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很懵。
不都不一样吗?难道有哪家公司和因特尔完全一样?那就不是因特尔牛逼了,该是他牛逼了呀。
孙教授说:“你到底要问什么?哪里跟因特尔不一样?”
陈子迩讲:“就是芯片设计的源头、思路都不一样,您刚刚不讲了一个什么复杂指令集嘛?”
梁胜均搞硬件,他试探的说:“你是想说指令集上和因特尔有区别的公司?”
“对,耗能低点的。”
“明白了,精简指令集是吧?”
陈子迩一拍大腿,“就是这玩意儿。”
孙亚冠这才明了,“看来陈总并不是完全外行,CISC和RISC也全都知道的。”
娘咧,你这是啥意思?
“这个我回头再和你慢慢解释,其实谁都知道精简指令集是芯片设计技术的总方向,因为复杂指令集实在是有些天生的弱点,因特尔也想过走精简指令集的路,事实上他们选了两条都走,但在推向市场之后,基于精简指令集的80860处理器失败,基于复杂指令集的80486处理器获得成功,而至今为止,精简指令集依然没看到出头之日。”
陈子迩不了解这些公司的决策,他只知道,因特尔后来的市场地位的确受到了动摇,被来自英国的一家公司晃动了庞大的身躯。
“我之前有听人说过,英国是不是有个公司在走精简指令集这条路?”
梁胜均点头,“是有一家叫ARM的小公司在做,只不过与因特尔相比,那就是蚂蚁和大象。”
陈子迩的大脑一下子被‘ARM’这个名字打开了天地,对了,就是这家公司!
就是它,占据移动智能设备芯片绝大部分的市场!几乎所有的移动智能设备都是采用这家公司设计的芯片的!
“教授,胜均,我觉得盛世电子要朝着稍微不一样的方向走,我想把PC端的操作系统的大部分功能都在手机上得到实现,我知道有很多问题,很难,耗能的问题可能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但是这总比与微软竞争PC端的操作系统要更容易生存吧?”
孙教授懂他的意思,“耗能的问题,你是想通过精简指令集芯片来寻找方法。”
“还有电池本身的技术也在进步,我觉得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曾听人讲过……最成功的商人总是有种不知道从何而来的乐观。明明很难,但仍然不改坚持。”孙教授感叹道:“而且听你的这个设想,都让我想起了菲尔德投资建设大西洋海底电报线的那种疯狂……”
陈子迩微笑道:“的确很疯狂,尽管困难重重,但菲尔德最后成功了不是吗?”
其实看收费就知道当初这项投资多疯狂,跨越大西洋的电报线铺成之后……一个单词,十美金,搞了半辈子才终于弄成,然后3年就回本了。十美金啊……在那个年头,这相当于一名普通工人一星期的收入,简单来说,你回封信,上面写‘OK’,好了,接下来一个星期,对不起,请你吃土。
“本来以为陈总的想法是天方夜谭,但听您提到菲尔德,我就真的理解了。”梁胜均也被陈子迩这只在理论上行得通的想法给惊到了,“年纪轻轻就挣大钱的人,根本不稀罕挣那些容易钱……没想到150年后的今天,我能亲身经历这种类似的疯狂!”
就是要疯狂一把,陈子迩根本不缺钱,就算失败,手里巨头公司的股票也够他逍遥的了。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到底收购哪家公司?
第427章 同许多暗恋的故事一样
1844年的时候,美国人摩尔斯发明了电报。
自此之后,商人对电报建设投资的疯狂,一点都不比今时今日的互联网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1850年,电报发明仅仅6年之后,从英国到法国,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海底电缆铺成,这处海峡浅的地方60米,最深不过172米。就在那几年前后,菲尔德开始了一个疯狂的计划,他要投资建设从伦敦到纽约跨越大西洋的海底电报线,并在中途经过加拿大的纽芬兰岛。
这比陈子迩和孙亚冠、梁胜均讨论的东西疯狂多了。
首先要铺设的这根电缆不能一节一节的接上,必须是一整根,所需长度大约在4000公里,问题来了,如此长的电缆,怎么生产?菲尔德不知道。
其次,有电学基础的人都知道那么大的长度,即使是用电阻比较小的铜,可经过4000公里,这电阻会大到什么程度?菲尔德也不知道。因为电学的不发达,即使水平最高的科学家都无法回答他‘即使建成功了,这头给个电流,到那头还剩多少?’
无语吧?但他依然决定要干。而且倒霉催的是,最后还真的因为这个问题失败了,就是铺好了,庆祝典礼搞完了,美国总统,英国女王都恭贺了,可接下来发现不行。电阻太大,电流太小,最早的那些电报上的单词……根本就是靠微弱的电流信号猜的。
更夸张的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根本不知道大西洋海底是什么情况,现代技术测量出了大西洋大约在3000米,到4000米那么深,可当时没人知道,英吉利海峡才几十米,一百多米,多大差距?
最最最恶心的是……4000公里的电缆,又必须是一整根,有没有船能装得下?菲德尔还是不知道。
52书库推荐浏览: 皇家雇佣猫