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古代算战功,是割左耳朵,战国时,商鞅首先发明了以首级记功。
按照商君的新法,只要在战场上获得一颗首级,就能得到最低一级的爵位,伴随爵位发下来的,还有田地和宅子。
对于底层人民来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听起来是不是很容易?毕竟战场上除了自己就都是敌人了,只要够狠,一场仗打下来,何止斩首一级?
你要真这样想,我只能告诉你:你想得太少啦!
永远不要对统治者的节操报太大的期待。这里的斩首一级,指的是斩杀一个甲士。
所谓甲士,就是穿盔甲的人。那时候能穿得起盔甲的,都是贵族,哪个身边没有十几二十个亲兵护卫?
想斩杀一个甲士,首先就得先把他的亲兵杀光。
对此,只能说底层百姓真是太好满足了。在当时士族公卿垄断一些资源的情况下,秦孝公只给了他们一线曙光,就让秦国人人渴战。
绕是如此,还得防备自己的人头被人给抢了。
但战场杀敌,不可能得到一个首级之后,就退回去让人给记功。要不然,后面的人不明所以,还以为溃败了呢。这不就乱套了吗?
于是,有需求就有变革,慢慢地,战功的计算就不单以首级为准了,还看在战场上的表现。
这时候,先登之士与跳荡之军自然而然就冒头了。
PS:另外,再插个关于爵位的题外话。
因汉承秦制,爵位也是二十级。汉景帝时,晁错为了赈灾,用了“输粟捐爵”的策略,一时有爵位的人泛滥。
而这些人,都是有特权的,多了之后,肯定是不利于统治的。
这个时候,汉朝皇帝的不要脸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今天国家有喜事?哎呀,有喜事不能只朕一个人高兴,该与民同乐才是。
于是,全民加爵一级;
——今天皇室有丧事?哎呀,朕难过不能让百姓跟我一起难过。
于是,全民加爵一级,安抚民心。
就这样,原本稀有的爵位烂大街了,所谓的特权自然也算不上特权了。
对了,汉朝的民爵只有九级,再往上就得立大功。
————————
以上,都是作者菌不记得什么时候,都从哪里看到的,然后自己总结了一下,仅供诸位一乐,不具备参考价值。
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往卷子上写,因为就算是李白本人复生,也猜不透出卷老师出的《静夜思》,究竟想表达都是什么思想。
手动滑稽。 这话, 若是别人来问,史鼐绝对是守口如瓶,一问三不知的。
但问的是准皇后的父亲,他却是不介意卖一个人情的。
因为, 史鼐很清楚, 徒晸之所以迟迟不下旨为太后和皇后正名, 针对的并不是太孙妃元氏, 而是太子妃张氏。
说到底,徒晸还是少年心性,做事难免会被自己的私心影响。
因着太子妃在先帝病笃之时, 非但无悲色, 还对太孙夫妇在御前尽孝大为不满, 让徒晸心中记恨, 并不情愿给她太后的尊号。
但张氏不只是徒晸的生母, 还是先太子的正妃, 无论于情于理, 都不能用一个“太妃”的封号打发了。
所以, 徒晸就拖着。
而史鼐等人之所以还没有劝谏,也是想着先让他发泄一下心中的郁气, 免得再弄出了别的什么事来。
说实话, 史鼐等人对张氏的做法, 也挺看不上的。
她之所以敢如此, 不过是仗着自己的儿子地位稳固, 没人能把她怎么样罢了。
如今, 就让徒晸晾晾她,让她知晓,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的道理,也没什么不好。
大概,张家也是这样想的。
若不然,张家的老太爷虽然早就从首辅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太子妃还有一个兄长在礼部做侍郎,怎能可能会毫无动作?
于是,史鼐意味深长地对元芳说:“太后都还没有尊号呢,皇后急什么?”
52书库推荐浏览: 松影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