品质量的下降却是长期的负面影响。
而写网文……从来都不是短期见效益的一个职业,这一行拼的是韧劲,好比一场马拉松长跑。
所有想走捷径的行为,都是在拿短跑时的冲刺心态在拼。
而用短跑的心态……跑马拉松的话,怎么可能笑到最后?
……
新书期冲榜的心得,孙全自然不仅仅只有上面这点浅薄的领悟。
比较深一点的领悟就是关于新书期更新速度的,有人觉得新书期越长越好,能多拿几个推荐位,能在上架之前,多积累一点收藏人数,然后就能顺理成章地拿到一个不错的首订数据。
以前,孙全也曾这样认为,后来才慢慢意识到这个观念是错的。
因为一本新书上架时的收藏人数高,不代表首订数据就一定会高,这还涉及到一个收订比的问题。
(收订比:收藏与订阅人数的比例)
有可能你上架时五万、甚至十万的收藏人数,最终的订阅人数还没人家一万收藏的订阅人数多。
这就是收订比对一本新书首订数据的影响。
而孙全慢慢领悟到的……就是新书期更新速度对上架时收订比的一个影响。 事实上,会影响到收订比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那本书的质量,质量欠佳,上架时的订阅人数自然不可能多,毕竟订阅是要花钱的。
至于质量欠佳,为什么会有不错的收藏人数?
这个问题大概也分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这本书的类型刚好踏在风口上了,曾经有个互联网大佬说过这么一句话:起风的时候,就算是一头猪,坐在风口上,也能起飞。
而这个现象在网文这个行业一直都是存在的。
每年总有一些幸运儿,可能文笔欠佳、可能剧情狗血、也可能还存在着其它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他们开的新书各项数据就是涨得比其他类型的作品快很多。
这就是踏在风口上,正好撞上热点题材的一大好处。
但这种类型的作品,上架时的收订比,一般都不容乐观,毕竟免费的新书期,可能会有不少读者因为喜欢这个题材的故事,而瞅一瞅、看一看,打发一下时间,但真正等到需要掏钱付费阅读的时候,这其中很多人掉头就走了。
其中的原因?
无非是觉得这样质量的作品不值得花钱看而已。
另一种情况……
也挺常见的,这种情况就是这本书的书名、简介,乃至封面可能都挺讨喜,作品开头甚至也还挺好,但在上架之前,写了某个剧毒剧情,这种剧情多数读者一看就毒发身亡,所以就更别指望他们在你这本书上架的时候,花钱给你订阅了。
第三种情况呢……和第二种类似。
但又有点不同。
第二种是剧情中的某个毒点干掉了一大批读者,可能在总体剧情上没什么大问题。
好比《神雕侠侣》的前期,小龙女被龙骑士尹志平给骑了。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