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之女_我想吃肉【完结+番外】(330)

阅读记录

饶是如此,头一回办学,还请来了一堆奇奇怪怪的人物、有着奇奇怪怪的需求,学校的某些设施还是不够完善,比如给山寨大王周边准备的地方就不够他山寨钦天监各种仪器的。郑琰是准备了实验室的,在见识了周边的qiáng大能力之后,就希望他能够带领学生和学徒改进生产工具,为提高劳动效率做贡献。
准备得还是不够充分,在周边对钦天监的诸多仪器产生兴趣并且山寨了一堆之后,这些地方已经堆满了,而周边还在疯狂地山寨中。
不得已,郑琰用置换的方式与左邻右舍协商,换下了他们的宅子,扩大了崇道堂的占地面积。
步行到了隔壁,里面原住户已经迁走了,家俱也搬迁一空,几棵合抱的大树无言地立在庭院中央。郑琰前后看了看:“看着还成,建得也算结实,让周先生来看过,厨房什么的都拆了吧,其他的结实屋子留着修一修,空出来的地方再盖新房。看来熙山圈的地方还是小了,也要扩建了。”
扩建学校的事qíng敲定之后,郑琰布置下的作文也被学生们乖乖jiāo了上来。郑琰翻看了字迹工整的答卷,用的是崇道堂标准作业纸写的,上面打上格子,一千五百个字,多写少写一目了然。
一页一页耐心地翻看了,心中有数之后把作业卷回了家里给池脩之看。
池脩之笑道:“难不成这里面有花儿?”
“你看看吧。”
池脩之翻来翻去,发现字迹有优有劣,不过态度都很认真,只是……似乎都是在写总结:“怎么还有颠三倒四话都说不清楚的?”每个班级里都有优等生和差等人,贵族学校,说的是社会等级可不是智商,笨学生也不少。
“你往下看。”
池脩之耐着xing子去看,看到某一张的时候脸色渐渐严肃了起来,抽出署名“林菁”的卷子来:“这个不知道是他自己想的,还是有人教的?这是哪家的孩子?”
巧了,林菁乃是已经去世的林季兴的侄孙,是他二哥留下的遗孤。在池脩之已经看过的卷子里,只有林菁注意到了:“剿匪”的时候,一开始没人动手,并且就此展开了深入论述。认为这是因为匪与官军认识,地剿平乱民的时候要慎用地方武装,谨防出事。
林菁同学就以这样的方式,进入了送校长的视线。郑校长表示——大家也混得熟了,该选班长了。郑琰张榜公布,班长每年一选,想要做班长的人首先得成绩达到平均水平,还不能犯校规,又必须经过师长同意。
选举非常热闹,大家都是权贵子弟,不存在一个压倒多数的存在,学校里一片腥风血雨。有收买人心的,有用拳头说话的,也有直接拿钱来诱惑同学买选票的,还有拼命讨好老师的……整个儿一个小型朝堂。
郑琰这个校长非常没良心地让学生们互掐,她拍拍手,跑去给萧复礼上课去了。
两千字的作文,让九岁的小朋友来写未免有nüè待儿童的嫌疑,但是郑琰认为对于一个已经做了好几年皇帝的人来说,这个作业量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她给了萧复礼好几天的时间。
事实上萧复礼也完全了作业,等郑琰入大正宫讲课的时候,萧复礼抱着略显厚实的一叠作文纸正眼巴巴地等着。
郑琰先看萧复礼的其他功课,点评了萧复礼的习字之后,才在萧复礼期待的目光下拿起作文纸来。
毕竟是接触过朝政的人,萧复礼也算有见解了,同样看出了“剿匪”初期存在的问题。同时,他还引申出了如何治民与如何选拔官员。言辞之中不免有空dòng之处,对于九岁的孩子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
在萧复礼期待的目光中,郑琰放下了手中的作业纸:“大郎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请先生指教我不足之处。”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可事实上,立于朝堂之上的人,有几个真正知道农耕是怎么一回事呢?连自己的根本都不知道,还妄谈什么朝政呢?”
“我是不是也要种一点菜呢?”
“最好知道一点儿。皇帝亲耕藉田,皇后亲蚕,虽说是做做样子的,也是向天下显示重农桑之意。要照我说,也是使上位者试试,耕作有多艰难。可现在这仪式,也有些年头没举行了,举行了还要有人伺候着,能尝到什么滋味?皇帝知道的,大多是下面的人报上来的,怎么样才能不被蒙蔽?一亩地能有多少产出?如果有人报给你一千,实际只能产一百,你照着一千收税,就要出大乱子!我只好教你用笨办法,自己去试。”


第三百七十一章 等结果
萧复礼手忙脚乱记笔记中。
郑琰叹道:“皇帝不是教出来的。”
“?”萧复礼星星眼中。
“谁不想国家好呢?可为什么还有治不好国家乃至于亡国的皇帝?皇帝是悟出来的,是聊天聊出来的,是听政听出来的。要会动脑子。”
“多想?”
“多想,但不能优柔寡断。gān脆,但不能刚愎自用。”
“?”
“一人之力总有穷尽之时,圣人,要学会用人,要学会与人相处,发挥他们的长处。自己也要有个主心骨,比如那天,那么多人在你面前吵,你心里有什么权衡的标准吗?”
“我也弄不太清,总想要一个合适的办法。”
“什么是合适的呢?”
萧复礼茫然。
郑琰道:“凡做大事,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是要做什么的,想达到什么目的,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方向,才不会迷路。”
萧复礼认真记下了。
“小娘子安好。”问话的男人蓄着修剪得整整齐齐的髭须,由于身份的原因,即使穿得起绫罗绸缎眼下他还是裹着一身jīng心fèng制的细布衣服,哪怕他家的土特产是金玉珠宝,头上还是别着跟木簪、包着块头巾,身上也不带什么佩饰。当然,不要小瞧他,他的袖子里有数个红包,会在需要的时候像变魔术一样地被掏出来,送到该送的人的手上。
现在,这个男子就很恭敬地递出一个做工相当能看的红包给眼前的女子。
女子已经不能被称为“小娘子”了,即使保养得很不坏,肤质比下田劳作的农家女好上太多,脸上的肃穆也看得出不是十几岁的青chūn少女了——却还梳着未嫁女的发髻。与男子相反,女子上身绸衣下身罗裙,簪珥俱全。微微一福:“原来是阚郎君。”标准的动作,轻柔的声音,不紧不慢的语束显示出了良好的修养。
女子身边的一个梳着双鬟的小侍女接过了红包,女子轻声道:“阚郎君太客气了。”
“不成敬意、不成敬意。”阚霖口上说着客套话,心中却是一叹,早在几年前他就动过心思为胞弟迎娶眼前这个人的,无奈人家根本不答应。是啊,韩国夫人的贴身侍女,gān嘛非要嫁到商人家呢?
“不知阚郎君此来所为何事?”阿肖的声调仍然平平,没有任何波澜。
阚霖道:“夏季已至,准备了些许小物件儿,供郎君、夫人清赏。”他是来送每季保护费的。当时只是因为无力抱住京城最粗的大腿,不得已曲线救国,现在看来在阚霖三十几年的生命中,做过的最划算的一笔买卖就是这个了,自然不能忘了jiāo钱。
阿肖郑重地接过了阚霖递过来的礼品清单,也是客套了两句。阚霖与她你来我往地寒暄完,又从袖子里摸出了一个扁平的长方形匣子,阿肖眼角一抽,这货练过“袖里乾坤”吗?
与往常不同,阚霖这回亲自打开了匣子递到阿肖面前:“南来北往进货的时候偶然看到了这个,看起来不像是夫人家内坊的东西……”
阿肖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惊讶,这匣子里放着的分明是一块巴掌大的玻璃!从成色上看,不如家内坊出产的晶莹透明中间有小气泡,也不够那么平整表面略有些纹儿,可它还是一片玻璃。这种东西如果是在家内坊是要被销毁重做的。
“阚郎君从哪里得到这个的?”阿肖的语气带着一丝郑重。
知道自己可能做对了的阚霖没有卖关子地道:“这个只是个样子,是从南平那里流出来的,南平附近不少中等人家也愿意用这个。这种玻璃块儿小,成色也不够好,比京城的好玻璃要便宜些。京城流出来的好玻璃量又少,小地方的人便用这等便宜货。听说是南平郡王的产业。既叫小人遇上了,总没有不报给夫人的道理。”
阿肖皱了下眉头:“阚郎君有心了,少坐用茶。”招呼侍女们上茶。
阚霖客气地道:“小娘子有事自去忙。”qíng知等一会儿或许还有问话,也就不如以前那样示好之后就赶紧走,免得惹人生厌。坐下来之后,他才有心qíng悄悄打量这间小花厅,三间屋,修饰整洁,透明的玻璃窗挂上纱帘。在玻璃窗流行之前,哪怕是在大正宫里也是没有窗帘这种东西的,人们用各式的珠帘、纱帘来作隔断,却不须要用来挡光——在采光条件不怎么样的年代,研究透光还来不及呢。
“光这些窗子就值上千贯。”评估完屋子的价值,对狗大户各种羡慕嫉妒之后,阚霖又叹息了。并不是所有的权贵人家都是有钱的,他们也要依靠商人,对商人还算客气的,懂事的商人不用多久就能登堂入室与主人见上短暂的一面。不幸的是他投靠的这个靠山点子很硬不假,却是这个国家最不缺钱的人。今天若非他提供了玻璃的qíng报,恐怕还不能在这间小花厅呆这么长呢。
打量完毕,阚霖寻思着,这一回韩国夫人会不会有所表示呢?努力平静着qíng绪等结果。
阿肖尽可能快地向郑琰报告了这一不幸的消息:“娘子,有事儿了。”
郑琰正被她三个看起来比这个年龄段的同等条件下的男孩儿略小一点,却已经养得挺健康了的儿子折磨着。小东西们比起条件不太好的普通百姓家的小孩子已经不显得有什么不足之处了,皮肤也更白嫩,就目前来看,大脑发育得比所有同龄人都qiáng,这仨货已经学会通力合作了!
他们正在废话的时候,jīng力旺盛得一点也不像早产儿,更可怕的是卖萌也是组团来了!一个拉着郑琰的手晃来晃去:“阿娘,我要上学。”另一个抱着郑琰的胳膊:“阿娘,好想阿姐。”另一个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郑琰:“阿娘,我们很乖,要去看阿兄。”
一岁半的小朋友如此聪敏好学是不是诡异了一点儿?如果大家知道他们这只是在依葫芦画瓢就不会这么惊讶了。
这完全是别人在他们耳朵边儿念叨的结果,从池脩之“长大了送你们去上学”开始,到池chūn华“学堂可好玩儿了,来上学我护着你们”到池宪“有很多小同学玩哟”对三个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小朋友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现在他们的反应完全是巴甫洛夫式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我想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