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你可记得我曾经和你说过的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在立储问题上的教训?”太皇太后拍拍他的手背,布满沧桑的眼睛是满满的睿智。
康熙似乎有点明白太皇太后今晚叫他来的目的了。
“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临死之前都没有公开确定并宣布皇位继承人,太祖皇帝死后由八旗旗主公推新汗,太宗皇帝死后由实力较qiáng的诸王、大臣议立新君。由此引起争夺大位的事件,几乎兵戎相见,使政权濒于分裂的危险。”他缓缓说道。
太皇太后点点头,说:“哀家还记得先帝病逝前,想不遵祖制,以从兄弟为继承人。当时要不是哀家极力阻挠,迫使先帝最后与哀家、诸王、大臣等商量,决定由玄烨你来继承皇位,四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玄烨你说这是为了哪般?”
“是为了皇权与旗权取得折衷。”太皇太后说了那么多,康熙心底已经有数,太皇太后是想让他立储。
康熙的心思也活泛起来,现在三藩正乱,吴三桂伪托“朱三太子”蛊惑人心,以之为号召,煽动起叛乱,“太子”威力之大也引起了他的注意。如果自己也立太子,无论三藩之乱自己最后会如何,也不影响整个大清的毁灭,因为有了替代的主子,这样也并有壮大声势、稳定人心、加qiáng皇权、巩固统治的作用。
而且纵观史书,预立储君的确有利于皇权的连续xing与稳固xing,是巩固大清统治的头等政治大事。
“皇玛嬷的意思玄烨明白,只是这储君,不知道皇玛嬷觉得谁合适?”康熙问道,虽说立太子是一步现在来说很有效的政治棋,但是立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过按照汉人的嫡长制,最名正言顺的莫过于……
“保成。”太皇太后直视着康熙道。
“为什么不是承祜?那孩子可是嫡长二字都占了。”康熙几乎是立刻反驳道,对于他来说,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保成在他心中一直被认为是害死赫舍里皇后的凶手,这样的观念在将来的某一天可能会消退,但绝对不是现在,相比之下一直被他宠爱着的承祜似乎更合他的意来继承他的皇位。
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样说,太皇太后不慌不忙的道:“承祜这孩子的确优秀,天xing聪慧,对幼弟爱护有加,而且还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可是玄烨,承祜的身体不好。”
康熙一震。
“虽然现在看来立太子是权宜之计,但是玄烨,因为三藩正乱你为稳定局势立下太子,那么三藩平定后呢?这个太子你难道要废了他?太子一旦立下,代表着所立的阿哥就要在你百年之后肩负起整个国家,那么在此之前便要以储君的身份去生活和学习,当中的艰辛和压力,你觉得承祜的身体真能承担下来?又或者说你忍心看着那个孩子那么辛苦的劳累着?”
他不忍心!
“现在宫里只有承祜,保清,保成这三个孩子。保清生母身份太低,满人讲究子以母贵,况且要立太子你不可能弃嫡立庶,那么保成就是最好的选择。而且玄烨,承祜的嫡长子身份太招人眼,将来无论是哪个阿哥继承皇位,对他一定有所顾忌。而现在保成非常黏承祜,兄弟俩这样同吃同住长大,将来qíng分肯定不一般,若保成能继大位,承祜的下半辈子便能安逸。”太皇太后语重心长的说,条条分析下来,直说得康熙心服口服。
承祜那孩子身体的确不好,肩负一个国家的压力会把他的身体压垮的,他是他最疼爱的孩子,他又怎么忍心呢?
“皇玛嬷的意思玄烨明白,只是若是将来承祜有怨……那该如何?”康熙叹了口气道,爱新觉罗家的男人天生对权力就有着一种qiáng烈的追逐yù,要是将来那个孩子怨他剥夺了他争夺的资格,不知道是否会怪他。
“玄烨,现在那两个孩子由你亲自教养,该怎么引导他们,哀家相信你能把握。”
康熙沉默了一会,点了点头,“容孙儿仔细思量,定给皇玛嬷一个满意的答案。”
太皇太后拍了拍他的手,脸上浮起了疲倦,康熙见状连忙低声道:“皇玛嬷想来也累了,早些安歇了吧,孙儿告退。”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目送康熙的身影离开。
玄烨,我又怎么会不明白天家兄弟的qíng薄,在皇位面前,什么自小一起长大的qíng分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你要知道,身为一国之君,很多事qíng必须要学会如何取舍,即使你可能遇见了将来的兄弟相残,但是这一刻,你却是别无选择的。
作者有话要说:“诏曰: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还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僵之休,朕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qíng,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以上是康熙立太子时下的诏书,一堆说胤礽本身怎么样那是对外的外jiāo辞令,尚在襁褓中的胤礽哪里看得出是如何的日表英奇,天资粹美,【重要的一条是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实际上这才是关键,也就是说是孝庄出的主意,当然孝庄不会无原无故出这样的主意,也就是说当时康熙本身也并不见得就有立太子的意思,或者是没有意识到。
毕竟当时康熙年岁不大,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政治上需要倚赖老江湖孝庄的指点和帮扶。实际上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qíng,完全是为当时的qíng形所bī出的一种策略。因为立太子的时候正是三藩之乱后的第二年。如果说除螯拜让康熙崭露头角,但撤藩却是让康熙经历真正成熟。
所以说其实那位太子爷真的是从出生开始就被利用,凄凉的说~~。
第9章 册封
顾正身为跟在康熙身边很久的太监,对于主子的表qíng自有一番自己的观察和解读。
现在看着皇帝脸上平静无波的从慈和宫里出来,顾正突然就觉得这五月的天还是很让人心里发寒的。
康熙缓步向乾清宫的方向走去,他知道在御书房里还有一堆政事在等着他,可是他却想去看看那两个孩子。
在权力面前,兄弟之qíng却是无比可笑的,如果将来真的手足相残,姐姐泉下有知该会多难过?可是现在立太子却真的是一项妙策。
康熙刚一脚踏进乾清宫偏殿的门槛,响亮的婴儿哭声就响了起来,而听到皇帝驾到的太监宫女全都跪了一地恭迎圣驾。
“小阿哥怎么哭得这么凄凉,奶娘你是怎么伺候的?”康熙从奶娘手里接过孩子,看着那哭得快发紫的小脸,厉声喝道。
奶娘立刻叩头不止,颤声道:“皇上恕罪皇上恕罪,小阿哥哭得如此是因为……因为……”
“因为什么?嗯?大阿哥呢?”康熙不耐烦的皱着眉,突然想到怎么这么就都没见承祜出来接驾?
还没来得及等旁人回答,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就传来,不一会,一个人影就跪在了康熙的面前,连声告罪。
“赵太医,你怎么在这里?”康熙疑惑的道,随即心中一凛,急声道,“可是大阿哥出什么事qíng了?”
“回皇上,大阿哥只是稍感风寒,咳嗽发热,并无大碍,喝两天药就会痊愈。”
康熙松了口气,当即抱着保成走进了内殿。
说也奇怪,刚进内殿保成就止住了啼哭,只留大滴的眼泪含在眼泪,康熙看了他一眼,不由想到每次承祜生病要把保成抱离自己的时候,这孩子都会哭得无比凄凉,谁哄都不好,总要承祜温声细语安抚一番才可以。
细细的压抑的咳嗽声传来,康熙几个跨步越过屏风,在chuáng边坐了下来。
“咳咳……皇……皇阿玛……怎么来了……咳咳……”承祜烧得通红的脸看得康熙一阵心疼,连忙阻止他要行礼的动作。
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只是温度略高,还好还好。
不过随即康熙一瞪眼,冷声道:“怎么没有人来通报朕说大阿哥病了?你们这群狗奴才反了天了是吧?”
屋内的太监宫女立刻跪了下来,而在承祜身边一直伺候着的小林子更是壮着胆道:“皇上恕罪皇上恕罪,是大阿哥不让奴才们通报,说这是小病不用打扰圣听。”
承祜在chuáng上听着,心中微微叹了口气,这个小林子果然年龄太轻,不知道主子生气,无论怎样都是奴才的错,唯有认错才是正道,仍需调教。
“皇阿玛……咳咳……别怪奴才们了,是承祜吩咐他们的,皇阿玛政事繁忙,承祜这喝个药就会好的小病……咳咳……实在不应该让皇阿玛担心……咳咳……”
康熙看他每说一句话都带着咳嗽,心下揪痛,连忙道:“好了好了,别说话了,好好休息吧。”
承祜点了点头,眼神却落在康熙怀里的保成身上,那双黑亮的清澈见底的眼睛看着他,让人觉得心都柔软了起来。
“乖……咳咳,哥哥病好了再陪着保成……咳咳……知道吗?”承祜轻轻道。
从第一次抱保成开始,这个孩子就出奇的黏他,总是要他抱着,但是只要他轻轻跟他说怎样怎样,那孩子就会安稳的待在奶娘的怀里,但是却又一定要自己在他的视线范围内。是因为一出生就失去了额娘所带来的不安感么?
就拿刚刚来说,他咳嗽发热,唯恐过了病气给保成便连忙叫奶娘把他抱了出去,可是那啼哭却立马响亮了起来,听得他又心疼又无奈。
多么奇怪而且诡异,他一度以为这孩子里面也有一个成熟的灵魂,可惜多次试探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这孩子和自己投缘吧,或许是前世和今生的呼应?承祜为自己如此酸腐又怪诞的念头笑了笑,随即疲惫袭来,闭上了眼睛。
康熙看着沉沉睡了过去的承祜,伸手再次摸了摸他的额头,确认他温度没有上升,再为他掖了掖被角,满腔父爱可见一斑。
抱着保成走出了房间,出奇的孩子不再啼叫,只是睁着一双黑亮的眼睛。
“就这么听你哥哥的话?”康熙掂了掂孩子,打趣的问道。
才刚满一岁的保成当然不可能回答他,甚至还打了个呵欠,上下眼皮开始打起架来。
康熙觉得有趣,坐到椅子上轻轻摇起了孩子,“对着自己阿玛就那么不耐烦?保成啊,你的哥哥可是很疼你的,你将来也会好好敬爱他的吧?记住要尊敬兄长,知道吗?”
52书库推荐浏览: 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