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镇子,章琴就抱着虎头从车上下来,既然要开摊子,该准备的东西都要准备上,尤其像是桌子凳子,一路走过来最好遇到木匠铺就先预定上。
花致远想要打那种一般食铺里的方桌,再打些长凳,花盼盼就不赞同。
“爹,咱们就是小摊子,用不到那么大的,就打几张矮桌,再添几把小杌子,好搬动还省地儿。”
花致远觉着闺女言之有理,路过木匠铺时同木匠一说,这活简单,都不用木匠亲自动手,让几个小徒弟就能做了。
花致远便同木匠定了五张小桌,每张小桌配四把小杌子,木匠算了算,说是后日便可取。
花致远留下定钱又去了杂货铺买了不少碗,原本花盼盼还想让花致远买些大碗和小碗,到时按大碗小碗收费,能吃的就吃大碗,吃得少的就买小碗,但想到这时代人因为缺少油水,饭量普遍都大,最大的碗,章琴吃一大碗都不费劲,也就没提买小碗。
除了买了几十个大碗,又买了一些小碟子和用来装咸菜碎、肉酱的小罐子。
又过了下数,估摸着不缺啥了,花致远才又推了车,带着一家人朝租的小院走去。
安老太太还在巷子口摆她的茶水摊,见花致远一家过来,离得远远的就招呼。
章琴与安老太太不熟,但总到镇上来瞧着也眼熟,又听花致远说了昨日安老太太一家帮了不少忙,也同安老太太打招呼,两个人聊得很是投缘。 聊了一会儿,安老太太让有事就叫花致远到隔壁招呼一声,那哥俩今日也都在家了,章琴谢过后与安老太太告辞。
院子经过昨日的整理,比刚看时干净多了,章琴瞧了很满意,“他爹,往后生意若是做得太晚,夜里就在镇上歇着都成了。”
花致远点头,“是啊,待生意做好了,咱们就在镇上买个大些的院子,或是前店后院的宅子,也不用两地奔波了。再雇几个人看店,再给你买个丫鬟,你就在家里享福。”
想想花致远给画的这个大饼,章琴心里美滋滋的。
到灶间转了一圈,章琴和花致远念叨:“回去把家里那口大锅搬来,你昨日去取桌子时再买几个新木桶,回头去十五两那儿把他们的猪骨都定下来,每天再买一只老母鸡,咱们的摊子就能支起来了。”
说完,章琴又道:“不够不够,还得再多买几个坛子,做些泡菜,那东西不值钱,做出来一小碟卖一文钱都赚。”
别看平常家中事情大多都是花致远拿主意,但在摆摊这件事上,花致远都听章琴的,谁让他除了吃,什么都不会做呢。
让花喜喜和花睿在屋子里看着弟弟,花致远、章琴带着花盼盼出去置办东西。
花致远去了佘记肉铺,章琴则带着花盼盼去了卖香料的铺子,各种香料买了不少,有些是摆摊能用上的,有些则是留着家中自用的,放在一起买了,倒不怕被人猜到米线汤里都放了啥。
忙了大半天,总算是把能用到的东西准备的差不多,剩下的再缺什么到时再买也成。
屋子里已经堆得满满的,要用到的缸和坛子也都送来了,母女三个一边洗刷一边笑,虽然只是个小摊子,一家人却好似看到了钱滚滚而来。
花致远也在十五两那里把猪骨都定了下来,每天一副猪骨,加了些钱,让十五两别剔得那么干净,尤其是猪肋骨上的肉更是要多留一些,十五两自然都应了下来。
猪骨买的人本就不多,虽然上面的肉要多留些,可花致远也多给了钱,肉怎么卖都是卖,何乐而不为呢?
想着明天就能吃到香喷喷的排骨,花盼盼馋的吸溜了下口水,不管是红烧的还是糖醋的她都爱,就是炖排骨也好吃啊。
一直忙到很晚,在镇上找了间酒楼,虽不是镇上最好的酒楼,却因味道好,价公道,生意很是红火。
点了三个菜,一盘馒头,花致远还喝了二两小酒。
花致远今日心情说不出来的好,喝了酒更有些口无遮拦,边吃边说这酒楼的菜还成,但比起章琴的手艺还是差得多了,听得伙计在旁直撇嘴,若不是认出他是秀才老爷,伙计怕是要过来同他理论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小小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