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81_绣锦【完结+番外】(13)

阅读记录

  “我的意思是都按照统一价三分一斤收上来,毕竟这两千来斤东西送进城也不容易,至少得去两个人吧,还得一辆车,去了城里说不定还得吃顿午饭,这都得花钱。没有说让人白辛苦的道理。不说多的,这出车的一天一块钱,跟去的俩人一天一块钱,伙食费也按照每人一块的标准补贴。再剩下的钱,就当做队里的公共财产,以后过年过节,慰问慰问队里的孤寡老人什么的都行。要是以后钱赚得多了,修路盖学校都有了。”

  队长叔听得呵呵笑起来,摸着下颌的短须一个劲儿乐,“大妹子这主意好,俺这大队长当了好几年了,一直就是个光杆司令,手里头半个子儿也没有。这下好了,还能有余钱。”

  “那这事儿是不是跟大伙儿商量商量,我就怕有人不同意。”这年头,大伙儿家里头都不宽裕,一分钱都恨不得分成两半花,要是不同意也不奇怪。

  “没事儿,俺去跟大伙儿做思想工作。要不是大妹子你说这柿子能卖钱,大家伙还不是屯在家里头làng费。还能计较那么点事儿?”队长叔拍着胸脯应道,一脸的自信。

  第二天一整天我都跟小明远在一起,上午教他认拼音,下午教他背诗,什么chuáng前明月光,什么锄禾日当午。

  小家伙记xing好,我只说了两三遍他就记住了,几分钟一首几分钟一首,没过多久就快把我的脑容量给掏空了。我当然不能被他看出来,只找借口说天晚了得睡觉了。

  早上起chuáng的时候,忽然发现小家伙的脸蛋似乎圆了一些,心里一喜。赶紧上手抱,果然比来的时候重了些,顿时满怀成就感。看来这养肥大计已经开始见效了。

  10

  10、十 …

  十

  北方的冬天就是来得这么悄无声息。

  大早上一起来,就开始觉得周围有些不同,飕飕的凉意从脚底板往上冲,一直灌到后背心。把门一拉开,乖乖,这冷气chuī得,一晚上可不就下去了八九度。

  天气陡变,小朋友特别容易生病。小明远本来身体底子就不好,万一一个没弄好,得个风寒感冒什么的,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赶紧把箱子里的厚衣服拿了出来,一层一层给小家伙套上,套到最后,小明远都忍不住抗议了,“姑姑,我都走不动了。”

  我低头一看,可不是都快成圆的了,连胳膊肘子都弯不动了。又赶紧把里头的毛衣脱了一件,再重新将袄子套上。

  我没在东北过过冬,只从电视和书本中看到过相关的介绍,听说要是出门不戴耳罩,一不留神就把耳朵给冻坏了,哐当一下就能打掉。多吓人!

  不过幸好我早有准备,给小明远的是一个粉蓝色的小熊耳罩,我的则是鹅huáng色的小鸭子,往耳朵上一套,全村的人都过来瞧热闹。大人们还只呵呵地笑,捂着嘴指指点点,那些小娃儿们盯着小明远馋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小明远这次终于充分显示出了孩子的天xing,小胸脯挺得高高的,在一众小娃儿们面前神气活现地走来走去,虽然竭力地忍着笑,但那股子得意劲儿却从骨子里透了出来,看得我只想笑。

  那些小娃儿们这回一点也不淘了,跟看稀罕活儿似的跟着小明远,鼻涕虫好几次偷偷地伸手想摸一摸,都被大河给打了手心,还高声骂道:“瞧瞧你满手泥,别把这宝贝给弄脏了。”说罢又笑嘻嘻地朝小明远道:“牛娃子,俺能摸一摸不?”

  小明远大方地把耳罩摘了下来递给大河,朝他“嗯”了一声。大河一愣,没弄明白他的意思。

  小明远又道:“大河哥你戴。”

  大河顿时激动起来,哆嗦了几下想伸手,又赶紧把手缩了回来,在衣摆上使劲擦了擦,这才搓着手小心翼翼地把耳罩接过来,又小心翼翼地戴在耳朵上。罢了,朝周围的小娃儿们摇头摆尾地直显摆,把旁的小娃子羡慕得不行。

  小明远也抿着嘴笑。其余的小娃儿们见他似乎挺好说话的,一古脑涌上来,叽叽喳喳地也想要试戴。小明远也不小气,通通都应了。不一会儿,他就跟那些大他几岁的瓜娃子们打成了一片。

  现在这时候,地里早没了农活儿,正是人们所说的猫冬的日子。三三两两的大婶小媳妇儿们都凑堆儿地纳鞋底织毛衣。

  这时候的农村,大伙儿穿的都是自家做的布鞋和棉鞋,把不要的旧衣服破chuáng单什么的裱糊起来,剪成一层一层的鞋样儿,再一针一线地纳起来,这就成了鞋底。再把厚实的灯芯绒布剪成鞋面fèng起来,一双鞋子就做成了。

  当然,这活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试着拿三婶的鞋底试了试手,手指头都快戳破了也没纳出一针,倒把一起做活儿的婶子们逗得哈哈大笑。

  铁顺嫂子道:“慧慧妹子别白瞎忙活了,你手里头没劲儿,就算把针穿过去了,那鞋底也还是松的。你要是喜欢穿棉鞋,回头俺给你做一双。”

  我赶紧道:“那可不行,这做一双棉鞋多费工夫,怎么能让你做呢?”

  铁顺嫂子笑道:“费啥工夫呀,俺一冬能做好几双呢。别看是俺们手做的,可暖和了,等天气再冷的时候,往里头再垫些靰鞡糙,比你从城里买的毛靴子不差。”

  这话我信,那靰鞡糙可是东北三宝之一,保暖xing特别好,要不,怎么能当镇东北之宝?

  不过这东西我也就听说,它长啥样都没见过。鞋子里头放糙,不晓得会不会磨脚呢。

  三婶子许是看出我心里的想法,笑着道:“那靰鞡糙要先晒gān,捶软了再用。谁直接把它放鞋子里头?俺家里头还有好几双,慧慧妹子要是没见过,我让大河拿过来让你瞧瞧。”说罢,也不等我回应,直接吩咐大河去了。

  我在队里头住得久了,跟大伙儿都熟了起来,以前大家伙儿还叫我钟家妹子,现在就直接唤我名字了。不过这样也挺好的,听着心里头怪温暖的。

  不一会儿大河就抱着双大靴子进来了,许是跑得快了些,小黑脸涨得发红,额头上汗津津的。我见状赶紧表扬道:“大河跑得真快,谢谢你了。”

  大河估计没被人这么表扬过,怪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脸上却忍不住笑,嘿了两声,破天荒地在铁顺嫂子身边坐了,不再出去跟外头的小鬼们玩闹。

  小明远也靠在我身边坐着,眼睛亮亮的不知道在想什么,我让他出去跟小朋友们一起玩他也不肯去。我只当他缠劲儿发作了,就没想心里去。过了一会儿才发现不对劲,小家伙忽然变得格外勤快,一会儿帮我递个东西,一会儿又帮我倒杯水,殷勤得不得了。

  我很快就明白原因了,等他再去厨房换了一碟瓜子过来的时候,我非常真诚地表扬了他,“小明远真乖真懂事。”

  小家伙这回终于满意了,又在我身边坐了一阵,才在外面小鬼头们的一再招呼下出门玩儿去了。我都快乐死了。

  吃过午饭没多久,去县里卖柿子的队长叔和三叔回来了。原本是打算让车老把式叔赶马车去城里的,结果他老人家早应了别家,无奈只得让三叔赶着牛车上了。好在县城并不远,这不,才不过半天工夫就一个来回了。

  一看队长叔和三叔满脸红光,就晓得今儿的事办得挺顺的。我刚要问他们收获如何,忽瞧见外头又拐进来两个人,可不正是刘队长领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进来了。

  要不是刘队长帮忙,这回的山货绝不会卖得这么容易,我还是十分承他的人qíng的。所以一瞧见他就赶紧起身出来迎。小明远也跟着我一道儿出来了,瞧见刘队长,不用我招呼,乖巧地先唤了一声“刘叔叔”。

  刘队长微微一愣,尔后才惊讶地道:“这是你们家娃儿,才几天不见,脸圆了一圈,嗯,长胖了。”

  我闻言立马高兴起来,“是吧,我也觉得长胖了。你看瞧瞧,有没有变高一些。”

  刘队长作出一脸为难的表qíng,摸了摸后脑勺,小心翼翼地道:“这才十来天,要真长高了,那才吓人吧。”

  大伙儿一时哄堂大笑起来,我也怪不好意思的。

  因为刘队长他们来了,队长叔就没跟我说卖柿子的事儿。我想着上回刘队长来的时候还是蹭的三婶家的饭,这回可无论如何也得亲自请一顿了。于是就开口留饭,刘队长也没推辞,队长叔则在一旁笑道:“咱们大队就属慧慧妹子家的伙食开得最好,刘队长你们可有口福了。”

  刘队长笑道:“那今天可要尝一尝慧慧的手艺了。”说罢,又转身朝后头招呼了一声,把一直跟在他身后的年轻小伙儿推了出来,介绍道:“这是我小堂弟刘江。”

  我心里一动,不由得正色打量起来人。小伙子年纪还相当轻,大学刚毕业估计也就二十一二岁,剪着小平头,穿一身合身的毛呢大衣,脚上是一双皮棉鞋,gāngān净净的,相貌长得跟刘队长不大像,清秀白净一些,一看就是个城里人,而且是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城里人。

  刘江淡淡地跟我打了声招呼,脸上的笑容极其僵硬。刘队长见状马上就把板上了,显然对他的态度十分不满。我倒是不觉得有什么,换成是我,要是被家里人押着到这种穷山沟里来也会觉得心里不痛快,估计比他脸色还臭呢。

  原本在家里头唠嗑的几个婶子见我来了客人纷纷告辞,屋里很快就只剩下我们几个,当然,还有一地的瓜子壳。

  小明远懂事地拿了扫帚过来打扫,我则急忙去厨房准备晚上的伙食。

  家里头猪ròu还剩不少,昨儿三婶和铁顺嫂子各送了些大白菜和豆gān过来,我琢磨了一下,决定弄个红烧排骨,一个豆gān炒ròu,一个醋溜大白菜,再打个jī蛋汤,分量弄得足一些,四个人应该够吃了。

  因为时间还早,我把几样菜准备了一下后还是回到屋里招呼客人。进屋的时候正好听到小明远在跟刘江说话,小明远问:“叔叔你会掏鸟窝吗?大河哥哥和鼻涕虫哥哥他们都会掏鸟窝。”

  刘江郁闷地道:“……不会。”

  “叔叔你会做布鞋吗?三奶奶和铁婶子会做布鞋。”

  “……不会。”

  “那叔叔你会看病吗?我姑姑是大学生,她会给人看病。”

  “……”

  “叔叔原来你什么也不会呀。”

  刘江……

  我肚子都快笑痛了,在门外缓了好一会儿才进去。

  刘江终于从打击中恢复了过来,十分艰难地道:“我会写字,叔叔教你写你的名字好不好?你叫什么?”

52书库推荐浏览: 绣锦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