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去面试了,回家累的直接睡觉,饭都没吃,醒过来就是今天早上了,懵逼。。。
带着口罩高峰时间坐地铁实在太难受了,完全无法透气,感觉自己差点死在地铁上。冬天到了,大家都要注意安全呀~~ 南京的化肥工厂开幕的那天, 罗夏至将全套戏班都带了过去,在江边搭了棚子连唱了三天大戏——《肥水不流外人田》。
樊东篱是北方人,听不懂越剧, 不过看这直白的剧名和台下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模样, 想也知道,这是一出专门为推销化肥新做的剧目。
“化肥厂盈利应该不是大问题, 现在基本上整个北方的农村都已经用上了我们的化肥。外国的洋化肥都没有什么市场了。以后,南方农村的化肥, 就靠我们的南方工厂了。”
两家化肥公司, 都配有专业的研发团队。他们会深入广阔的农村, 根据不同区域土地的实际情况,配比适合当地的化肥。
洋人的化肥先不说价格没有优势, 单是因地制宜这一块, 就完全做不到。
为了化肥厂特意建造的卸甲甸港口, 如今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
位于长江上的这个南北航运交界口, 逐渐成为了一个忙碌的超大型工业港。
在化肥厂开幕之前, 这个长江港口就已经运转起来,如今南北货运都集聚在此。化肥厂何时盈利不得而知, 但是这个港口已经实打实地为罗夏至带来了利润。
北方的煤炭,矿产在这里短暂停留后, 通过水路和陆路分布到了江南密布的水系中。而上海和江浙两省生产的各种棉纺织品,日用品, 乃至从国外进口来的商品, 同样从这里上船, 运往广袤的北方市场。
坐拥这个港口,便是掌握了长江上一个重要的财富密码。如此巨大的利润,不止如今的“上海王”黄老板垂涎, 控制着长江下游漕运的张晓林等人又如何不动心呢?
不过这里早就被梁少龙派人保护了起来。这位昔日“青龙堂”老大的儿子,虽然不在江湖上,但是江湖上依然有着他的传说。
何况梁少龙这几年都是为军方提供物资,自己握有一股武装力量。保护卸甲甸周围,还是绰绰有余的。
樊东篱虽然也对这个港口进行了投资,但是他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化学工业上,对于这个港口的管理并不上心,基本上都交给罗夏至打理。
与之相反,制碱厂和化肥厂的生产问题和工艺问题,罗夏至也绝不插手。
他知道,围绕着樊东篱的那群科学家们都是这个时代最精英的人物,是中国真正的“脊梁”,他们突破了欧美对制碱工艺和化学工艺的层层封-锁,才研发出了如今的工艺。
他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把这些产品卖的好些,更好些,远些,更远些——如果能返销回欧洲,让洋人们看看如今中国的科技水准,那真是大快人心了。
这次罗夏至前往南京参加化肥工厂开幕,将孙小开也一并带上了——这个港口,就是他进入国内航运事业的第一步,也是他和孙家讨价还价的资本。
看着码头上那十几层楼高的双杠万吨起重机,将船上的货物轻松的卸下,孙小开捏着他白色礼帽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上海的十六铺和杨树浦码头上也开始使用起重机,但是基本上还是以肩担手挑的人力劳动为主,和这边的已经开始的机械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边的大戏呛呛热闹地唱着,孙小开的眼睛却半点都没有挪过去,全部都放在了这江边的钢筑大家伙身上。
仅用了一个小时,他就看到从美国开来的货轮上,那个至少有几百吨重的化工合成塔,被吊起、装卸到彻底运走的过程。
“太了不起了……三爷,你说这起重机是完全由国内设计制造的?真的太了不起了!”
直到卡车将拆解完毕的合成塔运走,孙小开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然后激动地回头抓住罗夏至的手,激动的几乎都要热泪盈眶了。
这个世界上,果然没有一个男人可以抵抗挖掘机和大吊车的魅力……蓝翔技校诚不欺我。
52书库推荐浏览: 雁过寒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