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身聊发少年狂_绞刑架下的祈祷【完结+番外】(313)

阅读记录

  “吾生有涯,而学无涯。日子还长,你看那些人年纪比你小,有些发蒙却比你早得多。远的不说,你的堂弟李铭,他的功课就不比你堂兄李锐差,若是都按你这样人人攀比,你堂兄当年岂不是要把自己bī死?”陈轶好笑地摇了摇头。“等药来了,你喝上一碗,睡一觉,等家人来接吧。”

  李钊皱起小脸,他最怕喝药了。

  苏先生明明说的是“勤能补拙”,怎么到了院长这里说法完全不一样呢?

  李钊昏昏蒙蒙的睡在榻上,听见陈轶嘴里念叨着什么诗。

  “一百馒头一百僧,

  大僧三个更无争。

  小僧三个分一个,

  大小和尚各几丁?”

  陈轶正在读的是一位算学大师出的题目。他几次请他出山教导学生算学,都被他拒绝了。这位大师教导学生从来不看出身,许多有名的账房先生都是出自他的门下。但他脾气也古怪,你上门来学可以,叫我出去亲自教就是不行。

  陈轶的行知书院讲究“学以致用”,他的学生以寒门学子为多,读书不为考功名,只为能够在定个契约时不被人骗,官府张榜的时候能够看得懂。算学对于寒门子弟的作用更是一望便知,小到当个学徒,大到考官府的“算科”去做个小吏,都是极有用的。

  只是他算学也不太行,这位算学大师出了十道题,他竟只解出三道来。

  李钊闭着眼睛听着陈院长一直念叨一直念叨,忍不住开了口:“院长,别念了,大和尚二十五人,小和尚七十五人。”

  是他叫他好好休息的,结果自己却在念咒!

  “咦?为何大和尚二十五人,小和尚七十五人?”陈轶又看了遍题。一百个和尚分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人三个,小和尚三人一个,大小和尚多少个。

  “置僧一百为实,以三和一得四为一组除之,得大僧二十五个。”

  李钊发现大人们算这些东西都好复杂,哪里需要一个个算啊,三个小和尚一个大和尚一组分四个馒头,一百个馒头二十五组,里面二十五个大和尚一去掉,不就是七十五个小和尚了吗?

  就连他祖母教他的“代数”,都有些太过复杂了,其实可以更简单的。

  陈轶张大了嘴,听着陈轶随口解释着为何如此计算。

  这还是他发着高烧脑子不清楚,若是清楚呢?

  李家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个“神童”?!

  “李钊。”陈轶神色复杂地说,“等你稍微好些了,我带你去找一位先生。”

  “什么先生?我们中二班不是有苏先生和周先生了吗?”

  “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先生,先生带你去见一见他,说不定他就愿意来给你的同门上课了。”陈轶觉得自己从李家捞出了一个宝贝来,“他是陛下的太傅,原先的户部尚书,后因风痹而致仕,如今偶尔去国子监教教算学。”

  “皇帝老爷的师父?”李钊吃了一惊,感觉头晕都没了。“我去见他?”

  陈轶点了点头。

  “不用怕,他是个很和蔼的人,只是因为得了风痹,腿脚不太好。就算他不能来我们院中上课,若是他愿意教导你,他日你的成就不见得在你两位堂兄之下。”

  不会读书算什么,这位“陈四清”也是寒门出身,本身并不jīng通诗词歌赋,只粗略读过四书五经,可是在他掌管户部之时,就连先皇都承认“有他一人,胜过大臣无数”。

  若是能学得他一二本事,那才叫受用无穷!

  转眼间,又过去了两个月,眼见又要开始忙年。

  而这两个月,发生了不少的事qíng。

  先是李钊拜了前户部尚书,太子太傅的陈四清为师,正式上门接受老大人的授业。

  陈四清的儿子们如今负责打理皇帝的私库,经营着皇庄和皇家各地的产业,虽并非权臣或重臣,可无论是京中哪一位官员,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

  在尹朝时,皇帝的内库和国库没有什么区别,到了本朝立国,是陈四清提出皇室的内库和国库必须分开,本朝才开始有了皇室独自经营财产的先例。

  户部因为此项决议受益良多,而先皇对此也是乐见其成。

  陈家的几个儿子继承了其父的衣钵,开始替皇帝打理内帑,使皇室婚丧嫁娶和封赏皆从内库而出,一来皇帝花了银子做了什么不需要再让朝臣知道;二来户部统计钱粮支出也就更加jīng准,不用算上皇帝时不时用上一笔的银子。

  顾卿不知道为什么李钊被陈四清收做关门弟子会让李茂如此雀跃,但李茂亲自引着李钊带了重重的礼上门拜师,却让她知道李钊的好运来了。

  她就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如今他才十二岁,未来光明的很!

  这第二件事,就是她每天都收到无数官宦人家女眷拜见的帖子,甚至有许多是连听都没听过的。她想着大概还是德阳郡主怀孕的事让其他妇人认为她有什么生子秘方,所以一直不敢接帖子,也不敢出门。

  但即使是如此,还是有许多妇人通过各种关系找上了门来,甚至连李茂都来持云院求过她几回,说是有些老大人家的孙媳妇或者儿媳妇想要来拜访,他实在是推不掉。

  可怜顾卿的主屋里如今随时放着一摞huáng历,有些妇人来了,她给人看过大致的身体qíng况,便给对方一点建议,然后算出危险期,让人家带回家。

  她并不是妇科医生,也只能针对每个人不同的身体qíng况问个究竟,那啥是不是正常,下面有没有异味,她反正已经是个老太婆了,把下人全部屏退,就跟以前在医院里坐诊一般把人问个底朝天,总能找出点问题。

  一开始还有妇人羞羞答答遮遮掩掩,遇到这样的,顾卿一概算了危险期请人走。你连主诉都不好好诉,让她怎么分析病qíng啊?

  她都没说要做妇科检查了,这里什么仪器都没有,全靠主观经验判断,她一个儿科医生,只在妇科实习过半年,能做到这样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

  好在刚开始来信国公府的妇人都是家中亲戚好友带来的,经过旁人一说也都知道了邱老太君是什么脾气,有些人为了子嗣真是脸面也不顾了,什么都说。

  到了这时候,顾卿才知道这些大楚的命妇夫人十个八个都有妇科病,好多已经很严重了,连她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里的妇人大部分都有一次到两次落胎的经历,也造成一些病症的出现。

  这里的卫生条件这么差,而且还没有内裤,只单穿一件亵1裤,更是容易让细菌进入。

  她到了古代,最庆幸的就是邱老太君没有了葵水。她亲眼看见过香云偷偷摸摸的拿糙木灰填充一个狭长的棉布带子,当时脸上不由得抽搐了几下。

  她活了两辈子,都没见过这种东西。也完全不想用它。

  顾卿其实能做的很有限,问题严重的叫她们去找妇科圣手看看,问题轻的,她就指导别人如何用中药做洗液清洗,加qiáng锻炼增qiáng体质,做个内1裤穿穿什么的。

  她自己穿过来不久就受不了这种亵裤了,空dàngdàng一天到晚就跟忘了穿一件东西似的,所以香云她们几个都给她fèng了小内内。好在花嬷嬷和香云都知道她有尿崩的毛病,想的比较多,也多亏想的比较多,她多穿一件她们一直都不觉得奇怪。

  如今,顾卿的“持云院”就跟汉代张仲景的“坐堂”一样,即是一个地方,又不是一个地方。那是大楚上流的妇人们最想去的地方,也是她们的一丝希望。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顾卿能不能治好她们的病,而是顾卿只有两个人的私房话让这些贵妇们敢于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最终得到了一些安慰。

  顾卿会告诉她这没关系,或这很严重。这些无法向下人或者婆婆启齿的事qíng,在顾卿满脸笑容地“身体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分泌物正常吗?”的问题下,变得很容易说出口。

  有些被问题困扰了许多年却不敢求医的妇人甚至说着说着就崩溃着哭了出来。

  在这个时代,有恶疾是可以被休弃的,而影响到子嗣方面的恶疾,无疑是最严重的那种。

  顾卿面无表qíng的一句“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时候恰恰是她们心灵上最好的抚慰。

  这段时间让顾卿也感慨良多。这个没有避孕的世界,有了孩子就必须得生,有时候前一个生下来了没几个月,后面又怀上了,带不住或者生下来却亏了身子都是常有的事。

  在某方面,这里的妇女比现代的妇人更不懂得保护自己。她们以夫为天,以子嗣为最重要的事qíng,往往却把自己放到了最后。

  若是在现代,她遇见这样诉求的病人,是一定会忍不住说上几句的,这么不爱惜身子,对自己对宝宝都没有好处。可在这里,看着一张张麻木的脸,她什么都说不出口。

  过了一个多月,邱老太君的妙方很神奇,邱老太君会占卜送子娘娘送子的时间,邱老太君从不给人吃药,以及最重要的……

  ——邱老太君嘴很严,什么都不会说出去。

  这最后一条,足以让所有贵妇打消最后的顾虑。

  只可惜顾卿很快就“报病”了,就连方氏的大弟妹亲自来都见不到她,让许多错失了最初良机的妇人不由得扼腕。

  也只能等过年大宴的时候,在宫里拦拦看这位邱老太君了。

  顾卿也是怕了。

  她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多。家里人看她的眼神已经越来越奇怪,李茂的几次yù言又止,让她知道她这便宜儿子终是起了疑惑之心。

  但李茂等人还是什么也没问,依旧以往常的态度对待着她,这让她膨胀的虚荣心很快收了起来,有些感动,也有些心虚。

  感动于家人的信任和理解,心虚于她其实占了应该属于邱老太君的这份感qíng。

  即使她这么做对信国公府有莫大的好处,她的心虚也一点都不能减少分毫。假的就是假的,这便是最大的底气不足。

  除了这两个变化,对信国公府影响巨大的就是《三国演义》开始刊刻发行了。

  这套《三国演义》有太多当世的大儒博士、达官贵人作序作注,虽然不乏李茂本身影响力的原因,但能让晋国公、江氏族长这些人作序,已经不光是权势能做到的了。

  这本小说一出世,立刻以“洛阳纸贵”的面貌出现与人前,无论是彩印本、珍藏本还是平装本出售的数量都十分惊人,由于已经快到年底,有些人甚至采买了好几套,回去当做年礼馈赠亲人。

52书库推荐浏览: 绞刑架下的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