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
问话的是吴静香。
掌柜先是抬眼看了十五的态度,似乎没有任何不满,他才右手比划,“三天,属下的伙计近期出去收米,大约三天才回。
如果大人急需,属下也可以紧急调泉州附近的米铺,将各个店铺所有的存货堆积一起……”
“三天,我们就等三天。”
吴静香打断了掌柜的话,若是所有商铺调度货物,容易暴露。
吴静香几人寻了一间客栈,暂住下来,他们几人化成商贩的身份。
吴静香化作商贾之女,家中父亲病重,不得以一个小女子涉足万里,来泉城购粮,运往北边,与漠北交易。
漠北放养牛羊,不产米面,众所周知。
前两年自从大齐与漠北在边境之处开了易市,不少商人,铤而走险,不远万里去边境,交易货物,谋取利益。
吴静香这头刚刚放置好行囊,负责在城内打探消息的凉风回来了。
“先生,现在城内的百姓均对征兵之事议论纷纷,他们几乎脸上愁云满天,担忧家中被征上的人,回不来。
不过百姓并没有动荡,也没有担忧泉城会起战事。”
凉风的一番话,让吴静香明了。
泉城里漠北边界还隔着几座大城池,所以城内的百姓并不担忧他们的家园会被战火波及。
大齐征兵是强制性的,也没有补贴。
每户出一壮年,十六到三十岁之间,鳏寡孤独的不在其中,若不想被征,也可以银两代罚,一户罚交五十两银子。
富庶的人家,一般都会选择代罚,贫苦的百姓一下子很难拿出五十两银子,只能从家中选一人去征兵。
泉城隔壁的青城临海,商贩也会从青城采购鱼干,到泉城贩卖。
咸鱼、鱿鱼干,好久没有尝过了,吴静香还是每样采购了一些。
趁着休息的三天时间里,她又让十五、十六帮她采购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到时候米面混在细砂、瓦砾堆里运回村子,不显眼,不会被发现。
十五、十六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队人帮忙护送东西,他们步伐整齐,秩序井然,浑身都漏出一股杀伐之气。
不用说这队人应该也是姬寒寻的部下。
三天之后,他们回到村子,村民原本洋溢的丰收喜悦之情悄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笼罩在他们头顶之上征兵的阴霾。
村里有几兄弟的人家,都为谁去参军,争论不休,家中的每个儿媳都不希望参加征兵的人落在自己丈夫的头上。
吵!
吵!
吵!
不少人家里头阴阳怪气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家中的老人也难以决定,不过五指各有长短,总会有一个被推出来。
也有人后悔分家太早了,早知道就不分家了,便可以少出几人。
家中已有一人的,整日更是乌云密布。
当然也有人家开始四处借钱,想免了这次征兵。
看着村里的情况,吴静香也无力帮忙。
因为她一旦开口字,给钱其中一家,村子里的其他人也会找上门外,到时候帮也不是,不帮也不是。
每户五十两银子,全村一百来户,这样一算五千两银子似乎不多,她也能够支付得起。
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每个村子征兵的人数,是从上边层层分配下来,是有一个具体的数,只能多不能少。
所谓的以钱代征,一个村子也只能免两三个名额,多是分配给家中只有一子的。
夜里,吴静香正准备拆开姬寒寻的回信,弄清朝廷的这一举动究竟是何作为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吴静香让秋叶前去开门,一个黑影立即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她慌张失措地大喊,“救命!
先生救命!
求先生救救我!”
“郑秋燕?”
52书库推荐浏览: 柠檬吖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