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担起了一条生命的责任,唐回对煤球很上心,给它买了许多适合它这个年龄段的好吃的、好玩的。
在抱回来的时候就与自己的粉丝分享了这个喜悦,粉丝们自然纷纷直呼可爱。
另一只小小橘也被顾爷爷顾奶奶所喜爱,三兄弟算是有了好的归宿。
家里多了个小家伙,对于苏沐来说还是有点新奇的,不过现在收稻子才是重中之重,她又把精力都放在了抢收上面。
这个时期的天气阴晴不定,趁着天晴把稻子都收好晒干入库才能彻底放心,成熟的稻子被水泡过、不及时收割的话,会很快发芽,半年的辛苦就付诸东流了。
满打满算忙活了四五天,地里的稻子才全部收好,接下来就是晾晒,天公作美,在中秋节来临之际,稻谷全部晒干入库,把家里的粮仓都装满了。
今年稻子亩产创了新高,足有1500斤,共二十亩左右的面积,总共收了三万多斤。
这么多产量的稻子,苏家是吃不完的,加上苏晨夫妻俩,顶天一年就七百斤左右。
而且花源村适合种双季稻子,来年三月份播种,七月份收获,七月再种下,十月份左右又可以收获。
稻米放在粮仓里若是保存不好就会生米虫,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卖掉一部分。
上次大姨来的时候就说要购买苏家的米,这个要留几百斤,又要留给苏晨夫妻,总共留个三千斤差不多。
听闻苏沐有这个烦恼,顾时、贺浮几个闻声而至。
苏家大米的品质如何,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了。
家里人现在已经习惯吃苏家的蔬菜,再买些大米回去,他们估计会更加高兴。
反正都是要卖的,卖谁都一样。听到几人的求购信息,苏沐自然不会拒绝,笑道:“你们都报一下,每个人想要多少斤?”
顾家人口不多,不过考虑到爷爷有几个交好的朋友,顾时订了五千斤。
贺家倒是枝繁叶茂,林林总总有十几口人,最后要了一万斤。
唐回的家族人口也不少,也要了一万。
最后粮仓只剩下了五千多斤,没等她想好怎么处置,蔚柳的电话巴巴就过来了。
“沐沐,你可给我留两千斤大米!我派司机去你那儿拉!”
“行啊,不过蔚大哥,你消息怎么那么灵通?”
“你哥说的,家里这几天应该在收稻谷。我就知道我那群哥儿们肯定会瓜分你家的大米,他们都买了多少?”
苏沐把顾时几个所要的斤数报出去,蔚柳惊讶道:“他们是猪吗?一个个要这么多!”
这时,她手机又有电话进来了,她只好道:“蔚大哥,你什么时候叫人来拉就提前告诉我,我好做准备。有人找我了,先挂了。”
是傅达,他声音有点着急,“沐沐,你家大米……”
苏沐开口道:“现在只剩三千多斤了,傅大哥你要吗?”
“要的。”他苦笑:“到底是来晚了,其实我想包圆来着。”
他刚才不经意间看到唐回发的那张收稻谷的照片,然后才联想到苏家的稻谷应该也在这时候收割了,没想到他们的动作那么快,把大头都给瓜分了,只给他留了三千多斤。
不过总比没有好。
至此,刚装进粮仓不久后的稻米又被一车车的拉走了。
苏沐卖的是还未脱壳的稻米,定价高达八十九元一斤,卖了三万斤左右的稻子,苏家就有三百多万入账,其中六十几万是苏父苏母的,她把钱转到父母的账户里,卖米的事情算是结束了。
一身轻松迎来了中秋节。
苏家的月饼是自己调的馅料去县里的作坊里制作的,味道比市面上的也不差。
当时苏母去做月饼的时候,顾奶奶也跟着去了,她从来没见过月饼的制作过程呢。
馅料有好几种,五仁、豆沙、咸蛋黄、红薯酱等,都是自家出产的食材,就连外皮所用的糯米粉也是。
其中大多都是老式的传统月饼,冰皮月饼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也制作了不少数量。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