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便宜外孙和曾孙子在眼前作伴,老太太午饭也多吃了半碗,还留两个孩子在屋里睡中觉,用不着小姑娘们作陪,宜君窜唆着霍漪与范小姐到花园里去,惜君自然要跟上,荆氏舍不得儿子,却被老太太一句“有我老婆子看着,你还不放心?”bī得不得不随小姑子们一起去了。
小姐们一时兴起,倒是容易,却苦了服侍的丫头们。chūn瑛与月牙儿、雕栏等数人不得不赶在小姐们到达前,先一步跑到花园的一处亭子处,匆匆将周围打扫gān净,又点了香炉,煮了茶,折了新鲜花儿cha了瓶,摆了文房、棋盘、琴案、圆凳、绣架等物,预备小姐们用得上。刚做完这一切,霍漪等人便到了,chūn瑛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就要急急与月牙儿分别跑去茶房与厨房拿了果盘点心,送回来摆上。
看着这些千金小姐们悠悠闲闲地喝茶嗑瓜子聊天,二小姐宜君还要嫌弃果盘里的果子洗得不够gān净,看起来不够清新诱人,chūn瑛就忍不住腹诽:谁说做丫环轻松?从老太太的院子到花园,才隔了几百米,她们几个用最快速度跑过来又准备了这么多东西,已经很辛苦了,还要挑剔果子不够好看,太过分了吧?!那又不是她洗的!
还好宜君只是埋怨了两句,便与范熙如聊起天来,霍漪见荆氏有些走神,料想她是没心思玩的,便邀请惜君手谈几局,荆氏坐了一会儿,觉得无聊,只得坐到花丛边,叫青柠回院拿了针线来,给儿子绣夏天穿的红肚兜。
气氛看起来似乎很平静,几个丫环给自家小姐奶奶轻轻打着扇子,chūn瑛给香炉续上一支香,心中微微松了口气,困意便涌上来了。
谁知没过多久,她就被宜君和范熙如的吵声惊得完全清醒过来。她们正在谈起后者上京时看到的运河岸上景致,提到一位宋代诗人的诗,对其中一首的解释有了不同的看法,又彼此不服,结果越吵越厉害。
荆氏只得起身去劝道:“不过是些小事,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也是寻常,姐妹们还当和气相处为佳。”
范熙如乖乖地应了“是”,又对宜君说:“我不跟你吵了,你说是怎样就怎样吧。”宜君去恼了:“分明是你说错了,瞧你这语气,分明是说你在让我!我不服!”回身拉住霍漪:“表姐,你读的书最多,最有学问,你来评评理!”
霍漪见火烧到自己身上,也是无奈,只得道:“我记得曾看过一本书,上头有解析此诗的,只是具体写的是什么,我却忘了。”宜君瞪大了眼:“我不信!表姐记xing这样好,怎会不记得?!”霍漪很是为难,若是直接说出来,反倒叫表妹丢面子了……
chūn瑛心中一动,笑道:“二小姐,我们小姐记xing虽好,也不能过目不忘,何况这样的诗词析义,只需看明白就好,哪有人会一字一句背下来的?若二小姐想知道,不如到外书房去寻去那本书来,自然就一清二楚了。”
宜君大喜:“这话不错!那书在哪儿?你快去取了来!”
chūn瑛哑然失笑:“二小姐,这一时半会儿的,你叫我上哪儿去找?前头外书房藏书的屋子,可足足有四间呢!”
宜君张张嘴,郁闷地沉默下来,范熙如笑道:“算了,二表妹,我便让你这一回,如何?”雕栏笑着cha嘴道:“小姐,你怎能这样说?表小姐又该生气了。”宜君果然生气了,跺脚道:“chūn瑛快去取书来!一定要找到为止!几时找到,就几时送来给我!”
chūn瑛看了霍漪一眼,后者无奈地点点头,她便摆出一副“自认倒霉”的脸,屈身行礼退下,急步往前院方向走。
沿着从前竹梦山庄旧址旁的小路,拐上通往厨房的夹道,中途折回外院,穿过仪门,便是外书房附近了。距离那排乌瓦粉墙的房子越近,chūn瑛的心便跳得有些快。
自从上回与周念匆匆见过一面,她已经有一个月没见过他了,也不知道他近况如何。说起来,这几年里,每次隔了一段较长时间没见他,再见时总是遇上他有些小烦恼,或是生了病,或是扯坏了衣裳,或是过于劳累以至于脸色发白,希望这回没事才好。
匆匆加紧两步,她忽然停下。
她怎么忽然对周念的事上心起来?不行,要稳住!
chūn瑛深呼吸一口气,低头避过迎面走来的一个清客,无视他脸上的诧异之色,走进书房,抬头便看到小遥正往外走。
小遥见了她,有些吃惊:“怎么是你?来做什么?”chūn瑛低头道:“内院的主子差我来找一本书。”小遥“哦”了一句,指了指屋里:“你自己去吧,你识字是不是?我正忙呢,周爷不知去哪儿了,真叫人着急!”说罢便抬脚出去了。
周念不见了?!chūn瑛心头闪过一丝失望,肩膀都垮了下来,有气无力地往里屋走。
这里四间房是打通的,空间很大,但为了防尘,长年关着窗户,光线有些昏暗。每间屋子都分两排放着八个大书架,分门别类地放着不同的书籍。chūn瑛很快找到了诗词类,正要一本本看去,却隐约听到里面传来哽咽声。她细细一听,觉得有几分象是周念的声音,吃了一惊,忙寻声摸去,一转角,果然看到周念伏在两个书架之间的角落里,默默流着眼泪。
她忽然觉得有些心酸:“念哥儿,你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伤心的事?”
周念咋一听到声音,吃了一惊,抬袖抹了抹脸,转过头来,见是chūn瑛,微微笑道:“原来是chūn儿呀。”
chūn瑛上前两步:“出什么事了?你为什么伤心?”
周念淡淡笑道:“我不是伤心,反而是太开心了,我……”顿了顿,“我舅舅家的案子……结了……无罪……他家平反了……”
chūn瑛马上反应过来,周念舅舅的案子平了反,那是不是代表着,周家的案子也能平反了呢?!
第四卷 淑女 第一百九十章 午后书香(下)
周家平反意味着周念将会恢复身份,而他当年许下的诺言也能兑现了。
chūn瑛脑中闪过这个念头,脸上便浮现出狂喜:“真的?!那你们家也很快就会平反了吧?!”忽然发现自己有些失态,忙收敛了几分,补充一句:“那真是太好了!熬了这么多年,真不容易……”她觉得喉咙有些哽住了,心头忽然发酸。
周念本来已恢复了平静,听了她后面那句话,眼圈又红了:“是呀……真不容易……我也曾失望、绝望,觉得这辈子再无指望了,只求能安安静静度过余生,哪里想到,还能有这么一天……虽然早就知道此案平反在即,但真听到判书下来时,还是忍不住……”他停了口,背过身对着墙,好一会儿才转回来,微笑道:“一时激动,失礼了,你别见笑。”
chūn瑛视野有些模糊,闻言忙摇摇头,背过身迅速拿袖子去抹。周念见了,心中微微有些感到:虽然侯爷和李攸都会为这个消息而高兴,但其中未尝没有夹杂着别的原因,单纯地为他喜极而泣的,恐怕就只有chūn瑛了吧?
chūn瑛哪里知道他在心里如此高看自己,待转回头时,已重新换上了笑容,道:“我要向你说声恭喜了,既然你舅舅的案子翻案成功,那接下来就是周家的案子了吧?想来时间不会太久了。”
周念点点头:“估计就是三五个月的功夫,长则一年,证据状纸都整理好了,各处细节也都仔细推敲过,类似的案子大理寺已经审过好几个,我们家的案子与那些相比,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审起来想必会很顺利。况且先前的案子之所以拖得久,是因为梁派官员从中破坏的缘故,如今他们自顾不暇,哪里还有jīng神来管我们?”
chūn瑛听了心中暗暗欢喜:“那就太好了!我听说梁太师因为在朝廷上处境很不好,催着要把他小女儿和二少爷的婚事办了呢,只是侯爷还没发话,如今是轮到侯府拖延了。照这么看,那些人蹦跶不了多级啦!”
周念笑了:“眼下说这话,还太早了,接下来要更小心谨慎才是呢,这是仅有的一次机会。”
chūn瑛连连点头:“没错没错,一定要谨慎再谨慎,绝不能犯一点差错!”她深呼吸一口气,笑问:“念哥儿,我记得你舅舅家的表兄弟姐妹是被流放到岭南了是不是?既然翻了案,那就得接他们回来了吧?”
“是,攸哥儿已经派人去了。”周念神色有些惭愧,“不知他们这些年受了多少苦,希望回京后,他们可以过得好些。只可惜我如今什么也不能做,只能托付给侯爷和攸哥父子,心中着实有愧。”
chūn瑛忙道:“你不必太伤感了,其实你有很多事可以做啊。”见周念困惑地望向自己,便解说道:“三少爷派人去岭南接人,这个你帮不上忙,就安心等待吧。但你表兄弟姐妹们进京后,要怎么生活,你总可以筹划一二吧?既然是平反了,那家产、房屋什么的,当初充公的东西,会不会发还?发还多少?够不够生活?其实我觉得就算房子还回来了,隔了这么多年,也不能住人了,得好好整理。服侍的人,即使不用多,也要两三个的。从岭南到京城,恐怕得走上一个月呢,这世间够你忙了吧?更何况你还有自家案子要顾呢。”
见周念恍然大悟,她又笑着补充道:“我记得你以前提过,有个家人在出事前放出去了,带走了一点产业,这些年你可有跟他保持联系?现在已经可以找他了吧?你如今虽未平反,但顶着侯府的名头,大可以大大方方地出门去寻亲访友,别总象以前那样,缩在府里。梁太师那边的人,如今哪里还有空来寻你的晦气?”
周念哑然失笑:“这话倒也有理,只是我习惯了避着外人,便一……”
“避得了一时,还能避得了一世?”chūn瑛不赞同地道,“念哥儿,你以后平反了,也要出门见人的,只怕还要考科举做官,趁现在习惯一下也好,如果担心会有人找碴,可以叫三清陪你,不然就跟三少爷结伴出门。案子平反是很重要,但也该考虑一下平反以后的事了。虽然我知道侯爷一定不会亏待你,但总是靠侯府帮忙,你心里也很不安吧?有些事能自己做的,就不必劳累别人了。比如你以后的生活,住的房子,还有使唤的人手,如果小庄上能解决一部分,不是更好吗?而且,不管侯爷怎么热心,你若想重振家声,还要靠苦读书去参加科考吧?”
这些话,要是当着第三人的面,她是绝不会说出口的。以她现在的身份,这样的话已可以称得上“不分尊卑”甚至有些“背主”的意思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Loeva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