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英是个火爆脾性,也是个急性子,她在村里的名声不够好,却也没人愿意惹恼她,在家里更是‘一言堂’。
既然有打算,那就去做。
当下朱大英就让两个儿子去山脚找了个桃木树,看根枝丫回来。
崔里三父子虽然都会木活,可这么长时间都没做过,难免生疏了下,一根木钗得费两个多吃时辰才能搞定。
经过一天半的功夫,崔里三父子总共做了十根木钗,三把木梳。 “这真的能卖钱?”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刘氏有些不确信,虽然是挺好看的,可真能卖出去吗?
朱大英却没有担忧,她道:“卖不出去咱们就自己带,一人两根换着带。”
“阿奶!我也要!”崔芽扬声,手里拿着个钗子就想往头上去,可惜发丝太少,根本插不住。
朱大英掐了掐她的脸包:“等你大了些让你爹爹给你做。”
崔芽鼓着腮帮子,哼声哼气:“好嘛。”
“明个我和小云就去镇上,顺便再去瞧瞧码头有没短工。”朱大英大手一挥,将这件事说定了。
崔实犹犹豫豫,他道:“娘,我听虎哥说,东边建桥缺人,工钱给得高,要不我和大哥去那里试试?”
朱大英一听,脸上就垮下,她带着隐怒道:“那里是什么地方?干一个冬季得将人糟蹋得不成样,能不能好手好脚回来都不一定,你要出个什么事,让你媳妇怎么办?她可是刚怀上。”
崔实被说得悻悻然,都不敢抬头,一旁坐着的余氏手捧着没显怀的肚子连连点头,钱是得挣,可不能冒着风险去挣,东边建桥给得银钱再多,可活太累,监工的人更是把人当畜生看,活多吃得少,但凡去的汉子,都是脱了几层皮回来的。
余氏开口:“让娘先去镇上瞧瞧,实在找不到我就去娘家问问。”
“就这么办。”朱大英跟着开口,二儿媳娘家也是村里的,只不过他们村有条小河通码头的大河,村里不少人弄条小船开到河口做水面上的生意。整个村子都靠这个发家,有得生意不错也会雇些人开船吆喝。
朱大英其实不愿意欠亲家的人情,只是真要找不到,那也只能麻烦亲家,大不了等拿了工钱,再置办份大礼送过去。
不过,这都是之后的事,朱大英将木钗和梳子包好放进盒子中,便挥手让大伙散了去休息。
第一日大清早,朱大英便将闺女叫起来,梳洗之后花了四文坐着牛车去了镇山。
今天刚好是赶集日,镇上来往的人多了不少,等两母女再次来到那日的小巷子时,便发现周边的小摊位都已经摆得满当当的,无法只能找个小家落待着。
朱大英从背篓里拿出一块粗布,往底下一铺,再将木钗和木梳放在上面,和周边的摊位比起来,她们的太小家子气,还是放在地面上的。
好在,摊位不正式,木钗的样式吸引人。
没过多久,一个姑娘家就走上前,拿着一跟又一根木钗,爱不释手:“这根多少钱?”
朱大英有些激动,伸手比划有些说不出话来,倒是崔小云搭话回应:“十五文,你这根雕得是拔珠蝙蝠钗,寓意福气来临。”
“是嘛?”姑娘明显得很喜欢,就是觉得太贵了些,其他摊位的木钗也就十来文,现在这根能卖快两斤肉了。
犹豫半晌,到底没舍得,将钗子放下转身离开了。
等人一走,朱大英就有些迟疑,她小声的道:“要不,我们卖少点?”
木头是山上砍来的,就花费些功夫去做,完全没成本,卖多少文都是赚,朱大英想着要不卖便宜点,就是五文一根十根也能挣五十文,都比去东边建桥挣得多了。
崔小云不是太想降价,“要不我们再等等,实在不行……”
话还没说完,身前就来了个丰腴的婆子,婆子涂着鲜红的唇脂,夸张的惊呼:“这也太好看了,多少文?”
“梳子三十五文,钗子十五文。”崔小云赶紧着回应,婆子手中拿着的是木梳,梳子比钗子更费工夫些,花纹也更加复杂,价钱便高上不少。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