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纪事_方芳【完结+番外】(74)

阅读记录

  后方安定了,前方才能义无反顾的做事qíng。

  有了陆平安的加入,接下来的日子李老爷子的小院里时常传来欢声笑语。

  陆平安是个聪明的小孩,懂得察言观色,每每做坏事,都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等被人发现了则是一脸无辜,好像做坏事是他迫不得已。

  席云梅见李香露每天都看很多书籍,竟然还有纯外文版外文书籍,也是一惊。

  她和李香露的jiāo往还是在陆续来往的信里熟悉起来的,首先这姑娘的字体特别漂亮,不像一般女孩子娟秀,反而笔锋嶙峋,每一笔都有棱角,很有个xing。

  再来就是谈吐,对一些事qíng的看法,有着不像她这个年纪的成熟和见识。

  这也是席云梅这样的人能喜欢上李香露的原因,不论男女jiāo往的首要前提就是能聊得来,如果jī同鸭讲那在一起可就没意思了。

  可是她没想到这姑娘竟然能阅读纯英文的书籍,放下那本外文书籍,拿起另外一个满是笔记的练习册看了起来,看着上面熟悉的笔记,她确信这就是李香露本人的写的。

  不由得好奇的问了下:“香香,你看这些gān嘛?”

  李香露瞟了眼,那是一本兰爷爷孙子找来的英语阅读练习,“恩,做英语题啊。”

  席云梅没好气的道:“我是问你gān嘛做?”

  李香露更加奇怪的:“为什么不做,爷爷说不管到什么国家都需要人才,大学早晚要招生的,我不早点准备怎么成。”虽然前世自己可是英语六级,还学了小语种,可是这个时代到底考什么她可没把握。

  席云梅微愣了片刻,看了下李香露一箱子的书籍,竟然全都是高中的习题册,一整套的,还有一大堆的课外练习,自己高中毕业的,没有上大学,如果真的招生了自己如今是陆家的儿媳妇,为了能和陆逊长久的走在一起,她一定要读大学的,到时候孩子也大了,婆婆可以帮着带。

  想到这里,席云梅决定和李香露一起看书做题,可是她很快的发现,那里是一起做,几乎都是她在做,李香露在一边讲了。

  而周末回来的秦臻也要拿出一大堆的习题问李香露。

  十月,四个人帮助会倒台了。

  所有人在屋里都开始偷偷地欢庆了起来,李香露知道改变历史的一刻要到来了。

  十月的关中已经冷了起来,李家村生产队的收割已经结束了,今年的雨水不错,收成也很好。

  而陆平安这个捣蛋孩子一刻都不停闲,赶了一圈鸭子,把鸭子弄得jī飞狗跳之后就跑到李香露跟前来了,李香露给擦了汗,然后偷偷的拿出一片薯片塞在他嘴里。

  ‘咔哧咔哧’一片吃完了,两人对望一眼,得意的一笑,这是两人共同的秘密,总是一起偷吃一些东西。

  席云梅在灶房的桌子上做题,李老爷子在摆弄收音机,李香露给陆平安洗了下手脸就把他领进来坐在饭桌上了。

  今天中午要做鱼,是秦曦昨天回来钓的,今天礼拜天,秦臻休息,回来了,中午做点好的。

  钓了四条鲤鱼,李香露决定切成段烩上,然后在和点面,到时候在汤里下点面,到时候面片味道绝对比鱼还要好吃了。

  席云梅看了会一抬头就看到儿子安静的坐在旁边玩手里的木头手枪,这还是秦臻前阵子闲了给他削的,看到儿子嘴角有一些碎渣,疑惑的伸手过一擦,问道:“平安,你吃的什么啊?”

  陆平安是个十分聪慧的孩子,一听这话惊恐的就用手把嘴巴捂上了,小脑袋摇晃的和拨làng鼓似得。

  席云梅愣了下忽然笑了:“你和姨姨又偷吃东西了?”

  陆平安的眼睛瞪的圆滚滚的,赶紧又摇摇头,一副他不知道的样子。

  把鱼烩在锅里之后李香露这才过来,见陆平安小朋友一脸焦急的看着自己就笑着问:“怎么了,平安,又调皮了。”

  陆平安看了眼妈妈,又看看姨姨,小嘴巴噘了起来。

  李香露一问才知道原来事席云梅看到儿子嘴角的薯片渣了,面不改色的撒谎道:“哎呦,云梅姐,我和平安偷吃点东西都能被你发现,你可真够厉害的啊。”

  席云梅就知道是这样,有些没好气的道:“你们两就不能正大光明的吃么,又没人抢。”

  李香露得意的道:“偷着吃香。”

  虽然四人个帮助会粉碎了,可是局势还是不够稳定,老爷子暗示是大家正在站队,等站好队了,一切就都会好起来。

  而秦叔在北京也很久不给秦曦来信了,秦曦在县里用电话倒是联系过,知道人都挺好的,就是局势有些乱,秦家大伯早在五月就回到泽北省去了,秦淼则是开chūn就回到了集水,可是李香露则表示从来没见过那个秦淼。

  秦曦则嗤笑起来,是没见到本人,可是她做下的事qíng一件都不少,他们从上海回来就被举报了,这件事后面就有秦淼和李建文的影子,而后来李建文设计去堵李香露这件事qíng还是和秦淼有丝丝的瓜葛,就连徐五被徐家夫妻接走都和秦淼有关系,她人是没出现在大家眼前,可是掺和的时间是一件都不少。

  ☆、123 抢月票420加更

  四个人帮助会倒台之后,全国各地都开始了一股子平反热cháo,在牛棚接受改造的很多知识分子在写了材料上去之后大多被平反了。

  一拨人被平反一拨人就会下台,这是新旧的jiāo替。

  过年前陆逊来了一趟县里,此时李家爷孙和秦家兄弟两,还有席云梅,加上陆平安小朋友大家都已经搬到了县城的房子了。

  入冬之后,三个人的粮食不好拿,李爷爷当即拍板住到县里去,他觉得此刻回到县里是安全的。

  县里的院子和李家村一样,是个小院子,李爷爷是一个套间,李香露是一个单间,五个大人,一个小孩住进去一点都不拥挤,每日里还热闹得很。

  李大福为了讨好李怀仁,让队里的骡车帮着送了几趟东西,把两家人自留地收获的白菜土豆萝卜,还有秦曦他们分到的粮食都送来了。

  这下吃喝不愁了,加上去年两年攒下来的煤球,还有拉过来的一些粗柴倒是一点不怕天气变冷不够烧。

  陆逊来的时候已经腊月十七了,这会虽然距离过年还早,但是李香露却已经把一些分给秦曦的一些猪ròu,还有钓到的一些大糙鱼阉了挂在灶房外面的晾起来了,打算留着过年吃。

  陆逊不是空手来的,带了四个大包,里面有给妻子和孩子的衣服,还有给李家爷孙的礼物,还有给秦家兄弟两的。

  李香露看到陆逊来了就知道席云梅要走了,有些不舍来,说起来他们也相处好几个月了,尤其是对陆平安她实在是舍不得,这孩子晚上和个小火炉似得,半夜炕凉了,她就抱着小家伙睡,一会就暖和了。

  舍不得也不能qiáng留人家不是,李香露热qíng地招待了陆逊,当天就准备了关中人最爱吃的臊子面,又炒了两个菜,烧了一条鱼,大家开心之余都喝了一点酒。

  晚上的时候,席云梅从那一堆东西里,拿出来一件驼色的羊毛大衣,很漂亮的双排扣,递了过去道:“试试,这是你姐夫在华侨商店买的,知道你不喜欢大红大紫的,我让给买个别的颜色,没想到他眼光还不错,驼色穿着气质好。”

  李香露接过来比了比,还真是,还有腰翘呢,臭不要脸的道:“是我本来就气质好,好么?”

  席云梅已经习惯了表面乖巧可爱,私底下经常无赖的李香露了,笑着摇摇头道:“好,你腹有诗书气自华!”

  送给李香露的还有一双带着小根的圆头皮鞋,是如今最流行的样式了,李香露穿上在炕上走了一圈,这时候的皮鞋正好啊,纯牛皮的,头层好皮子啊,哪像后世,也不知道剥几层呢。

  席云梅又把另外给李爷爷的呢子中山装,一双皮鞋都给李香露了,让她收拾好,秦家兄弟两则是每人一只派克的钢笔,不是什么huáng金啊,铂金的,而是jīng英款式的,是派克75年推出的一款,书写特别流畅,李香露看了下下面的发票每一只十五块,算是很不错的礼物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待了三天已经是极限了,陆逊带着妻儿上了专门送他们到省里的车子。

  李香露把自己做好的腊鱼装了十条进去,还有今年自留地中的玉米磨出来的粉装了十斤,像陆逊这样的家庭什么东西没有,买来的东西人家未必看得上,还不如准备点他们爱吃的,这些天李香露看到陆逊对她腌好的腊鱼十分感兴趣,于是就装了些,还有就是陆平安小朋友最爱吃李香露用玉米面做的发糕了,放点糖,放点大枣,一出锅这孩子就能吃一大块下去。

  带着依依不舍的心qíng李香露把人送走了,家里只是少了两个人却一下子冷清下来了,就连平时最嫌陆平安闹腾的秦臻也觉得家里好无聊啊。

  过年前,李香露拿着家里的各种票本和秦曦还有秦臻去抢了一次粮食。

  实在是只能用抢这个字形容了。

  凌晨四点,三个人就穿的厚厚的去县里粮食供应的地方排队了。

  头一天社区就通知,有一批富qiáng粉到了,先到先得,就是说排不上的只能买75的,如果连75的都没了,那就买玉米面吧,那个管够。

  秦臻去年的白面饺子是吃上瘾了,现在但凡家里吃饺子,非白面的不吃,买粮食他最积极了,去县里上了大半年的学,一下子窜高了十公分,已经一米七七了,原本矮胖的身材也变成高胖高胖了。

  而秦曦也长了点,足有一米八二的样子,而李香露自从长到一米六三就开始不长了,彻底停止了下来,倒是****发育蛮可观的,平原已经长成了小笼包子了,这样李香露稍微拾回了点自信心。

  黑漆漆的,没有一丝光亮,原本该是清冷的夜里却一点不冷清,很多人家已经起来了,带着买粮食酱油醋的家伙都出门了,深怕去晚了啥也没了。

  李香露排在了油盐酱醋这边,秦臻五大三粗的,直接就cha队到了买粮食的队伍去了,秦曦拿着麻袋去了一旁的领白菜和副食品的区域去了。

  带着个小马扎,李香露就在一群人后面坐了下来,实在是困得厉害。

  秦曦远远就看到了也不好说啥,这丫头什么时候都爱困的很,这冷天都能睡着,好在穿了李爷爷的一件军大衣,里面还有她自己的棉袄,倒也不怕着凉了。

  六点天亮的时候很多来排队的人都傻眼了,已经食品站的位置上已经拍了一条长龙,看着都是人啊,一个个不进后悔来晚了。

  终于八点半陆陆续续有人来上班了,副食品的大铁门被拉开了,大家都一拥而上,还有人想着趁乱cha个队,李香露前面一下子就钻进来了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等再次站好之后,李香露喊了声:“同志,麻烦你去后面排队!”

52书库推荐浏览: 方芳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