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作坊更是简单——晒gān菜。其实三家村人这几年一直都在做,晒好了罗双儿和chūn玲嫂子收了送到德聚丰来。但是宁婉过年时看到大小形状不一的gān菜与整齐好看的粉条炖在一处就突然悟到晒gān菜也应该开一个作坊,将各种gān菜也晒成一个样子的,这样不只卖相更好,也容易让人接受。
两个作坊说起来都很简单,但真正办起来各种杂事亦是不少,而宁婉做起事来又一向要做得最好,亦费了不少思量。
偏偏娘来给她捣乱。自过了年娘对她的亲事的急切再掩不住了,“在南边女儿家十六岁就嫁了,你现在已经十七了!”
宁婉就说:“辽东人成亲比南边晚着呢!”
“就算是晚一点,可是也不能超过十八呀!”娘搬着手指头说:“就算现在开始说亲,指不定要到明年才能成亲,那时你就十八了!”
所以她得出的结论就是宁婉的亲事必须赶紧张罗了!
这一次爹也站在娘的一边,特别背着石头向宁婉说:“生意虽然要紧,可是你的亲事却更要紧。女儿家不比男子,过了十七八就不容易嫁到好人了。”
“你爹说的不错!”娘赶紧又补上几句,“先前你说要忙生意,我们也等了;你又说亲事要自己做主,我们也应了。但是现在只要有来说媒的你都推掉,我们可不能再任你胡闹下去了!”
爹和娘平日里遇事想法就十分相似,今天更是到了极致,娘的话音一落,爹就立即说了一句,“你娘说的对呀!”然后又道:“我和你娘早说过,家里的铺子都是你的,给你做陪嫁。现在你只说你想嫁什么样的人,爹娘找媒婆打探打探。”
从梦境中醒过来的宁婉早决定要过正常人的日子,她也说过亲事要自己做主,但其实她真不知道应该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平日里忙,也分不出多少心思去想,而且就是想了,也未必能想出来,因为她一点也不懂。她在梦中学会了许多东西,但是唯独没有怎么找个好人家。
甚至赵太太还告诉她,男人就没有好的,嫁了人就是受苦。赵太太最常叹的一句话就是,“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又总告诉宁婉,“我们这一世好好修一修,来生再投胎托个男身就好了。”她本是富家之女,嫁给了有权有势的赵典史,尚且有许多的不如意之处,更何况别人,因此劝宁婉时亦常说:“国茂虽然是痴儿,可是他却听话,又不会惹你生气,只这一点已经比世上九成的男人都要好了。”
就算赵太太有意为赵国茂开脱,但是宁婉比比赵家的大少奶奶、三少奶奶,还有身边许许多多的人,并不觉得赵太太说得错。赵国藩赌博、没本事,家里略平头整脸的丫头媳妇子差不多勾搭遍了,就是这样还要隔三差五在外面弄出些绯闻,大少奶奶今天与这个斗明天与那个斗,人都不大正常了;至于三少奶奶更是可怜,带了丰厚的嫁妆进了门,却被赵国葆一点点地用光了,想吃些燕窝花胶等补品都吃不起,一无所有时正好一病死了,宁婉还曾疑心过她是被赵国葆害死的;而自己的爹是大好人,娘嫁了他也不过能吃饱饭而已,平日并没有少受长辈的气;大伯人不坏,大伯娘一年忙到头也穿不上一件新衣裳;至于护不住罗双儿的郭夏柱、抛弃宁雪的郭秋柱;言而无信的郭冬柱、偷娶二房的刘五郎更是验证了赵太太的话一点也不错……
所以宁婉想过正常日子的同时,对男人也有一种莫名的担心,毕竟没有人能像赵国茂一样完全听她的话,小狗一般地依恋她,绝不会到惹上风流债,也不会赌博输钱、闯祸犯事儿,真要算上一个极好的男子了,只除了他不是真正的男人以外。
重新有了机会,再成亲总要嫁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吧,事事有担当,不似与赵国茂在一起时样样都要自己cao心,忙过了家里的事还要哄他好好吃饭睡觉。
可是有些本事的男人却又因为他们的这一点本事而生了许多毛病:老赵典史做典史是极油滑的,将赵家的势力家财都提上了一大截,但他多纳几个妾也就罢了,非弄出一个庶子赵国葆来,让赵太太半辈子心里都不痛快;卢铁石的亲爹卢指挥佥事从军后一路高升,可却在外面重娶了妻子;还有钱县令、丁掌柜等等许多人做过的许多事,这些皆非宁婉所不愿意接受的了。因此她越是想越是觉得没有合她心意的人,不知不觉宁婉倒是宁愿就这样留在家里,至少眼下的日子过得很好。
宁婉固然不大qíng愿,但是这一次爹娘可是拿定了主意,每天都要在她耳边不停地嘀咕嫁人的事,势必要在十八岁前将她嫁出去。
按说爹娘的xing子都是很和软的,否则先前他们也不会受到村里人的欺负,宁家的铺子也不会由着宁婉一直掌着。但是宁婉现在才知道原来他们认准一件事也能如此坚持,大有宁婉不答应就誓不罢休的决心。
唯一令宁婉安心的事,爹娘到底不是十分qiáng势,因此他们只bī着自己答应,并没有不管不顾地请媒婆说亲。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自己才越发为难的。
毕竟以爹娘的见识想法,自己好好地成一门亲比将生意做好还要重要,他们只怕女儿过了十八再嫁不到好人凄惨一生。而世qíng也是如此,女子到了花期不嫁人,不只自己,就是家人也都会为人指指点点,议论不已。
宁婉在爹娘两人一日复一日的唠叨劝说下,终于再也顶不住了,“再有来说亲的,我就相一相。”
宁梁和于氏当即就笑开了颜,“那好,那好!我们找媒婆打听打听去!”
宁婉就一皱眉,“爹娘就在家里等着不许去打听!总要是男方有心求娶的才好!”
“婉儿说得对,说得对!”于氏马上赞成,“就凭我家婉儿的人品相貌,上门来说的亲不是一大把?”
宁梁把头点得就像jī啄米一般,“不是成心来求的我们不看!”又笑道:“先前来打听婉儿的就不少,现在只要放出风声,我们家一定被媒婆踏破门槛!”
于氏立即接喜洋洋地道:“开chūn说亲,到了冬天成亲,一点也不耽误!”
原来爹娘早算计好了,宁婉哼一声表示不满,“你们如今也有心机了,而且还用在我身上!”
第152章 捕快
过年铺子关板闲了的几天,宁梁和于氏每到晚上就在被窝里悄悄商量的就是怎么让幺女答应开始相看亲事,不管是劝说还是生气bī催,正月里总要女儿答应,然后到了二月就开始物色,用上三五个月的时间订亲,年底成亲绰绰有余,就是推迟一些也不过是明年,如今第一步就很成功,正在得意,却被女儿一下子叫破,却也不难为qíng,“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呀!”
听了这话,宁婉就无话可说了。再者,她心里也明白得很,自己也确实应该议亲了,要知道,两个姐姐议亲成亲的年纪都比自己小呢,而虎台县里大户人家女儿往往在十三四岁就开始订亲了,自己着实不应该再推下去,既然要嫁,还是在正当年华时嫁了好。
虽然爹娘一直说自己什么都好,但是宁婉只当他们爱女心切,家里才搬到虎台县,与左邻右舍还不大熟呢,哪里会有许多人来求娶?因此事qíng也没有那样快就能成。
不想自从过了正月,媒婆竟成了家里的常客。
梦中的自己亲事可一直不顺,先是招赘不成;及离了三家村没了房子和地,也就无法招赘,她只要求带着爹出嫁,还要男方对爹有如亲生的爹娘一样好。那时大姑和大姐为自己的亲事cao碎了心,但几乎没有人愿意自己带着爹嫁过去,有几家答应的也都是极差的,宁婉反而不能同意,只怕爹跟着她如此嫁了境况会更糟。
自己还是那个人,家境变了,许多事也就变了。宁婉并没有什么不平的,她早认识到钱的重要。如果家里有钱,梦中的爹不会得了痨病,娘不会中年过世,她也不会答应给赵国茂做妾……因此她从梦中惊醒之后,一直把挣钱当成头等大事。
现在有了钱,爹娘身体康泰,家里添了石头,就是自己其实也不同了:吃得好与吃不饱人的肌肤是完全不同的;整日奔波劳累与在铺子里风chuī不到雨打不着的神qíng就会有很大差距;而穿上美丽的衣裳与破衣烂衫更是天差地别……现在看上自己的人多了,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由此可见自己的努力一点也没有白费。
于氏近来最喜欢暗中端详幺女,对幺女能结一门好亲更是满怀信心。
婉儿是姐仨儿中最小的,可两年前她就已经是长得最高的了,细挑挑的身材穿衣裳十分好看。而且别人未必看得出,但什么也瞒不过当娘的眼睛,幺女身上该长ròu的地方也都长了起来,每次做新的肚兜都要在胸前放上几分,因此无论家常的袄裙还是专门在铺子里穿的外褂罩在她身上都俏得很,其实就是正好将衣裳撑起来了。
至于一张脸,更是会长,即随了她爹的高鼻梁大眼睛有辽东人的jīng气神儿,又随了自己的瓜子脸有江南人的秀气。这几年家里吃得好,且于氏又有意不再让幺女再做粗活儿,越发将女儿养得水灵灵、嫩生生的,白里透着粉,粉里透着白,衬着一头乌油油的头发,比画上的美人儿还好看呢!
先前两个女儿嫁得都不错,这本是于氏最得意的事,眼下她坚信幺女无论长相能gān都比大女儿二女儿还要出色,一定会嫁得更好。
大姑大姐对宁婉的亲事也十分关切,只是她们认识的人有限,都觉得配不上宁婉,因此先前拍着胸脯保证要给宁婉寻一门好亲的大姑如今提也不提梨树村那些家境不错的小伙子,反而与娘在一处悄悄打听媒人提亲的几个,力主都回绝了,背地里又说:“虎台县人怎么了,也要家世好人才好配得上我们婉儿才行!”
别看宁家是外来户,但也不能被媒人骗了嫁给虎台县里寻常人不是?
媒人不大可靠,倒是喜姐儿听了消息竟帮忙提了一门亲——付捕头的二儿子付英,如今正在县衙里当捕快。
娘和大姑几个人听了先有了几分愿意,“毕竟是县衙里的公人,每月都有官家发银子呢。”
“其实付家哪里靠官家发的那几两过活呢?就像赵家,若是只靠每月典史的俸禄,恐怕连饭也吃不饱了。”喜姐儿身在赵家毕竟对县衙里的事qíng会知道几分,“付英的爹付捕头管着整个县里拘捕犯人的事儿,手下有二十个捕快,除了县衙里几个当官的,哪家不让他几分?逢年过节各种孝敬都是少不了的。就是付英,手下也有好几个帮手,出门在外还不是威风凛凛!”
52书库推荐浏览: 金波滟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