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幺妹_金波滟滟【完结+番外】(319)

阅读记录

  “严御史那样的人,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的,在他眼里任何人都有种种的错误,唯有他自己有如高山上的白雪一般清高无暇。”洛冰就说:“此外,还有几个跟着他骂你的人,是与敬王私下来往过的,此时见书信都毁了,跳出来骂你是为了证明他们与敬王没有没有关系,对你烧了那些书信一点儿也不领qíng。”

  “果然人心叵测,我也只如媳妇所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

  第343章 好笑

  洛冰和卢铁石在一边喝着高粱酒, 宁婉与卫夫人、洛嫣却温了江南的米酒浅斟慢饮,宁婉就道:“东平王府两日后办梅花宴, 嫂子和嫣儿过去吗?”她想着卫氏恐怕不会去的, 若洛嫣要去,便跟着自己好了。

  卫夫人就道:“便是弟妹不来,我也要遣人告诉你帮我在东平王妃面前赔个不是,我这身子着实不争气,竟不能出门,嫣儿也只得留在家里照料我了。”

  宁婉便听懂了。

  卫夫人年少时家里遭受大难,她一个弱女子抚养弟弟长大着实不易, 身子便没有将养好,现在有了身孕很吃力, 平日里亦在家里养胎的。此番回绝虽不算是借口, 但其实洛家下人不少, 哪里洛嫣一个年少的女孩在家里照顾她?洛家只是不愿意与皇族联姻而已。

  东平郡王的qíng形她早完完全全地告诉了洛大哥和卫夫人,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也不稀奇, 洛家吃过太多太多的苦,不愿意卷入任何是非里面了。

  对此宁婉也不打算相劝, 便只笑道:“真是有点可惜呢, 听人家说东平王府景致特别好,是先帝特别赐给小儿子的,而东平王妃十几年没有请过客,大家都翘首盼望。”其实她心里倒是有些可惜东平郡王和洛嫣的。

  瞧卫夫人的神色并没有什么可惜的,洛嫣不知道内幕反而笑着说:“宁姐姐,你去了回来讲给我听,我也就跟看到了一样。”

  宁婉就应了下来,“好,我一定仔细瞧瞧!”

  隔日果然去了东平王妃的赏花宴。

  东平王府离皇城并不远,尽占一坊之地,这次请的皆是女眷,车驾有如水流般直接进了府里,早有内侍宫女接了人再换小轿送到内堂,只这一段路就用了小半个时辰,由此可见东平王府的规模了。及下了轿,就见七间的殿宇气派非常,更妙的是衬着一树树的红梅。

  是的,如今东平王府整个成了红梅的海洋,自殿旁扶疏的三五株老梅向后,一直到园子里都有不少的梅花,这些梅花或自重重雕檐间伸出一枝,或掩映在一座假山后面,或立于小亭之旁,慢慢地密集起来,最后在园子的最深处成了一片梅林。万点红梅在冬雪的辉映下,动人心魄。

  宁婉自在行宫内护卫皇后娘娘之后,便成了皇宫内的常客,早熟悉了宫内富丽华贵的景色,但是她觉得梅花盛开的东平王府比皇宫还要美。

  东平王妃请的客人并不多,于殿内吃罢了茶便带着大家赏梅,梅林前的听雪轩里摆着琴棋笔墨,便有多才多艺的少女们上前抚琴弄萧,吟诗作画。宁婉便与夫人太太们坐在烧得暖暖的炕上听琴赏画,趁了个空笑着向王妃将卫夫人的话婉转说了,又道:“真是可惜她们竟无缘来赏这红梅。”

  东平王妃这样的人jīng有什么听不明白的,就笑道:“都是缘分,也无需可惜。”她固然很想要洛家女做儿媳妇,毕竟是儿子喜欢的,但也不是非要qiáng求。这么多年来她一步步走来,特别是敬王谋反册立太子后,皇上对东平王府的心结越发浅淡了,如今京里想与王府结亲的人家不知多少,这些名门闺秀中自有相当的。

  宁婉是可惜的,只是她却不好流露出什么,只笑道:“王妃的话十分有理。”听卫夫人说,洛大哥心意已定,在江南大世家杨家子弟中为洛嫣已经看中了一个青年举子,据说人物风流、才学极好,明年必中的。两家也有了默契,只待chūn闺后便将喜事办起来。

  年青女孩们献过才艺,大家便都个个赞好,宁婉也随着众人赏了些小首饰,一时说起闲话,便随口道:“我们在辽东时,这样的天气便要烤ròu的。”

  不想一位小姐就笑着反驳道:“如此的梅林前面烤ròu,腥膻之气未免有些煞风景了。”

  宁婉就笑着瞧了过去,见这女孩虽穿着红衣,但样式老气,又因这满园子的红梅而失了色,而她本就比别的女孩大上两三岁,相貌也平常,如今一脸正气更觉得有些好笑,仿佛刚刚说过姓严的,应该就是那个严御史家的孙女吧。这一次东平王妃开赏花会,请的女孩子都是京里里二三等人家,她们父兄的官职多半在四五品左右,严御史也正好在其中。

  宁婉倒也无心与一个小女孩子争风,由着严小姐驳了自己,只笑吟吟地吃茶。

  严小姐正是严御史的嫡长孙女,严家几年前自蜀中调到京城,便将她的亲事耽误了。这一次得到东平王府的帖子很是开心,事先想了许久,此时便以为自己的端正严谨定会引起东平王妃的赞赏,说过便将目光投向东平王妃,等待着王妃的嘉许。

  可是她大错特错了,东平王妃要选的是儿媳妇,未来的东平郡王妃,将来要担起东平王府,度过不知多少难关的聪明女子,断不能是好与人为恶结怨的蠢人。原本东平王妃也没中意她,此时更是将她彻底排除掉了,眼下就似什么也没听到一般地笑答:“原来卢夫人也喜欢烤ròu?我原是最爱的,这听雪轩里现成的就有一套火炉铁钎子什么的,今年的第一场雪时我和郡王便在这里烤过一次ròu呢。”说着便吩咐,“将家伙拿出来,再让厨房送些鹿脯,我们一面赏梅一面吃ròu。”

  又有好几位夫人笑道:“烤ròu、赏梅,王妃和卢夫人果然风雅。”

  “我们家也爱吃,家里亦常弄这些,有一次还在园子里烤了全羊呢。”

  还有人道:“吃烤ròu必要有酒的,我就厚颜再请王妃再赐些烧酒,浸得热热的,我们一人喝一杯!”

  其实宁婉真没想在梅林前大啖烤ròu,她不过见了这雪动了些思乡之qíng随意说的而已。但是,如今的她早已经不再是第一次参加兵部员外郎家酒宴时还被一些人排斥的卢夫人了,如今除外严小姐这样极少的例外,大家都竭力捧着她的。不管她说什么,总有许多人赞成得不成,有时她甚至会想,如果自己说太阳从西升起,肯定也会有人说不错的!

  这些人捧起自己来,不必说根本不会将严小姐放在眼里,就是东平王妃也要逊色几分,毕竟一个闲散王府,论权势根本比不了锦衣卫衙门。

  宁婉便带了歉意地看向东平王妃,东平王妃倒不在意,一会儿将一串用铁钎子串起来的烤鹿ròu送到她面前,“卢夫人,你尝尝,比起辽东的烤ròu味道怎么样?”

  宁婉却不会不给东平王妃面子,“王府的烤ròu自然是极好的,”吃了一串ròu赞道:“与辽东的比各有风味,都好吃极了!”

  东平王府的赏花宴过去后,并没有立即传出东平王妃选中了哪家小姐的消息,反倒是宫里的一位美人产下一位皇子成了京城里官宦人家背地里议论最多的话题。皇上已经年近六旬,近十来年宫里便没有皇子皇女出生过,而太子更是皇上唯一的皇子。如今,皇家玉碟上又添了一位恭王,而且皇上还将那位名不见经传的陈美人封为丽妃,又在一日内赐了陈美人父兄三人官职。

  这就让许多人不得不多想了。

  大家都知道,皇上并不喜欢端王,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立了端王为太子,现在陈丽妃生下一个儿子,那么将来会是怎么样?

  宁婉背地里便也铁石说:“小皇子要比端王要小三十几岁,能不能养大还不好说呢,难不成还要争皇位?倒是皇后娘娘稳如泰山,每日一样打牌。”

  “谁当皇上都要尊皇后娘娘为太后的,所以皇后娘娘十分淡定,”不过铁石也瞧不上那些官员们,“我每天在御座西侧伴驾,见几位大臣却急得不成,只怕皇上太过于宠爱恭王,也觉得实在可笑。”

  宁婉就悄声问:“太子真有点傻吗?”

  “傻倒不至于,不过他的确不是个聪明人,书读得不大好,言辞也不够文雅,特别到了皇上面前,一害怕连说话都有些结巴。”

  “册立太子可不是儿戏。”

  铁石就一拍她的头,“这些事都与我们无关。”

  宁婉自然也知道,“如今在京城里时常听这些话,免不了就会议论几句。”

  “不过皇上添了小皇子之后,每日去后宫的时间长了,我倒闲了下来。”铁石就说:“今日我去了镇抚司,看到里面的刑具着实不像话,一把火都烧了。”

  吴粮商就是在镇抚司里受了刑落下了残疾,但他还是幸运的,听说死在镇抚司的人并不少,而且大半是公子王孙、高官巨富,因此京里京外就没有人不怕锦衣卫。宁婉也说:“虽然锦衣卫的侦缉之责,但滥用酷刑总是不应该。”但她也不免一叹,“正是因为你心肠好、手段不狠,严御史他们才那样嚣张,时不时地找理由骂你。便是我去东平王府,也被严家的小姑娘嘲笑了一句呢。”

  先前铁石每次提到严御史,从来都不放在心里,无论严御史骂什么都当听不见。如今听了媳妇受了委屈,便立即沉下脸道:“严御史家的小姐竟然敢对你不尊敬?”

  宁婉原是一不小心嘀咕了一句,就赶紧道:“你心胸宽大,我岂是小肚jī肠的人?何况那事早过去了,东平王妃当时便没给她qíng面,她也别想进王府了。”又拉着铁石笑着转了话题,“我们辽东腊月里家家都做豆包,京城就不一样了,从宫里到外面都蒸ròu丁馒头,今天我也试了试,你来尝尝怎么样。”

  铁石就微微一笑,“近来宫里厨房果然常做,不知你做的是不是一样的?”

  一时ròu丁馒头端了上来,个个有海碗一般大,要用双手捧着吃,一口咬开就吃到了馅:ròu和葱都切成丁用酱炒香包进馒头里再蒸熟,满口都是醇厚浓郁的香味儿,铁石就说:“比宫里的好吃!”

  用过饭宁婉也就当事qíng过去了,不想第二天铁石自衙门里回来时拿了一个小匣递给她,“让人给严家小姐送去,保证下次严小姐见了你比老鼠见了猫还怕呢。”

  小小的木匣子质地寻常,上面描的花也不出色,并不起眼,打开一看,里面竟是半只双股钗,这钗也只是普旁通通的鎏金银钗,显然是平日里常用的,微微有些旧了。宁婉便知道一定是有原故的,拿起细细看过,钗是硬生生折断的,断口已经有些旧了,钗头后面有一个小小的“chūn”字,想了想问:“这是严小姐的钗子?她闺名里有个‘chūn’字?”

52书库推荐浏览: 金波滟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