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镀金时代_黑色的单车【完结】(913)

阅读记录

  但有的人却注意到了一些个意外的细节,白老师呀,他刚刚好像打了一下章芷衣的屁屁……

  第436章 票房口碑双杀!

  12月12日,两片同时首映,本身就带着极强的互相较劲意味,再加上之前白实秋跟路玔隔空互喷,那就更是火上浇油。

  谁都在比较着《南京》与《告洋状》这两部电影。

  路玔的大作首映式是先搞起来的,当然的,电影也就当先面世,这叫做先下手为强,他的电影先出来,那自然的影评人的文章也会先出来,甚至有不少水军都老早备好了稿子。

  先来一波口碑轰炸,带起一个节奏来,《南京》是好片,这个印象形成之后,那么就会自然产生对《告洋状》的舆论压制,如此就可以在首日票房,也就是最为直接的零点场中占得先机。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作战方案,也是非常可行的,要知道,现在的这两部片子,前面可都是有中影的字号,来头都是不小,多兰在排片方面,《告洋状》是比不过《南京》的,毕竟这部白实秋的新作太过仓促。

  那么一旦这个作战计划成功,就会很自然的影响之后的票房走势。

  就算是你白实秋拍的这部《告洋状》再怎么好,甚至后期的口碑出来了,许多人醒悟了,发现这部电影很好,但那个时候,票房上再怎么样也翻不过来了。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是白实秋他自己将首映式给安排在《南京》之后的,这简直是给了路玔方面一个绝佳的机会。

  按理来说,时间先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现在,两部片子针锋相对,架势摆的太足了。

  路玔方面的作战计划能不能得逞呢?

  不管怎么样,第一波水军枪手的文章已经是出去了,对着《南京》这部电影,就是一通狠吹。

  可是,让人非常意外,没多久,便出现了反转。

  头一波反转,是来自于只看了《南京》首映的国内影评人的。

  “不知所谓的大片……”

  “四个女人撑起的南京……这就是路玔想要表达的东西吧。”

  “这部电影应该叫做战争中的女人,或者来句大家都能听懂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又或者简单一些,就叫做慰安妇算了。”

  “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路玔导演会如此注重表现大屠杀中的日本人,特别是他们的痛苦……”

  影评人本身就要会骂,也得敢骂,当然了,他们也会收一些润笔费,行业公开的规则。但是,有些个片子,根本就是不敢收这个钱,因为不知道怎么吹嘛。

  路玔的这部电影,就出现了这个情况。

  而紧接着,当白实秋的《告洋状》在面世之后,有戏网上就出现了不少的文章。

  一般来说,影评人会等一等,但是现在,他们的动作快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影迷知道买票之前去看看影评,现在网络已经很发达了,手机都能上网了,虽然大部分的手机上网还是WAP状态,那界面很难看,但是,能让自己少花冤枉钱,这还是挺不错的嘛。

  买电影票之前看看影评,这也就加快了影评人的生产速度,以及提高了影评人的收入。

  陆夫跟江小鱼,在看了《告洋状》之后,立马就找了个咖啡厅,抱着笔记本电脑就开始码字。

  实在是有太多想说的了。

  “在路玔的新作中,我看到了一个电影人想做创新的努力,但是,他的努力让人有打他的冲动……”陆夫一项文笔犀利,而他对《告洋状》的评价则是这样的。

  “什么叫创新?看了白实秋的最新大作《告洋状》,我才真正的明白创新二字!这部电影,我并不想多说,但又实在是必须要说,就只提一句吧,大家一定要来影院观看,一定要看下去,绝对值得票价!”

  这哪里是什么评论,干脆就是安利了。

  江小鱼还是给路玔留了些面子的,他谈了不少《南京》,其中说的最多的便是散乱二字,而对于白实秋的《告洋状》,他则是这样的。

  “谁说一个月就不能拍一部好电影呢?白实秋告诉我们,好电影,有时候不一定非要太长的时间,也许那些个时间都是磨洋工呢。白实秋用了一个月,他拿出了一部惊人的片子。”

  这两人,国内知名的影评人,实在是奶的太狠了。

  可这还不够,很快的,许多的门户网的娱乐版面上出现了章芷衣的消息。

  “师姐弟矛盾和解?”

  “在慰安妇这个话题面前,师姐弟的矛盾不在。”

  章芷衣在厕所里被抓的事情,就这样的发了,当然了,新闻里主要写的是《告洋状》的票房用途,还有她的捐款。

  慰安妇,这个元素便这样的暴露了。

  时间在流逝,至凌晨场之前,原本强大的《南京》口碑,已经发生了悄悄的转变。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用大数据的手段来监控一下这两部电影,就会很清楚,那接下来凌晨场两部电影的票房结果了。

  不过,现在这么干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

  路玔是个文质彬彬的人,他戴一个眼镜,样貌上在国内导演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当然了,这不能算一些个半路出家的演员,比如白实秋,他现在还主要是演戏为主,导演的名头一般不挂着。

52书库推荐浏览: 黑色的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