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这辈子的事情已经改变了这么多,可是元春居然要嫁人,还是嫁给一个不入流的幕僚, 仍是让宝钗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难以置信。
倒不是她看不上幕僚的出身, 只是在她的脑子里, 元春可是贤德妃呀!当年贵妃省亲, 多么的煊煊赫赫,让衰败的贾家再次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虽然很快, 就又败落了。
但记忆力嫁给了天子的女人, 突然要嫁给一个小吏, 宝钗一时之间, 实在有点儿接受不能。
薛王氏不知道她的心思, 笑眯眯地说:“齐先生虽然已经娶过一个了, 但前面那个也没留下儿子, 只有两个女儿。等元春进了门, 生了儿子,里里外外的, 还不是她说了算?”
她见宝钗的脸色有些怪异, 以为她w是再为元春不平, 解释道:“不是妈不想给元春找个没成过亲的, 但元春都那个岁数了, 除了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的泥腿子, 上哪儿去找年岁匹配的?难不成,还要让元春拿嫁妆去填补夫家?”
“妈误会了,女儿只是没想到, 表姐突然就要嫁人了。”见母亲想岔了,宝钗急忙解释。
而且这会儿,她也转过弯儿来了。上辈子元春虽然做了贵妃,却年纪轻轻就去了,据说还是小产之后病故的,死后连个谥号都没捞着,可见圣人对她的凉薄。
而这位齐先生,听母亲说,对元春表姐可谓是一见倾心。相信以元春表姐的手段,会把这最初的惊艳慢慢变成深情的。
这样一想,似乎给天子做妃嫔,还不如给个小吏做大妇。
只不过,怕她那好姨妈不这样想。
“妈,这门亲事,姨妈同意吗?”
婚姻之事,自古以来都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是父母不同意,他们这些亲戚有再好的人选,也都白搭。
薛王氏用汤匙撇了些红枣乌鸡汤送入口中,这才冷笑了一声,道:“她同不同意,又有什么要紧?只要政二老爷同意了,便是父母之命。”
“那他会同意?”宝钗怎么就这么不信呢?
薛王氏笑了,她放下汤碗,示意鸽子收走,一边拿布巾擦手,一边对女儿道:“傻孩子,荣国府如今哪里轮得到政二老爷做主?赦大老爷有的是法子让他同意。”
宝钗一怔,也笑了。
她是受前世记忆影响太深了,忘了如今的荣国府,可是大房的天下。
眼见这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宝钗抛下担忧,就只剩下替元春高兴了。她拉着母亲,兴致勃勃地问:“婚期可定下了?表姐是回京城出备嫁,还是就在金陵出门子?贾家那边怎么说?谁来送嫁?”
见她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却跟个大人似的,问这问那,薛王氏觉得颇为好笑,笑着点了点她的额头,啐道:“你这丫头,竟是瞎操心!”
见只是点了一下,宝钗的额头上便留了一个红印,薛王氏急忙心疼地揉了揉,给宝钗吃了颗定心丸:“钗儿放心,待这场婚事完了,有齐先生从中周旋,给你立女户的事,就稳了。”
朝廷对立女户卡的极严,像薛家这种有儿子顶门立户的,想给女儿立女户,更是不易。
不过,若是官府有人,礼又送到了,也不是不能通融。
宝钗没想到,母亲撮合齐先生与元春表姐,还有这层原因,顿时眼眶一热,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不孝了,总是让父母操心。
“好了。”薛王氏笑着把女儿搂进怀里,一边轻轻地拍抚女儿的背,一边说,“元春和你姨妈不一样,她是个好姑娘。就算没有齐先生,我也一直想着要给她找个好归宿。这一回,也不过恰逢其会而已。”
宝钗撒娇道:“我知道是妈疼我。”
薛王氏被女儿哄得通体舒泰。
******
再说薛端一封书信送到了京城,贾赦看过之后,也觉得元春能遇见这么个人,也是造化。至少,比起那贼心不死的忠敏王,和老二媳妇儿这段时日给元春相看的那些,强出几条街去。
那都是些什么人呐?不是西宁王世子要纳侧妃,就是缮国公的弟弟要续娶填房。
52书库推荐浏览: 松影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