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秦_金铃子【完结+番外】(311)

阅读记录

不得不承认,秦子楚那些在他看来柔和到近乎yīn柔的手段收效甚多——以往反抗得最为激烈的赵境居民此次竟然表现得极为沉默,并未发生一场接一场的动乱;而韩境的百姓更是温驯的犹如羔羊一般。

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文字上的差距,政令的推行极为不易。

识字的人除了少量是有着大志向的学子之外,剩下的都是原本赵国和韩国的王公贵族。

两国境内的官员当然不可再用这群人,否则秦国费尽力气打下韩国和赵国也就失去了意义,但若是将他们全部撤换下来,则会形成巨大的官员空缺,一时之间不能弥补。

可用之人,还是太少了!

嬴政手持汇报情况的这卷书简思索了片刻,在附近平铺开的白纸上轻轻写下“文字”和“贤才”四个字。

一手优美的小篆跃然于上。

果然,文字才是重中之重。

此时因为同时通晓秦文和韩文的人数不足,暂时可以不动韩国境内的那些底层官员,但这件事情不可一拖一再拖。

哪怕韩境的百姓认同韩国已灭,但因为文字不同,他们也不可能对秦国有太过深切的归属感。

眼下韩境百姓不敢作乱,依靠的是秦国qiáng大的军事力量,而不是国家的归属感。

比起韩境之内唯一得到嬴政重用却身份尴尬的韩非,赵地之内的居民反而更好控制。

李牧本就是赵国人,他镇守边关多年,打退匈奴数次,充分保证了赵境百姓没有性命之忧,民望极高。

哪怕李牧后来因为前任赵王的冤屈而被迫来到秦国,成了秦国的将领,可这并不是李牧的错误,不影响他在赵境之中的声望。

有了李牧继续掌握赵境的士兵,对赵境的居民而言本身就是极为qiáng有力的安抚。

当然,赵境的情况还要更为复杂一些。

赵境之人不同于韩境之人,赵境之中的青壮哪怕投降也接连被秦国斩杀了无数。

因此,当初邯郸之战的时候,赵境百姓能够凝聚如此qiáng大的民心誓死抵抗秦军,除了爱国之外,更是因为害怕全家上上下下都被屠戮殆尽——反正最糟糕的也不过是死,那么为什么不gān脆与秦军决一死战呢?

但这一次秦军因为得到了秦子楚的命令,攻下赵国之后,不得劫掠百姓,不得杀伤投降的战俘。

赵国的jīng锐不但能够保住性命,甚至能够领着军中的薪俸,继续与匈奴作战,他们除了更换了一个国籍之外,没有任何损失。

极端的庆幸之下,赵境最有利的青壮无人反抗秦军吸收、整编他们,很得人心。

反而是家中留守的老弱妇孺的心情更为复杂。

嬴政心道:该催促荀况快一些将文字整理出来了。

等到文字彻底清理出来,朕已经要立刻搜集天下之书,聚于咸阳,刻文立碑让文士们各自为了自己的流派打成一团,没空撺掇无知的百姓跟着他们胡闹。

至于各地官员,如何收拢他们的想法,还需要多做考虑。

嘴角勾起yīn森的笑容,嬴政默默将文是和官员都在心底记了一笔。

荀况并不清楚嬴政准备派韩非催促他加快编纂《大秦字典》的速度,但看着面前摆放着一叠比锦帛更加轻、薄、脆、软的纸张,荀况无可避免的兴奋的涨红了脸!

荀况看向韩非,说话都快犯了和学生一样的毛病:“这、这是书写用的呢?老夫从未见过此物,太昂贵!”

“老、老师,这是国主最早得到的一百张纸,让我、我给你送过来,说辛苦老师这些日子修整出来的三卷文字了,送过来也让老师有空能够整理儒家典籍,抄录于上,以供日后雕文刻碑和传承只用。”韩非坐在荀况面前,将秦子楚jiāo代的话转告荀况。

然后,他解释起了纸的由来,摇了摇头说:“产量确、确实非常低,竟然比织造锦、锦帛出来的数量还要少。但国主说此物还、还有更改的余地。学、学生想,此物日后必定大有作用。”

荀况点点头,压下心中的狂喜。

他手掌来回摸索着如雪般迷人的纸张,更有整理文字的动力了。

秦国决定统一后使用的文字一日不完成,那么这些白纸他就没有使用的余地。

否则现在兴冲冲的将儒家经典都抄录于上,统一文字后,这批书籍一样要被废弃的!

这点基本的眼光,荀况绝不会缺少。

但,几乎在同一瞬间,荀况想起了闷头写着国主和太子喜欢,却绝对不打算推广的“小篆”的李斯。

荀况不由得叹了口气,心中感到一阵失望。

52书库推荐浏览: 金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