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明星_楼下赫本【完结】(958)

阅读记录

  这两天,从今年《高考作文满分合集》一上市,郭睿在上班路过新华书店的途中,都会停下来,来到书店打听一下这本合集的销量。

  销售人员对于郭睿的几次到来也很有印象,心里奇怪不已,不过他却并没有开口多问,因为每天郭睿来询问的时候,都会顺便购买一本书籍。

  反而对于他询问的那本高考作文合集,似乎并没有什么购买的欲望。

  这也是让销售人员感到奇怪的地方。

  郭睿询问过后,照例随便购买了一本国外名著后,就准备离开。

  正在这时,耳边传来一道诧异声:“郭睿?”

  郭睿回过头,就见一个身材瘦弱的跟麻杆一样的中年秃头男子,正一脸惊奇的看着自己。

  当看到自己转头,中年秃头男子脸上的惊奇便转瞬即逝,大笑道:“哎呦喂,还真是我的郭大总编!您怎么有闲情逸致来这儿陶冶情操来了?您这买的是什么书呀?我瞅瞅,嘿,《消失的乌托邦》,这可是俄罗斯大文豪的代表作,想不到郭大总编即便离开学校也保持着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

  郭睿听着眼前这人阴阳怪气的声音,内心有些厌恶。

  眼前这人叫常思林,是《新红学》杂志社的总编。

  和《当代文坛》一样,《新红学》同样是国内文学刊物当中销量排在前三的知名杂志读物品牌。

  《新红学》是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的大文学家胡希创办的刊物,原本是为了研究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而创办的存在,但经过数十年的停刊和再刊,时至今日,《新红学》虽然还是那个名字,但其实已经是表里不一,关于《红楼梦》的文学研究,在每一次的新刊内容更新当中,都仅仅只是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板块。

  全刊九成九以上的内容,都是在紧跟时代发展,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变成了一本大型连载原创文学刊物。

  而让两家总编互相看不顺眼的原因,其实最主要还是在销量方面。

  《新红学》虽然是老字号,但《当代文坛》却是后来居上。

  长久后浪推前浪,在短短四年时间不到,《当代文坛》的销量和影响力,就已经隐隐压过《新红学》一头。

  但这也并不绝对。

  因为两家的刊物质量相当,销售渠道数量相当,并无多大的差别,所以在销量上,两家可以说是风水轮流转,任何一方约到质量顶尖的稿子,基本上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并不是说谁就一定能真正的压过谁。

  而在三大文刊当中,排在《当代文坛》与《新红学》之上的,则是销量最多,也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原创文学刊物——《萌芽》。

  《萌芽》杂志从五六十年代创刊之时,到进入八十年代中期,其销量一直都是毫无起色,甚至有很多年,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造成几度停刊。

  但自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当《萌芽》拉到一笔投资之后,杂志社便开始实现战略转型,在全国各地投入大批资金,以培养青年文学人才为己任,在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群体当中,进行广撒网似的的收稿。

  于是,一个个万里挑一、天才横溢的少年作家一跃而起,自《萌芽》之上大放异彩。

  许多中学生的文章、小说在刊登之后,甚至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

  一时间,《萌芽》便成为了所有喜爱文学的少年人眼中必备的选项,人手一本《萌芽》,已经成为当代中学校园当中比较常见的一道靓丽风彩。

  郭睿创立《当代文坛》有很多契机在驱使,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在中学时期,满怀激情的他,投稿《萌芽》的时候,没有通过。

  没有通过!

  当时他就震惊了!

  ……

  第703章 竞争

  作为高中校园时最具文采的文学天才,郭睿的大作向来是班级里人人传阅的经典,骄傲的他自然不能接受被拒稿这个事实。

  而作为皇城根脚下一个铁打的富二代,这件事也成为了当时郭睿心中的一个小小的执念。

  这一次打击非常大,以至于他再也不敢向《萌芽》递稿。

  《萌芽》的稿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可观。

  但对于家境殷实的郭睿来说,却是不值一提。

  后来,在上了大学之后,这个小小的执念便开始发芽。

  于是,郭睿从家里获得一笔资金之后,便是一手打造出了《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在当时还只是一个校园文刊,默默无闻。

  而在经过郭睿的努力之后,这个大学生创办的校园文刊,逐渐开始红遍整个京大。

  之后没过多久,伴随着京大的影响力,顶着京大第一校刊名头的《当代文坛》,其销售点,也逐渐辐射到了周边的诸多高校,然后便是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

  最终,在经过四年的努力,原本一个小小的校园文刊,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内广大校园所有学生最喜欢的读物之一。

  虽然在销量上,《当代文坛》与《萌芽》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当初的执念,如今的《当代文坛》,已经成为了郭睿事业的起点和心头肉。

  所谓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利益。

  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斗争。

52书库推荐浏览: 楼下赫本 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