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他这番剖白,王阁老的脸色渐渐缓和了,到了最后,竟然还露出了赞赏之意,微微捋须点头:“你能悟出这些,可见还不是无药可救。对了,你回京时,不是带着儿子的吗?”
林如海把林瑛的身世如实说了。
王阁老听了,也是一阵沉默,许久才道:“只要好好教导,孩子总是孝顺出息的。”
林如海露出感动之色:“自过继了瑛儿,许多人都不赞同也不理解学生。今日得了老师的肯定,学生才算是安心了。”
王阁老一吹胡子,就护起短来:“那些庸人俗人的看法又有什么重要的?总不能为了要个孩子,连自己的身子都不顾了!只要你们一家子过的和美,就让别人妒忌去吧。”
林如海连连称是:“学生受教了。”
王阁老这才缓和了脸色,问起了他以后的打算。
林如海道:“学生想着,就先在礼部待上两年,将养将养身子。待身子好了,能受的住奔波了,就想法子挪到偏远一点儿的地方,为百姓出一分力。”
“这才是大丈夫该做的事呢!”王阁老大赞,承诺道,“只要你有这份心,到时候,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帮你活动活动。”
林如海也不矫情,真心实意地谢道:“多谢老师。”
接下来,王阁老又和他说了些京城的事,林如海一边与贾家听来的相互印证,若有不一样的,便出言询问,王阁老也耐心解答。
虽然王阁老已经不在朝堂,但他能接触到的层次,仍是如今的贾家不能企及的。
林如海从贾家收到的消息,有许多谬误和不详尽之处,都在王阁老这里得到了纠正和补充。
“老师的意思是,这三皇子……”感觉不妙啊。
王阁老冷笑:“自以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却不知自己已然站在了悬崖边上,再前进一步便是粉身碎骨!”
林如海却道:“只怕三皇子不是不知道,而是大势所趋,不得不为了。”
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算三皇子自己想退,他身后支持他的那些人也不会允许他退的。
因为此时三皇子的进退,关乎的已经不是他一个人了,而是站在他身后的所有人。
而且,三皇子真的舍得退吗?
这是一场豪赌,输了固然会一无所有,可一旦赢了便是天下在握!
三皇子既然已经在圣人的纵容下走到了这个地步,就不会想着要退了。
王阁老“哼”了一声,道:“这些权谋之道,你倒是擅长!”
林如海干笑着给老师续了茶。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任谁像他一样,同一个副本已经打了两次了,对其中的弯弯绕绕也得门儿清。
却又听王阁老叹道:“奈何太子殿下,怎么就看不明白呢?”
王阁老虽然不是太子党,但像他这种的老成谋国之臣,一向都是赞成“立嫡不立贤”的。
因为,只有嫡长子承位的制度得以延续,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不动摇国本。
说的再诛心一点儿,在他们这些能臣、贤臣们看来,君王根本就不需要有多少才干,更不需要精明强干,只要能纳谏、会用人就行了。
就像汉高祖时的名臣曹参,因着一句“萧规曹随”,可是历史上有名的老实人。
但你瞅瞅他干的事儿。
——在汉高祖崩逝之后,汉惠帝继位了。
就像每一个新登基的天子一样,汉惠帝也有一腔雄心壮志,准备实现一下自己的政治抱负。
可是,这个想法被曹参当堂给喷了回去。
嗯,是真的“喷”了回去。
听听曹参是怎么说的:
“陛下垂拱而治,臣等各司其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嫌弃汉惠帝手伸的太长。
——陛下您就高居庙堂,安安稳稳地做您的圣君就行了。底下的事儿,我们做臣子的都会替您办好。咱们各干各的事儿,谁也别越界,岂不就是皆大欢喜了吗?
52书库推荐浏览: 松影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