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开百货 作者:雁过寒潭 【完结】(407)

阅读记录

    她转身拉开厚重的窗帘,任由阳光照射进这间满屋子都是古董和回忆的房间。她回过头,看着阳光洒在房间里,转身坐到了床边。
    大床两边的柜子上,密密麻麻地放着一排排的照片。
    从黑白,到彩色,时间足足横跨了五十年左右,大部分照片都因为时间的洗礼而褪色发黄。
    从左往右看,第一张照片,那是十八岁的三叔。
    他穿着那时候最流行的格子西服,双手背在身后,笑的温柔。
    三叔年轻的时候真是漂亮,难怪她小时候喜欢三叔,多过喜欢爸爸。
    爸爸总是板着脸,而三叔永远都在笑着。
    小奶奶生前的时候常说,三叔本来不戴眼镜的,也不知道怎么有一天就戴上了,然后这辈子就脱不下来了。
    ——你看看,这就是读书读傻了,你可不能这样。
    他是个男孩儿就算了,笑笑你可是个大姑娘。姑娘家家的,带着眼镜不好看。
    我们女人啊,就是要靠“眉目传情”的,你看戏台子上面那些唱旦的,哪个不是眼睛就跟一含着一汪水似得?带了眼镜就成了死眼珠子了。
    小奶奶说完,把一双大眼睛转个不停,果然是让人看了魂儿也要飞了。
    每次说到这里,三叔总是不服气,说不算之后香港大学颁发给他的荣誉博士证书的话,其实他才算一个高中生而已。阿宝的学历都比他高。近视眼和读书没有任何关系。
    然后小奶奶就会打趣他,说谁让你考上了圣约翰大学又不去上学,现在家里除了她这个只会唱戏的半文盲,学历最低的就是小夏你啦!
    小奶奶从前在上海的时候不唱戏,据说是爷爷不喜欢。但是爷爷不就是喜欢戏台上的小奶奶才娶她回来做了八夫人的么?
    笑笑从小就想不通这点。
    后来来了香港,小奶奶先也不唱。
    直到二十年前爸爸因为肺癌离世后,小奶奶倒是突然又沉溺于越剧中了。
    香港那时候来了好多的上海人,都喜欢听越剧。他们中的很多人,就和奶奶一起组成了一个“香江越剧同好会”,每周都聚在一起唱戏,排戏。
    其中最多的一批人,就是时迈百货退了休的女售货员,很多都是原来“春桃班”的姐姐们,在抗日胜利后,陆陆续续被三叔接到香港。
    “小飞燕”姐姐她偶然也会来唱。不过她是个大忙人,能够和大家玩在一块的时间不多。
    罗公馆里专门有一间衣帽间,给小奶奶放她的唱戏行头。
    若是有大陆那边的越剧团或者沪剧团来港演出,那小奶奶一定会带着她的团友们前去捧场,一叙相思之情。
    那时候的罗公馆,可比现在热闹多了。不管什么时候回来,不是听到咿咿呀呀的唱戏声,就是听到哗啦啦的麻将声。
    小奶奶她们这群上海人,不喜欢和广东的太太们打麻将。说广东麻将和上海麻将根本不是一回事,打不到一起去。连话都说不到一起去。
    是啊,大家都说,只要走到了罗公馆,就仿佛回到了老上海。
    罗公馆的厨子是会做本帮菜的厨子,在这里可以吃到正宗的阳春面和鸡头米水铺蛋;罗公馆的唱片机里,放的都是上海二、三十年代的老歌;就连罗公馆的下人们,都是一口酥软的上海话,跟外头请的顺德姑娘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么热闹的日子也没过多久,有一次小奶奶半夜出门看戏,天雨路滑的,不小心从剧院的台阶上摔了下来,摔断了尾巴骨。
    虽然后来恢复的很好,但是整个人都没了过去的精神头。戏也不听了,麻将也不打了。
    有一天,笑笑半夜起来下楼去厨房找水喝,突然看到了窗外的花园里飘着一个白色的人影,当时吓得汗毛倒数,差点心脏病发作。
    借着月光,她才隐隐约约地看清,原来是穿着整套白娘子戏服,浓妆艳抹的小奶奶,在花园里唱《断桥》。
    想当初,
    桥亭三月春光好,
    一见许郎情丝绕。

52书库推荐浏览: 雁过寒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