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 作者:青云上 【完结】(540)

阅读记录

    郑颂贤不想造反,他只想不再因为一些小事情被人拿捏了。若是他官居一品,孔老夫人保证不会这么嚣张。
    兄弟两个一起喝酒,酒过三巡后,郑颂贤问五皇子,“殿下,我想谋外任,您觉得合适吗?”
    五皇子笑道,“怀瑜想去就去吧,这京城里,除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做不了太多实事。”
    郑颂贤又磕了口酒,“殿下,您觉得,我去西北怎么样?”
    五皇子看了他一眼,“怀瑜觉得那里会大有作为吗?我还以为你想去中原或者江南呢。”
    郑颂贤道,“西北地域辽阔,未必不能做出一番成绩。只是我走了,殿下一个人在京城要小心。”
    五皇子的眼光忽然锐利了一些,“我又不闹事,暂时无妨。”
    郑颂贤道,“殿下也不用一味冷着陆家,我知道,殿下是怕给陆家惹麻烦。可殿下和陆家本就是一体的,殿下不和陆家亲近,旁人也不会把你们分割开来。陆家如今元气大伤,倒不至于让人侧目。如今孙家和周家才是热炭一般的门第,殿下只管跟着陛下走就是。”
    五皇子放下酒杯,“明日我去父皇那里替怀瑜说一说。”
    郑颂贤笑道,“不劳烦殿下了,我自己说也可以。”
    五皇子点头,“也好。”
    郑颂贤抽了个时间,求见皇帝,皇帝没有迟疑,让人叫了他进去。
    他依着规矩行礼,见旁边还有几位大人在,有些踟蹰。
    皇帝直接道,“怀瑜有什么事,只管说。”
    郑颂贤先抱拳再次行礼,“陛下,臣感觉近来教导皇孙们颇有些吃力。”
    皇帝哦了一声,抬头看着他,“你是状元出身,如何就吃力了?”
    郑颂贤道,“回陛下,微臣虽是状元出身,然一直在和书本打交道,从未和黎民百姓打过交道,纵然自幼生活在市井之中,对百姓民生也是一知半解。小殿下们常问及治国之道,微臣只能纸上谈兵。长此以往,微臣担心误了小殿下们。”
    皇帝忽然笑了,“怀瑜这是跟朕来要官了?”
    郑颂贤忙道,“微臣不敢,臣请陛下另择贤良教导皇孙们。”
    皇帝嗯了一声,“既然你不愿,朕也不勉强。你就还回来做你的供奉吧。”
    郑颂贤犹豫了一下,然后跪下了,“陛下,请陛下让微臣赴外任,不论是边关还是苦寒之地。微臣中了状元,却没为百姓做过一件事情,微臣心里有愧。”
    皇帝笑问,“难道帮朕起草诏书,不是正经事情?”
    郑颂贤回道,“朝中人才济济,微臣学了一肚子四书五经,然而不管怎么和诸位大人们学习,微臣感觉自己始终是脚步虚浮,不能脚踏实地。微臣知道,微臣这是缺乏历练。”
    皇帝沉吟了片刻,然后在奏折上落笔,“你们这一届翰林也要满三年了,过一阵子给你们考个试,你要是能进前三,朕就放你出京城外任。”
    郑颂贤忙道,“多谢陛下。”
    皇帝点头,“你去吧。”
    等郑颂贤走了,庄大人问道,“陛下何故要留郑翰林在京城?”
    皇帝笑道,“母后年纪大了,希望后辈们都在身边聚着。怀瑜是母后所有孙女婿里面最有出息的一个,哪个长辈不喜欢呢。朕原来还想等翰林散馆后让他继续跟在朕的身边,既然他要外任,且随他去吧。”
    庄大人道,“陛下孝顺。”
    郑颂贤得了准话,第二天就不去给皇孙们讲课了,一门心思开始准备翰林散馆考试。
    刘悦薇处理过了慈恩堂的事情后,开始考虑离京的事情。
    翰林散馆考试要不了几天了,以郑颂贤的能力,中个前三总是没问题。既然要离京,该预备的不能再等了。
    头一个,就是金缕阁的事情。
    刘悦薇想来想去,决定交给魏氏打理。一来刘家以前从商之时,魏氏就懂经商之道;二者,她辈分长,众人也能信服。
    刘悦薇把这个想法告诉魏氏时,魏氏不假思索就答应了,“既然你们要出京城,那就去吧,外面天大地大,总能干出一番事业。在这京城之中,事事看资历,时时看关系,也没多少可以立功劳的地方,不如到外面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青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