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里_Loeva【完结】(345)

阅读记录

  在这种qíng况下,她现在如果在苏州周边比较理想的地区买下固定资产,一定会有不错的升值空间。这种资产,可以是房屋、店铺,也可以是田地。根据她打听到了物价,这里的田地,一般的也就四五两银子一亩,比京城要便宜多了,上好水田,也就是六到八两,若是偏远些的乡村,价格只怕还要再低些。而且这里的粮食是一年两收,种瓜果蔬菜,气候也相宜,种棉花,更不愁出路。加这里河网密布,湖泊也不少,想要搞搞养殖业还是很方便的。再想到在胡飞田庄入口附近住的那家婆媳,结合自己在那一带听来的八卦,原来江南妇女,不论贫富,基本都是会织布的,每人一天织的量,就足够养活自己了。照这么说,如果她组织一个织布工场,又或是从普通民众手里收购布匹拿到别处去卖,也不是难事。听说下南洋的船队,每年都要收购大批丝织品的,有候府的关系,说不定这又是一条路。这么想来,江南竟是处处商机!

  chūn瑛更兴奋了,忙将想要的东西一条一条写下来,逐一斟酌,又填补了漏dòng,估算了成本,再想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方法,方才稍稍平静下来,松了口气,将纸小心地收好。

  这时候,他们暂居的这处宅子里,李家的人已经开始打包行李了,只等大少爷李敬办好事,就可以坐船回京,也有人跑出去见识江南繁华,给家人买礼物,或是象路有贵那样,采买些许货物回京脱手,好赚几两零花钱。

  另一方面,李叙料理好家事,也开始收拾行囊。他打算搭顺风船回京,好去面对一向面和心不和的嫡母和嫡史,只是心里始终有些忐忑不安。他虽然不想花钱,但他在族中人微言轻,哪能拒绝得了呢?终究还是献一笔钱上去的,往好的方面想,有一位做官的兄长,他们一家也有一个依仗。

  李叙妻子见他面带忧色,也知道他在烦恼什么,便跟着唉声叹气,chūn瑛见了,问是怎么回事,听说了缘故后,忽然想到,自己一家在本地真的是举目无亲,如果真想在江南落脚,始终还是要有几个相熟的人家帮衬才好。胡飞还没回来,李叙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于是她笑着对李叙的妻子道“叙少奶奶,叙少爷既回了京,也该到各处长辈那里请个安问个好儿,东府一家子,都在江南住过几年,二老太太倒罢了,只是念着这里的酱菜,香醋什么的,少爷小姐们却早习惯了这里的吃食,即便回了京,也仍旧沿用江南的东西。若叙少爷能给他们说说如今江南的新闻,再捎几样江南风物,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李叙妻子有些惊讶,想了想,笑道“这事儿倒容易,你就能给他们说了。”

  “我说的只有这几日的风景,可这几年的事,我却一无所知,自然比不得叙少爷与少奶奶在苏州住了好几年。”

  李叙妻子想想也是,便笑着应了下来。待回家跟丈夫一说,李叙便道“她这是在提醒我,母亲与大哥为何能在族中压我一头?不就是因为他们与侯府关系近么,大哥还有个妾是侯府老太太从前的大丫头么?如今东府起来了,他家之前长年在外,跟我们不熟,跟大哥他们也不熟,正好借了这个机会跟他们好好亲近亲近,有了东府做靠山,就算母亲bī我拿银子,也不敢做得太过了。”

  李叙妻子忙道“既然如此,我索xing跟你一起回去!东府里,无论是你的叔祖母还是你婶娘,你都不好跟她们直接说话,我们女人却没这个忌讳。”

  夫妻俩便就此收拾起来。还没忘送chūn瑛一份谢礼,chūn瑛却有些沮丧,为什么两口子都要走呢?留一个也好啊……这下胡飞的庄子怎么办?!

  过了七八天,李敬已经采买到足够的货物,该上船了,行李也都备好了,如今只等人齐,就能开拔回京。

  可是,路有贵还没回来。

  chūn瑛有些着急了,江南再好,也是陌生地方,指不定有什么宵小之辈盯上了父亲,万一有个好歹可怎么办?

  幸好,路有贵第十天赶了回来,还带着一百多匹布各色绸缎,外加两百匹松江布,其它的诸如嘉兴产的素绸,花绸,绫地花绸,轻光王店绸,璞绸,湖州产的直纱,花纱,夹织纱,包头纱,还有苏州本地主的花罗,素罗,刀罗,河西罗,秋罗等等,甚至还有四匹妆花缎,林林总总,装了有五六车。

  chūn瑛看得眼都直了,悄悄拉过父亲,“怎么这样多?难不成你把银子都花光了?可就算花光了,也未必能把这么多粒子买下来吧?”

  路有贵没说什么,只是道“只是恰好遇上了。”

  直到回到自己的房间,他才对chūn瑛道“我在周边逛了一圈,果然见到几家牙行,专做这丝绸布料的生意,跟随我在京中做的差不多,只是他们本钱大些,要的粒子也多。我原在松江贩了一批上好的标布,船才离了松江不久,中午在一个小镇上吃饭,吃完就有人来找我谈买布的事了,我见他出的价不低,二话不说就全部卖给了他,立刻回松江,又贩了一批。后来买了绸缎,也是这么做,结果这几天里,我就赚下几十两银子,因是在江南转的手,给钱不如京里高,我便索xing多买了一些,运回京去,卖给各大绸缎铺子,光是木家小子的店,就能收去一半!这回来江南,果然是来对了!”

  chūn瑛听得高兴,忙道“照这么说,江南果然比京里容易讨生活!”

  路有贵点点头,眉间也有几分得意。但又带了几分不甘心,“可惜了……你可记得伍笛这个人?”

  chūn瑛点点头,“江南的布商,长得黑黑的,是不是?他家好像就是在松江一带。”

  “没错,我偶尔遇上了他,才知道他父亲病了几年,熬不住,已于上月末去了,临终前吩咐他回宣城继承祖业。因此他这几日正寻人接手他的铺子和货物。他卖得急,价钱也压得低,总共二三万匹布,都是飞花,尤其一等的,算起来居然只要八分银子一匹!”

  chūn瑛吃了一惊心中一算叫道“那爹还等什么?!为何不快买下来?!哪怕是几百匹也好!若仍旧是这个价钱,我们每匹都能净赚七八分银子呢!哪里找这么好的买卖?!几乎算是半价了!”

  路有贵无奈地叹了口气,“本来,哪怕是量少些价高些,也是极划算的,偏偏这些布如今在别处仓房时放着,要等运过来,少说也要三四天功夫,我想着这里说不定争着要走了,自己的本钱又不多,方才忍痛弃了。”

  chūn瑛咬咬唇,“爹手头的银子,够买下多少?”

  “不过是几百匹,因是布,不比绸缎值钱。”

  “他的布匹成色如何?记得他以前运货到京里卖,有些布已经泡过水,他也照卖不误的。”

  “这倒不会,我看过一些,都是上好的,哪怕坏了一点,这个价钱也不错了,真要买时,自然要一一验过。”路有贵抬眼望女儿,“怎么了?”

  “爹。”chūn瑛凑近了父亲,“不如……咱们就买下吧?!既是好布,在苏州转手出去也行的。咱们用不着一次买下,分批买,挑好的买,一批一批地卖,若是那伍笛使诈,咱们也不会亏太多。”

  路有贵皱眉“只怕他等不得,再说,大少爷方才已经发了话,明日就得走了。”

  chūn瑛深吸一口气,冲父亲笑了笑“我留下来。”

  路有贵怔住了,chūn瑛上前一步,:“我留下来,这些生意我都做过,布料我也熟,伍笛我也见过,爹留墨涵给我做帮手,又有荷嫂照应着,我在这里不会有问题的,等把布收进来,我马上就去联系买家,哪怕是少嫌一些,也会尽早转手出去。等父亲回京,把货都脱手了,再回来时,我这里也已经赚得不少了。”

  “你一个女孩儿家……”

  “我虽是女孩儿家,但我能做的。”chūn瑛望着父亲“这些难不倒我的,您是知道的。”

  路有贵沉默了,他是知道,只是……

  “再说……”chūn瑛咬咬牙,“我在这里,还可以帮着照应小飞哥的庄子,离港口近了,他的消息也容易打听,爹,若我这么远跑过来,只是为了把小飞哥的哥哥赶走,也未免太不划算了。您既然知道牙行的发展前景好,想必也有这个意思吧?索xing……咱们就此走出第一步吧!”

  第三百三十一章 路家牙行

  路有贵最终还是被女儿说服了。他将手上的绸缎中,一部分质量略次的转手出去,卖得五十多两银子,又向大少爷李敬借了一百两,连同先前进货时剩下的三四十两碎银一并jiāo给了女儿,嘱咐了墨涵与荷嫂半日,才对chūn瑛道:“为父知道你从前跟胡小哥一同在外讨生活,又在东府跟着二老太太、二太太见了些世面,颇练了些胆气出来,只是江南不同京城,你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又是女孩儿家,万事当小心谨慎,别以为自己聪明过人,便不把旁人放在眼中。”

  chūn烘知道他的话是忠告,郑重应下:“爹放心吧,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路有贵哪能就此放心:“钱财要小心存放,不要轻易jiāo到他人手上。墨涵虽好,你也要记着男女有别,住的地方……还走到外头赁吧,宁可多花些银子,也别亏待了自己。让荷嫂陪你住,别叫人说闲话。墨涵虽是胡小哥从前的书僮,毕竟是年轻男子。”

  chūn瑛张张嘴,无奈地点了点头。

  路有贵想了想,又道:“若真有麻烦缠身,叙少爷夫妻不在,你可以去荆家求助,或是找慧君小姐。前些日子办喜事,这两家的人你也认得几个,若事qíng紧急,倒也可试一试的。”

  chūn瑛道:“这个我知道,他们两家的地址我已经记下了,说不定还能向他们兜售我们的料子呢。还有……如果真遇到了无法决断的事,我就去常熟小飞哥的庄子上找他家管家请教,我看那位张爷爷是个老到的人,又……不是外人。”

  路有贵抿抿唇,点头“嗯”了一声。

  第二天,chūn瑛便送父亲上了回京的船。李敬虽然不明白路家为何要将女儿留在此处,但还是托了岳家照看,甚至提议chūn瑛搬到荆家宅子去住。chūn瑛婉拒了,她跟荆家没关系,算起来是他们家女婿的管家的侄女儿,住到他们家,算是什么身份?

  回到苏州城内,她首先派墨涵出去打听了房屋出租的行qíng,便在城门附近临近河道的地方,租下了一个两进小院,租期为三个月。这小院前头是墨涵住着,正厅收拾出来备做接待客人的地方,chūn瑛则带着荷嫂住在后院的小楼上,楼下房间可做货仓。这宅子虽然有些旧,但胜在小巧清雅,后院还有几棵高大的树木,夏天住着很是清凉,尽管不如京城的四合院宽敞,却还算舒适。

52书库推荐浏览: Loeva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