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谦坚持行了个普通的礼,“不知殿下驾到,有失远迎。”
太子拉着刘文谦的手进了书房,“五叔病了,父皇和孤都十分担心 。今日父皇特许,侄儿出宫来看望五叔,五叔身子怎么样了?”
刘文谦赶紧说了一堆感激的话,“臣身体很好,多谢陛下和殿下关心 。”
叔侄两个你来我往说了许多客气话,五皇子在一边偶尔插两句,等时间差不多了,太子留下一堆东西打道回宫。
五皇子并没有走,等太子走后,他轻声问刘文谦,“五叔,二哥这棵大树上面,父皇准备给挂多少物件呢 。”
刘文谦摸了摸胡须,“别人我不知道,我是做不了他的物件的,难道你想去烧热灶?”
五皇子笑了,“五叔说笑了 。”
刘文谦甩袖子进了书房,皇兄怎么想的他不管,但他是不会去给太子作臂膀的,他怕周家和孙家把自己撕成两半。
看过了刘文谦,皇帝先在大朝会上把刘主事查出来的事情略微提了两句,又夸赞了两句郑颂贤 ,随后命人往西北发了一封表彰的圣旨,把郑颂贤做的事情表扬了一番 。
皇帝精怪的很,正常人做了这么多好事,也该升官了。皇帝还指望郑颂贤继续在西北干下去呢,虽然不能升他的官,听说他得了个女儿,就给福姐儿封了个清河乡君,算作补偿 。这乡君就是个虚的,没有一两银子的俸禄。
郑颂贤可高兴坏了,抱着福姐儿亲了又亲,“好乖乖,爹娘给你挣了个爵位来了,你喜欢不喜欢?”
福姐儿哪里知道什么爵位不爵位的,只觉得她爹亲的太狠,她的小胖脸有点痛,立刻伸手拍了拍他的脸 。
刘悦薇也十分高兴,“虽然是个虚衔,好歹也有个出身了。我们福姐儿这名字取得真好,有福气 。早知道能给孩子换个好名头,我当初应该多捐点银子的 。 ”
郑颂贤笑,“乡君可以了,爹努力做大官,以后给你撑腰。”
福姐儿见爹娘都看着她笑,也忍不住咯咯笑了。 郑颂贤给女儿挣了个爵位, 心里美得冒泡,立刻又投身到差事中去了。
前一阵子因着他被一群人参,刘悦薇也不大出门, 镐京城太太们之间的来往基本都断了。瓜田李下的,登人家的门, 万一人家不高兴,觉得你连累了人家, 反倒不好。
刘悦薇不出门, 有些人家却主动上门了。
郭氏来的最多, 每隔几天她都会来给郡主请安,有时候帮着带一带福姐儿。她生养了三个儿子, 带孩子经验十分丰富。不管小孩子怎么哭闹,她都能哄好。且她性子温和, 小孩子们都喜欢她 。
福姐儿人如其名, 不光有福气,还是个心宽的。除了夜晚睡觉要找娘, 白天家里丫头婆子都能抱着玩一玩,大伙儿都说她长大了必定有个好人缘 。
刘悦薇见她这样不认生, 赶紧多拨了个丫头贴身看着, 不许陌生人随便抱她。
人情都是走出来的,郭氏三天两头过来,真心诚意对待福姐儿,刘悦薇渐渐也愿意和她说些话。
见她似乎不想回丰家,刘悦薇也不提此时,只嘱咐她有空多照顾好孩子们。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刘悦薇还会给郭氏一些 , 让她拿回去给三个儿子。
除了郭氏, 馆太太也时常过来。
馆同知既然决定跟着知府大人好生干,自然不能半途而废。他眼见着郑大人殚精竭虑了两年多,镐京城人口越来越多,田亩产量也上去了一点,许多贫苦人家得到救助,沟渠越挖越多 ,天干的时候不至于人畜渴死 。
一路跟着忙过来,就像看到自己原本种的一颗小树苗越长越大,馆同知除了内心成就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佩服这个年轻人。馆同知虽然官职不高,但他做了十几年的官,心里很清楚,哪个想做大事的人能一帆风顺呢。参人和被参这事儿,只要自己真的没有犯大错,不必放在心上。
当初陛下让郑知府自辩,在送往京城的账本签名,还是馆同知想出来的主意。
这回皇帝亲自给郑颂贤正名,还给知府家的千金封了个爵位,馆同知越发肯干起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青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