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开百货 作者:雁过寒潭 【完结】(114)

阅读记录

    “小夏啊,到了天津要马上打电话回来哦。听说北方地界在打仗呢,铁路也不太平。你一定要报平安哦。”
    白凤凰红着一双美目,哭戚戚地说道。
    “好的姆妈,我一到天津就打电话,发电报。每天都和你打电话报平安。”
    罗夏至握着白凤凰的双手不住地点头。
    “阿乐,你要照顾好少爷哦!我跟你讲,小夏回来要是瘦了半点,我唯你是问的。”
    “好的八太太,我们要走了啊,这车子都要开了。”
    手里提着两个硕大行李箱的阿乐为难地说道。
    火车的汽笛声响起,巨大的火车头喷出一片白色的烟雾,车身也微微向前移动了一些。
    “好的好的,快上车吧!记得一到天津就要报平安哦!”
    在两家家人的祝福与不舍下,罗夏至和顾翰林跳上了车厢,与他们挥手告别。
    ————————————————
    两天两夜后,蒸汽时代的绿皮火车喷发着独特的煤炭味的热气,缓缓驶入了天津站。
    这津门自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设立“天津卫”后,便是拱卫神京之重地。晚清末年,因为直隶总督驻扎在此,先有李、袁两人深耕,后与上海类似,也经历了殖民之痛楚,因此也是华洋混处,衍生出不同于北平的一翻繁华。
    民国的天津与上海一样,既是港口,又是工业重镇,不论是做生意的,还是搞工业的人才都云集于此。才一下火车站,罗夏至就感觉到了此处的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翰林,翰林兄!这里!”
    人群中,一个身高五尺,矮矮胖胖,身着秋季西装,带着玳瑁眼镜的男人不断朝着他们挥手。
    “金泽兄!”
    顾翰林顺着声音来处望去,也是一脸惊喜地回叫道。
    罗夏至便知,此位想必就是顾翰林在燕京师范学校时的同学,也是此次合作的“牵线人”贾金泽了。
    两位老同学几年未见,自然先感慨万分了一番,然后便是互相介绍,通报姓名。
    “罗少爷,因为站内人多口杂。我们樊老板正在火车站外的轿车里恭候两位,两位请跟我来。”
    贾金泽在前头开路,罗夏至走到顾翰林身边轻笑道,“还未正式见面,便跑到火车站来接人。看来这位樊先生对于合作是真的上心。”
    如此推算,此次合作已经算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了!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啊,没有存稿了啊!!每天都在逛街,回家只想睡觉。
    预告一下下一章《确认关系》
    希望不要被锁。。。感谢在2020-10-10 17:30:15~2020-10-11 17:21:2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东楼酒巷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半个月的天津之行匆匆结束, 罗夏至代表的罗氏商行与樊氏盐业达成了初步的合作,并且签订了合同。
    两家约定共同投资,在天津塘沽地区开办一间制碱工厂。
    一来此地毗邻樊家的精盐加工厂,取材方便;二来靠近港口, 为将来进出货物提供了便利。
    樊家这边, 除了主要出资购买地皮之外,还要提供全套技术和工人;而罗家除了出资, 更重要的是从国外引进制碱机器, 并且协同上海的工业人才和力量, 尽快造出国产大型制碱机器。
    此时欧洲各国, 通过每年朝中国倾销洋碱能擭取大量利益, 因此将技术和机器都做了垄断。想要引入机器,只有依靠多年在欧洲商路上行走多年,拥有自己路子的罗家才行得通, 且必须秘密行事。
    也因为此,此间“海王制碱工厂”在开张生产后的几年里,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罗家也参与其中。
    “海王”这个绝妙的名字还是顾翰林这个新任的教育局局长(副)亲自手书的。
    按照他的说法, 盖上海地处“东海”之滨, 天津则在“渤海”之滨,未来即将建成的制碱工厂最主要的原来来源是食盐, 而食盐乃是“煮海”所得, 三个“海”凑在一起,便是“三海”。

52书库推荐浏览: 雁过寒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