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男人们在东间喝酒说话,女人们在西间吃饭闲聊。
林溪笑了笑,没接话,外婆嘱咐过她了,现在她和以前不同,有些话根本不需要她说。
二舅妈看她不接话,只好扭头对大舅妈道:“大嫂,你看小溪都去读大学了,咱美莲也不差,是不是也能申请?”
冯美莲自己是申请不上的,但是有谢启明啊,让他帮忙呗。
大舅妈就看自己闺女。
冯美莲笑道:“我也听说了,我还问过呢。全国这么多人,就招那么几万人,分到我们县里才几个名额?小溪也是从部队走的名额,并不是县里,你们觉得我能从县里弄个名额不成?那我岂不是比谢团长还厉害?我要那么厉害,我还去读大学?”
她直接就把二婶的话给堵回去了。
让谢启明帮忙,人家谢启明也没把县里的名额要给林溪,是以军人家属的名义申请的。
她又不是军人家属,怎么去部队占名额?
二舅妈立刻道:“那也不是没办法呀,部队那么多没对象的军官呢。”
啧啧,战士都看不上,一伸手就摸军官了呢。
她自然是望着谢启明来的,如果谢启明是个排长,那她就不会想那么高,但是谢启明是个团长,她就觉得林溪的表姊妹,起码也得跟个团长啥的吧?
否则岂不是一直比林溪矮一头?从前她可都是俯视林溪的,突然这样仰望她还有点不习惯呢。
外婆从东间过来,“喝完酒了,赶紧给他们上馒头。”
大舅妈就赶紧去忙。
外婆又看了二舅妈一眼,“咱普通老百姓过日子吧,就得知足,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四外村的也就咱小溪一个飞上枝头的,别想太多啊。”
别说嫁给一个年轻优秀的团长,就嫁给城里跟着吃公家粮,这周围也没呢。
你想把闺女高嫁,难道人家就不想门当户对吗?
外婆是老一辈人,思想还是奉行老一套的观念,在林溪这里可以飞上枝头,但是在自己家人这里她就很清醒地认为应该门当户对。
冯美莲是个赤脚大夫,那她嫁个大队干部什么的不错,哪怕去公社也行。
冯月季是个普通闺女,模样也没多出挑,那就在四外村找个老实能干的青年就很好。
当年自己闺女能嫁给林德金,那也是因为漂亮,林溪随了自己这边,可俩孙女却没多随啊。
再说了,闺女嫁给林德金也没捞着好,所以嫁给城里人未必就好。
林溪嫁的好,是因为谢启明好,可就这么一个谢启明,已经让林溪占下了,别人就别多想。
等吃过饭,男人女人的只要是劳力就得去上工,现在正是秋收的忙时候呢,谁也闲不着,孩子们都得跟着去捡呢。
谢启明也去周围地里逛一圈看看,了解一下收成的情况,他让林溪和外婆在家里说话。
林溪拿出一卷钞票来,“姥娘,这个给你,你平时拿着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外婆:“我不要。我在家里也没花钱的事儿。”
林溪:“有的,以后你给弟弟妹妹们买个零嘴啥的,我哥他们也要结婚,你个老太太手里也得有点钱。你要是没点钱,以后谁巴结你?”
用孝道只能约束孝顺的孩子,可孝顺的孩子不需要约束,他自己就孝顺。
不孝顺的孩子,孝道根本套不住他。
乡下老人们在不能劳动以后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都会被家里人嫌弃,生活质量也比不上从前。
村里不少人家都这样的情况,尤其老头子死了以后,老太太就容易被嫌弃。
林溪觉得她给外婆一些钱,外婆的心里就会踏实一些。
她从林德金和林老婆子那里拿回了280块钱,她自己花不着,打算定期给外婆,也算是她履行一部分赡养责任。
外婆眼泪出来了,她抹了一把,“你这个孩子,以前就吃了不会说嘴的亏。你对你爸也这样嘴甜一些,哪里就这样。”
52书库推荐浏览: 桃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