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如侯门深似海。
大户人家,本来龌龊事就多。平民百姓不明所以,就更是将之妖魔化了。
老秀才能甘于平淡半辈子,可见骨子里就是一个贪求安稳的人。他如今儿女都大了,家里不再需要他勉力支撑,自然也就不想冒险。
贾源笑道:“老先生放心,我家里只有两个嫡出的小子。请老先生教导的,是我那五岁的大孙儿。我家不是那等娇惯孩儿的人家,若是那小子不学好,老先生尽管罚。”
他是在给老秀才吃定心丸。
——我家的两个孩子是一个娘生的,且大的那个才五岁,两个孩子之间,没有什么大的竞争。
见老秀才还是犹豫,贾源回头对随从使了个眼色。那随从便打开了一直托在手里的匣子。
“这是纹银五十两,算作我那孙儿的拜师礼。至于先生的束俢,还需与先生商谈。”
贾源知道,他会心动的。
因为,老秀才的儿子颇有读书的天分,明年就要考举人了。
而读书,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件消耗钱财的事。
果然,老秀才沉吟了片刻,拱了拱手说:“承蒙国公爷不弃,不嫌学生才疏学浅,愿为公子开蒙。”
贾源露出了笑意,起身施礼:“如此,就多谢先生了。”
“使不得,使不得。”老秀才急忙侧身避过。
见他坚持不受礼,贾源也不勉强,再次落座之后,便与他谈起了束俢。
贾源的意思是,束俢一年给二百两银子,令有四季衣裳各两套,笔墨车马费用另算。
末了,贾源询问道:“不知老先生意下如何?”
如何?
还能如何?
如此大手笔,老秀才哪里还有不满意的?
于是,两人便商定了,三日之后,国公府便派车来接,日后每日也都有车马接送。
******
再说贾代善接任了九门提督之后,果然就像贾源交代的那样,万事不出头,凡是有露脸的差事,都让给指挥佥事袁泉。
圣人对他的识趣很是满意,偶尔召贾源入宫说话时,言辞间对贾代善颇多赞誉。
贾源毫不客气地埋汰自己儿子,“圣人且别夸他,当心他听见了,尾巴能翘上天去。臣的儿子,臣自己知道,让他去打仗倒还有几分本事。至于其他的……呵呵。”
圣人哈哈大笑:“代善知道你这么埋汰他吗?”
“知道又如何?臣这是在陈述事实。”贾源嫌弃地说,“就他那两把刷子,在朝堂上若不是圣人有意照应,早被人啃得骨头都不剩了。”
被他这么一捧,圣人很是受用,自然而然就想起来贾代善的好处,“代善的忠心,朕一向是知晓的。他只一心忠君,就以为旁人也都像他一样,可不就容易被人给坑了吗?”
圣人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朝堂一团和睦,其中的暗潮汹涌,他比谁看得都清楚。
这个时候,圣人正值壮年,雄心未消,还不像日后那般一心求名。但他性子宽和也是真的,只要不触及他的底线,他一向不计较那么多的。
而他的底线,就是一个“权”字。
贾源知晓,若是贾代善进了五城兵马司之后,恪尽职守,埋头练兵办差,把上上下下都收服了,圣人绝对不可能是这个态度。
说不定,圣人心里已经计划着要收拾他们家了。
幸好,他儿子虽然直了些,却还听得进人言。
回到家里之后,贾源把圣人的话转述给贾代善,让他对“圣心难测”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并不只是一句话而已。日后我不在朝堂,你与代化,都应该小心再小心才是。”
贾代善心有余悸地点了点,“老太爷放心,儿子日后多听堂兄的。”
贾源欣慰地说:“你能有这份觉悟,我也就放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 【晋江文学携手作者祝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春节假期,平安康乐!同时温馨提醒大家勤洗手 戴口罩 多通风 少聚集】@全体读者小可爱 三日之后, 荣国府果然就派了一辆整洁舒适的马车来,接老秀才程贵。
52书库推荐浏览: 松影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